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陋范晔,琐琐何足录。
安得太史公,妙语写高躅。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严光:本姓庄,后人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其姓,一名遵,字子陵,余姚人,东汉著名的高士。严光祠,在浙江桐庐县。
高躅:崇高的品行。
大诗人陆游夜观东汉名士严光祠碑,对南朝史学家范晔和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作了一番比较,认为范晔写的隐士过于琐碎,而司马迁笔下的隐士则表现出了高风亮节。当然我们现在知道,司马迁的《史记》在史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动摇,而范晔的《后汉书》也是不朽名著。(www.xing528.com)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人。范晔出生在一个著名的士族家庭,从小好学,再加上天资聪慧,因此尚未成年,便以博涉经史、善写文章而负盛名。东晋安帝义熙十年(414),范晔十七岁,州刺史征辟他为主簿。由于范晔在政治上是支持刘裕的,故不肯应辟就职。公元420年,刘裕称帝建宋,范晔应召到刘裕之子刘义恭的府下为冠军参军,后又随府转为右军参军。此后十余年,他先后担任过尚书外兵郎、荆州别驾从事史、秘书监、新蔡太守、司徒从事中郎、尚书吏部郎等职务。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冬,扬州刺史彭城王刘义康母亲王太妃去世。刘义康把故僚们召集到府内帮助料理丧事。在临葬前的一天夜晚,范晔饮酒至醉,在朦胧之际,范晔竟推开窗子,听挽歌助酒。这件事传出后,刘义康非常恼怒。不久后,范晔被放为宣城(今安徽宣城)太守。这次贬官对范晔是一次很大的刺激。在宣城任上,他开始从事后汉史的编纂工作,企图以此排解心里的苦闷。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康的几位心腹筹划政变,早有盛名又多年在刘义康部下为官的范晔成了他们网罗的对象。最初,范晔不同意参与,对方用朝廷拒绝联姻一事相激。考虑到自己的处境,范晔终于参加进来。他们商定次年九月起事,刘义康的党羽孔熙先兄弟俩事先写好檄文,并要范晔以刘义康的名义起草政变宣言。由于种种原因,政变未能如期举行。这年十一月,政变事泄,范晔被捕,于次年(445)十二月惨遭杀害,时年四十八岁。
范晔撰写《后汉书》以前,已经出现了包括《东观汉记》在内的多家后汉史作。范晔在各家基础上,博采众书、斟酌去取,成一家之言。其中对《东观汉记》吸取尤多。他原拟效法《汉书》,撰写十志,但因被杀而未及完成。范书记事简明扼要,疏而不漏,后来居上。因此,它传世后,除袁宏《后汉纪》外,其他各家后汉史作相继失传。
《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断代史。共一百二十卷,包括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志为晋司马彪撰,一般称《续汉志》。《后汉书》纪、传的编次与《汉书》有所不同,纪的最后一篇是《皇后纪》,相当于《汉书·外戚传》。这一变化,固然与东汉女后多次临朝称制有关,但也出于对君权的尊崇。传于《汉书》之外创立了七篇类传,包括《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这些类传都是根据东汉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思想风尚设置的,有的类传为后世纪传体史书所效法。
《后汉书》除体例上的创新外,最显著的是观点鲜明,褒贬一语中的。《后汉书》的进步性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书中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这一点,学界对他是非常肯定的。如他不为那些无所作为的大官僚立传,而为许多"操行俱绝"的"一《后汉书》(宋,白鹭洲书院刻本,孤本)介之夫"写了《独行列传》,充分表明了他爱憎分明的态度;《党锢列传》则正面歌颂了张俭、范滂和李膺等人刚强正直的风尚;在《杨震列传》中,多处歌颂了杨震及其子孙廉洁奉公的家风;《宦者列传》赞扬了蔡伦等"一心王室"的忠介之士,对于侯览等人则直书其"凶家害国"。特别是《后汉书》的"论""赞",以犀利的笔锋评判是非,表彰刚正,贬斥奸恶而嘲笑昏庸,更是一大优点。遗憾的是,他虽然同情人民的痛苦,但反对农民起义。范晔对黄巾起义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这是由阶级立场决定的。另外,范晔还是一个无神论者,在《西域传》里,他猛烈地抨击了佛教的虚妄。
也有学者指出,范晔写作此书前曾作了细致的整体规划,并对史实进行了认真的剪裁。书中所述史实规避得法,彼此间既有照应,又不重复繁冗,表现出高超的史学技巧。通过他的妙手剪裁,《后汉书》井井有条地叙述了东汉一代的历史兴亡大势,错落有致地描画出东汉一代的社会、民情与人物百态。唐朝史学家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宋人王应麟也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都充分肯定了他这方面的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