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懂得互帮互助
我们的孩子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学校老师带领着同学们组成互助小组,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去车站等公共场所做好事,或到街道上清扫垃圾,或帮助孤寡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任务的增多,这种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互助活动的情形会越来越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互助的精神就会随之湮灭。
互帮互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生存本领。社会的发展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频繁而深入,合作、互利在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讲究合作和双赢的时代,那种一心为自己的人最终会被人识破,而一个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一个人要想成功,一定要广结善缘,乐于助人。在帮助别人获得成功的同时,自己也会获得成功。所谓“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就是这个道理。这里有个助人就是助己的故事:
有个名叫辛格的外国人和一个旅伴穿越喜马拉雅山的某个出口时,发现了一个冻僵在雪地上的人。辛格想帮助那个人,带着他一起走出去。可他的旅伴却认为这个人是个累赘,帮助他弄不好会把自己的命也搭上,于是便径自走了。
辛格不忍心,就一个人背起了那个冻僵的人,使尽力气往前走去。渐渐地,辛格的体温终于使那个冻僵的人活了过来。辛格本来快要冻僵的身体,也由于剧烈的运动而变得热乎起来。随后,两人便并肩前进,而当他俩赶上辛格先前的那个旅伴时,却发现那个人已经冻死在地上了。
辛格甘愿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他人的助人之举,不仅使他赢得了珍贵的友谊,更使他保护了自己的生命。而那个旅伴本来害怕丢掉性命而拒绝搭救别人,反而丢失了性命。
中国有句古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乐于助人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事业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就拿孩子帮助同学解决疑难问题这件小事来说,当孩子帮助同学克服学习障碍的过程中,其实孩子本身对问题的思考也同样得到了提高。
但是现实生活中,那种带有自私、狭隘心理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在学习上怕被别人追上,常常不愿把学习资料借给其他同学,也不愿意帮助同学解惑答疑。生活中,当亲人、朋友遇到困难时,常常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试想,这样的孩子如何能够融入到班级集体中,将来步入社会,又如何能获得成功呢?为了孩子的将来,妈妈有责任教育孩子懂得互帮互助的道理,学会互帮互助。
一、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一天,6岁的小米看见妈妈在家里忙碌,便问:“妈妈,你在做什么?”妈妈答道:“我正为隔壁的李奶奶烧一盘菜。”“为什么,妈妈?”妈妈告诉小米,“因为李奶奶失去了女儿,难过得心都碎了。我们应该照顾她。”妈妈又对女儿说:“小米,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也许你会想出一些方法来安慰李奶奶的。”(www.xing528.com)
小米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帮助、照顾李奶奶。几分钟后,小米敲开了李奶奶的门。“有什么事?”李奶奶问。小米说:“我妈妈说,你失去了女儿,非常难过,心都碎了。”说着,小米伸出她的小手,手里有一个OK绷带,“这是让你把碎掉的心粘起来的。”李奶奶接过绷带,破涕为笑。她弯腰拥抱小米,泪眼盈盈地说:“谢谢,亲爱的孩子,你帮了我很大的忙。”李奶奶接受了小米的善意,她买了一个画框,把小米的OK绷带放在画框中,每次看到它都感到宽慰。
这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我们为小米淳朴、善良的童心而动容,更为小米妈妈不失时机地指导孩子用心帮助别人而钦佩。小米的妈妈没有给孩子讲一些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大道理,而是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小米。在小米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体验到了助人的快乐。
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为孩子树立学习与模仿的模样,是家长的首要任务。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首先做到互帮互助。
二、在孩子熟悉的人群中寻找互帮互助的榜样
让孩子多与这类儿童或成人交往,在长期交往中,孩子便会不知不觉地学着别人的样子待人。利用电影、电视、童话、故事等文学作品中助人为乐的形象教育孩子、熏陶孩子。在各种榜样行为影响下,孩子便会逐渐产生助人为乐的意识,为形成这样良好的品格奠定基础。
三、给孩子提供练习互帮互助行为的机会
互帮互助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所以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的互帮互助的行为得到练习。比如,父母下班回来,孩子要主动问好,备茶递水。大人休息时,孩子动作要轻,不要影响他人的休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要注意帮助自己周围的人。邻居老大娘需要送信,叫自己的孩子主动帮忙送去。在公共汽车上,要培养孩子将座位让给老人和比自己更小的孩子。当同学或朋友有病时,要主动探望。有困难时,要主动帮助。他们在帮助别人当中,丰富了感情,也认识到自我价值。
四、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孩子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结识伙伴、培养广泛的兴趣,并在集体活动中和同学们互相帮助。妈妈要善于在集体活动后与孩子谈心,有意识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让他们关心集体,为集体办好事。当孩子有为集体办事的愿望时,妈妈要积极鼓励,切实帮助,有物有钱可适当赞助。
妈妈要教育孩子在交往中诚恳待人,助人为乐,做一个别人信得过的人。要让孩子懂得,只有遇事为别人着想,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同样会关心帮助你,在与伙伴的交往中,他们会得到心理的满足,从而产生追求交往合作的意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