【提要】 羽衣仙女传说起源于古代的豫章地区,本章分别从“水”“鸟”“船”三方面探讨该传说的本土成因。第一,江西从总体上看是一块巨大的稻作湿地,这种亲水环境加上炎热天气,为女性露天洗浴的民间风气提供了条件;第二,故事中仙女化身白鹤,而现实中全球98%的白鹤在鄱阳湖越冬,这一数字显示了白鹤在其他地方的稀见程度,同时也有力地证明了白鹤传说最有可能起源于江西;第三,由于千里赣江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黄金水道”,江西古代船舶交通特别繁忙,百无聊赖的船客最多的消遣便是讲故事,“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说明鹤类容易引发人们的叙事灵感,现在的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就设在当年的水上交通重镇吴城镇,而白鹤最为集中的大湖池、中湖池等湿地就坐落在吴城镇周围。羽衣仙女传说向海外传播的第一站可能是琉球群岛,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也能看到它留下的痕迹,但该传说在其起源之地反而知者寥寥,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不语怪力乱神”的儒家思想构成故事传播的巨大障碍。
羽衣仙女传说在全球范围内有广泛传播,与其动人的故事情节不无关系:美丽的仙女飞临清池沐浴,男子窃得羽衣后与其结婚生子,仙女取回羽衣后飞返天界,伤心的家人踏上寻亲的旅程。这个故事中的“解衣”“窥浴”和“窃衣”等事件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寻亲”一节转喜为悲,既引人同情又包含了许多可能性,因而很能够撩发人们的兴趣与想象。从发生时间上说,羽衣仙女传说被记录下来的时间很早,它的开放性结尾在中国还与牛郎织女传说发生交织。从空间分布来说,羽衣仙女传说流行于亚、欧、非三大洲的许多地区,本人曾在巴厘岛博物馆看到一幅描绘该传说的当地图画。[1]世界各地的环境与物种不尽相同,因此传说中的女主角或化身为白鹤,或赋形为天鹅,在鸟迹罕至的北欧,这位仙女甚至会以海豹的面目出现——海豹皮也像羽衣一样可以蜕去。
民间文学界对羽衣仙女传说的起源与传播已有充分研究。一般认为,最早记录该传说的为西晋人郭璞,因为《玄中记·女雀》中有如下一段文字:
豫章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人,不知是鸟。匍匐往,先得其所解毛衣,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走就毛衣,衣之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令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衣飞去。后以衣迎三女,三女得衣亦飞去。(www.xing528.com)
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卷十四中也有约略相同的记载,只不过对男主角的介绍更为具体——由“豫章男子”变为“豫章新喻县男子”。[2]迄今为止,国际学术界尚未发现比《玄中记·女雀》或《搜神记·毛衣女》更早的记录。钟敬文认为:“干氏《搜神记》和《玄中记》中的记录,不但在文献的‘时代观’上,占着极早的位置,从故事的情节看来,也是‘最原形的’,至少‘较近原形的’。”[3]据此可以合乎逻辑地认定,古代豫章地区乃是羽衣仙女传说的故乡。
羽衣仙女传说起源于豫章,引出了以下将着重讨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传说会在江西首先形成?事物的发生固然有其偶然性,但偶然之中有必然,本章希望对这一具体对象的剖析,能以小见大地展现民间传说的成因,进而引导我们对中国叙事的生成条件与本土形态得出更为深入的认识。作为土生土长的豫章学人,本人对羽衣仙女传说可谓情有独钟——既从地域文化角度对其作过观察与思考,[4]又有作为“非遗”项目传承人对其进行推介的实际经历,[5]这种“地方性知识”[6]也是不亚于叙事理论的操作利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