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曾
侯景长驱十万人,可怜梁武坐蒙尘。
生前不得空王力,徒向金田自舍身。
胡曾 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邵阳人,以《咏史诗》著称。
侯景:字万景,北朝朔方人,曾任魏将,性反复无常,后叛归南朝,引发侯景之乱。
梁武:指梁武帝萧衍。
蒙尘:遭遇不幸。
徒:白白。
金田:佛寺。
舍身:佛教徒为宣扬佛法或布施僧侣,自加苦行的做法,称"舍身"。
本诗叙述了南朝梁武帝萧衍信奉佛教,昏庸无道,招致侯景之乱的史实。侯景之乱,是侯景在投降梁后,由于梁武帝同意双方交换俘虏,于548年八月发动的一次战乱。它是南朝史上的一次空前大浩劫。乱后,南朝在长江下游以北大片土地,尽为北朝所有。
479年,南朝刘宋政权的禁军将领萧道成,趁宋末内乱,乘机发动政变,逼宋顺帝"禅位",建立齐朝,史称"萧齐"或"南齐"。萧齐是个短命王朝,因为内部相残和政策失误,只存在了23年。502年,萧道成的族弟萧衍攻进建康,建立梁朝,是为梁武帝。(www.xing528.com)
萧衍(464~549),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武进)人,原为萧齐将领,称帝后在位长达47年(502~549),是南朝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他在位时,北朝已经衰落,无力南侵,南朝因此得以稍安。梁武帝以博学多通、勤于政务而闻名,史称,他在位时,南朝"文物之盛,独美于兹"。梁武帝治国,总在尽量摆平皇室内部、士族与寒门等各类敏感关系。他一面任用能干的寒人掌管机要,一面又安排士族做官。对宗室成员也多行纵容,只要不造反、犯罪乃至投敌,都不过问。在他纵容下,梁朝政治相当腐败。贵族子弟在京城胡作非为,各级官吏公开贪污。有大臣上书,建议他禁止贪污奢靡,他却大怒,指责进言者沽名钓誉,诋毁百官,甚至还说,贪污也自有贪污的用处。
梁武帝对待下层百姓格外严酷。他在位时期,每年全国每1000人中就有1人被处以两年以上徒刑,国家监狱中总是人满为患。人们批评他行法是"急于黎庶,缓于权贵",造成了阶级矛盾的空前对立。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梁武帝大肆提倡佛教,将佛教定为"国教",大造寺院。仅建康城中,就有寺院500多座,僧尼10余万人。唐代诗人杜牧曾赋诗:
山村水郭酒旗风,千里莺啼绿映红。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说的就是这一现象。梁武帝本人,也笃信佛教。他曾三次舍身同泰寺,诡称要出家为僧,害得群臣用钱帮他赎身,前后共计4亿多钱。到了晚年,他更是刚愎自用,乱建佛寺,专注佛事,怠于为政,再加上他本身就有的"好人佞己"的毛病,使朝政走向下坡路。最终导致了548年的侯景之乱。
侯景是北朝时期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与东魏高欢(北齐建立者高洋之父)关系很好,曾参加北魏怀朔六镇起义,后投靠高欢,得其委任,成为东魏大将。侯景为人首鼠两端,547年,因与掌权的高欢之子高澄发生矛盾,表示愿献所据河南十三州之地,投降梁朝。梁朝群臣因其反复无常,桀骜难制,对此多持反对态度。但梁武帝想借此实行统一梦想,就接受了侯景的投降,并封之为河南王,并任其为大将军的要职,同时还派宗室萧渊明率兵接应。不料,萧渊明被东魏军击败于彭城,做了俘虏。东魏趁机挑拨侯景与梁的关系,表示愿以萧渊明交换侯景,与梁重修旧好。昏庸的梁武帝居然答应了东魏的要求,同意双方交换俘虏。侯景走投无路,遂于548年八月在寿阳起兵,以诛杀朝中弄权的朱异为借口,发动叛乱。渡江后,围困都城建康,先后攻陷了石头城和东府城。最后于549年三月进入久围的台城,将围困在其中的梁武帝萧衍软禁。侯景自任丞相、大都督,主持政务。萧衍被软禁后,不久生病,侯景又限制其供应,最终使萧衍病饿而死。临死前叹息道:"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终年85岁。
萧衍死后,侯景先立萧纲为帝(简文帝),很快又改立萧栋为帝。接着,侯景干脆自立为帝,改国号汉,同时大杀萧衍子孙,萧梁统治解体。552年,萧齐大将王僧辩、陈霸先率军攻下建康,侯景企图逃跑,被部下砍死在船中,侯景之乱遂告结束。
残暴的侯景军在江东烧杀抢掠,使南朝社会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的悲惨局面。南方门阀势力也在内乱中遭受沉重打击。侯景攻入建康后,对"富室豪家,恣意裒夺,子女妻妾,悉入军营"。战乱中死亡的门阀士族,更是不计其数。定居建康的南朝士族之家,经此浩劫,差不多"覆灭略尽",足见其危害之深。
史载,侯景未叛之前,曾求婚于南朝大姓士族王、谢家,萧衍无法答应,对他说:"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侯景心怀怨怒,攻入建康后,王、谢两家被屠杀最惨,几乎灭绝。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写诗《乌衣巷》,感叹道: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