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少年时代的戚继光:警醒与奋斗

少年时代的戚继光:警醒与奋斗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父母的一席话,给了少年时代的戚继光一个警醒,他提醒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节俭戒奢。后来,戚继光一生不畏艰难险阻、出生入死,为国为民屡建奇功,成为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其实,勤俭也是世界性的传统道德准则,每年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勤俭已成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主题。因此,家长平时也要勤俭节约,为孩子做好示范。

少年时代的戚继光:警醒与奋斗

勤俭节约,传世之宝

一位初中女孩拉着父母走进一家服装专卖店,二话没说就上前挑选运动衣,当母亲说她穿的运动衣几乎还是新的时候,她却说,“再穿就会落伍。”旁边的父亲一边认同一边掏银行卡付款,说:“现在流行的就是要先学会花钱,再去学挣钱,讲节俭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目前,像案例中这种父母主动为子女高消费的现象在大学生中学生中并不少见,虽然原因各不相同。也有不少父母以孩子身穿名牌为荣,认为孩子穿得体面,父母脸上也有光,认为做父母的苦一点不算什么,再苦不能苦孩子。其实,这是非常不应该的。父母的这种奢侈作风,会让孩子误认为金钱是可以随意挥霍的,从而不懂得勤俭的重要性。

节俭寡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反映出古代先民对待物欲生活的基本认识和处世修身的进步观念,也成为历代明哲贤达对精神境界的至高至善的追求。

纵观历史,许多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思想家,都积极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并且身体力行,做出表率,还留下许多发人深思的至理名言。

我国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小时候,有一次穿着锦丝编织的鞋子,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父亲看到后,皱起眉头教训他:“你这么一点的年岁,就穿这样好的鞋子,长大以后就会想着穿更好的衣服,吃更好的饭菜,过更舒适的生活。一旦有一天当上军官说不定还要克扣军饷,满足自己的私欲。”父母的一席话,给了少年时代的戚继光一个警醒,他提醒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节俭戒奢。后来,戚继光一生不畏艰难险阻、出生入死,为国为民屡建奇功,成为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刘备曾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诫儿子刘禅。因为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如果父母对子女的小恶不禁止,任其发展下去,就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时代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确实应该改变。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人们吃饭更讲营养,穿得更美,用得更可心自然无可非议,而且应该提倡;但盲目花钱、随便浪费永远是坏事情,是不良品质的反映。

现在的许多孩子不懂得节俭,乱花钱、随便浪费的现象很严重。比如,有的孩子刚穿出一件新衣服,没几天不少同学也更换了这种新装;还有的孩子很讲究穿名牌,“耐克”、“阿迪达斯”成为他们的首选;还有的孩子每天都有很多零花钱,口香糖瓜子、话梅等小吃,总是随身携带。不合口的,虽是刚买的,也会毫不吝惜地扔掉,浪费本、纸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

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国的古训:成由俭,败由奢。即使到了很富裕、很有钱的时候,这个朴素的真理也不会过时。其实,勤俭也是世界性的传统道德准则,每年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勤俭已成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主题。

作为妈妈,应该静下心来,仔细咀嚼民族的这些传统精神“盛宴”,把这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把这种传统的观念传给孩子,让他在勤俭的生活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味

一、发挥榜样作用

爱模仿是孩子的特点。妈妈可以抓住这个特点,多给孩子讲一些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节俭故事,如《周总理的睡衣》、《雷锋童年》、《朱德板凳》等。也可讲讲身边贫困孩子的生活,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剖析故事内涵,让孩子联系自己平时的行为进行对照,从而启迪孩子的道德认知,激发孩子的道德情感,在此基础上培养孩子不乱花钱,爱惜课业用品等勤俭节约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另外,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品德发展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平时也要勤俭节约,为孩子做好示范。家长应从每件小事做起,比如,随手关灯节约用电,不浪费自来水,爱惜粮食,不买过多的衣物等等,以自己良好的节约举止、行为为表率,去感染教育孩子,使孩子提高行为的理智性,真正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www.xing528.com)

二、让孩子了解家庭的收支情况

有些妈妈可能认为这是大人的事情,小孩又不懂事,没必要告诉他。其实这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节约意识,让孩子早点成熟,学会当家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绝大多数家庭都是工薪阶层,赚钱并不轻松,可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花起钱来毫不珍惜呢?这主要是因为孩子不知道你的钱来之不易,所以也就没有节约的概念。

妈妈应当把一个月中家庭的收支情况告诉孩子,引导他认识到生活中处处要用钱,如果不勤俭节约就无法正常生活的道理。当孩子提出超出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要求时,妈妈要向孩子指出,这一次奢侈的后果可能是下个月家庭经济的紧张。也许孩子一次、两次不能理解和接受,总会有理解的时候。慢慢地,孩子的节约、艰苦朴素的品格也就形成了。

三、开展活动,让孩子体验劳动的辛苦

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自己刚上小学的女儿去逛街。在一个繁华的闹市口,有一位老奶奶在卖报纸。爸爸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让女儿去买10份报纸。女儿买回报纸,父母同女儿商量:照着原价再把报纸卖出去,看看我们能不能很快卖完。女儿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费了不少时间才把10份报纸卖出去。然后,爸爸让女儿去问问卖报的奶奶,一份报纸能赚多少钱。女儿从老奶奶那里知道,卖一份报纸只赚几分钱。女儿认真地算了一笔账,花了这么多时间才挣几毛钱,而且费了很多辛苦和口舌。女儿说:“看来挣钱太不容易了,我以后可不随便乱花钱了。”爸爸妈妈肯定了女儿的想法,并及时表扬了她,后来,这个小女孩果然不再乱花钱,也懂得节俭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对年轻的父母对孩子采取了很有教育效果的方法,让孩子懂得节俭,不要浪费钱财,他们是家庭教育的有心人。

平时,妈妈可指导孩子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和家务劳动。通过劳动实践和自我服务活动,使孩子体验劳动的辛苦,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比如,农忙时节,让孩子去拾稻穗等,使他们真正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道理,从而培养孩子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教导孩子正确使用金钱

要达到让孩子正确使用金钱的目的,妈妈可以让孩子学习用自己的零用钱去买他经常消费的东西。同时,给他定额的零用钱,不要随便因他的要求而增加,也不要随家长的喜恶而减少。如果孩子乱买一些并不十分需要,或者已经有的相同物件,导致钱不够使用,不要给他额外的钱。

小一些的孩子可以由妈妈对每一笔钱的用处进行记录,大一些就可以指导孩子设计一本“零花钱记录本”,将自己的零花钱的去处进行记录,过几天查一次账,妈妈还可以根据记录的内容,和孩子讨论以后哪些地方是不需要花钱的,哪些是必须花的,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对于孩子过多的“压岁钱”,妈妈可帮助孩子设立一个“教育基金”,和学习有关的费用可以让孩子动用“教育基金”,平时购买学习用品也可以从中支出。

节俭不等于吝啬。节俭,是在生活中节约财物、不讲排场的意思;吝啬,是舍不得钱财周济贫穷、不愿意救助急难的意思。节俭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把孩子培养成有志向、有出息的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这将成为孩子永久的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