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备托孤孙权沉重打击求成心切诸葛亮辅佐少主

刘备托孤孙权沉重打击求成心切诸葛亮辅佐少主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备势力的迅速壮大,引起了孙权的严重不安。刘备因此遭受了沉重打击。刘备求成心切,于是命水军也全部登陆,进入山林。章武三年四月,刘备病情恶化,自知不久于人世,派人星夜兼程到成都,请来丞相诸葛亮,向他托付后事。刘备去世后,少主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兼益州牧,总理国事。诸葛亮谨记刘备临终嘱托,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一心辅佐少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托孤孙权沉重打击求成心切诸葛亮辅佐少主

白居易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有《白氏长庆集》。

晦迹:隐居

顾:访问。

鱼到南阳:指刘备在南阳得到诸葛亮,如鱼之得水。

天汉:天河。

霖:久雨。

托孤:刘备临终向诸葛亮托孤。

殷勤:恳切深厚的情意。(www.xing528.com)

前后出师:指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关羽被东吴杀害以后,刘备报仇心切,不听诸葛亮劝告,于蜀汉章武元年(221)亲自率军出征,攻打东吴。结果大败,自己也病倒在白帝城的永安宫。他急忙请来诸葛亮向他托孤。在这关键时刻,诸葛亮担负起重任,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白居易缅怀这段历史,发出了诸多感慨。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地区,孙权保住了江南地盘。而刘备获益最为可观:他战前一无所有,战后得到了荆州大部,接着又西进巴蜀,打败刘璋,夺取了益州。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又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地区,初步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中所说的跨有荆州、益州的意图。接着,刘备留守荆州的大将关羽,进攻襄樊得手,斩庞德,掳于禁,威震北方,连帝都许昌都为之震惊。

刘备势力的迅速壮大,引起了孙权的严重不安。刘备占有的荆州地区,西连蜀汉,东接江东,北通中原,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赤壁战后,孙刘曾就荆州问题达成暂时协议,两分荆州而有之。但孙权并不满意,一直耿耿于怀。

负责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字云长),是三国时著名将领,他作战勇猛,人称"万人敌"。但关羽性格孤高自傲,看不起江东孙权。孙权遣使为子求婚于羽女,关羽却"辱骂其使,不许婚",严重违背了诸葛亮"结好孙权"的既定战略。于是,孙权趁关羽大军北上进攻樊城,后方江陵公安一带空虚时,秘密派潜大将吕蒙,偷袭荆州成功,又在麦城俘获了关羽,完全占有了荆州地区。

荆州失陷,使孙、刘两家反目成仇,诸葛亮当初制定的两面出击中原的战略部署,被迫流产。刘备因此遭受了沉重打击。再加上关羽被杀,更令他心痛不已。刘备又急又怒,报仇心切,不顾诸葛亮等人的劝告,于蜀汉章武元年(221)亲率大军,沿江东进,出征攻打东吴。

刘备大军水路并进,一直开进到猇亭(今湖北宜都西北)一带,遭遇东吴陆逊军队的阻挡,双方形成相持局面。蜀军规模庞大,自巫峡至夷陵界内,树栅连营七百余里,几十座营盘凭高而立,据险而守,气势锐盛。陆逊自知不敌,便采取避战自守的策略,消耗对方,等待时机。双方在猇亭对峙将近半年后,蜀军弱点逐渐暴露出来:蜀军沿山地布阵,兵力难以展开;再加上劳师费时,粮草物资一天天减少,士气逐渐低落。刘备求成心切,于是命水军也全部登陆,进入山林。陆逊乘机下令全线出击,用火攻计,火烧连营数百里,蜀军损失惨重,舟船、器械、水步军资损失殆尽。刘备连夜向西突围,抄小道狼狈逃往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县东)。

猇亭战败,令刘备愧恨交加,他惭愧地说:"我竟然败在陆逊手下,难道是天意吗?!"再加上军旅劳顿,积劳成疾,最后竟在白帝城一病不起。章武三年(223)四月,刘备病情恶化,自知不久于人世,派人星夜兼程到成都,请来丞相诸葛亮,向他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自从得了丞相,我的事业才有了发展。但由于我的浅陋,没听丞相之言,才遭到如此失败,实在追悔莫及。刘禅的能力太弱,不得不将大事托付于你。"诸葛亮泪流满面。

刘备又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闻言,流泪不已,叩头出血,对刘备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对其子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又留遗书给刘禅,要他"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之后,阖然辞世,终年63岁。刘备去世后,少主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兼益州牧,总理国事。诸葛亮谨记刘备临终嘱托,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一心辅佐少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白帝城托孤,体现了刘备与诸葛亮君臣之间的高度信任:刘备知人善任、终始不渝,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面是付托之重,一面是图报之诚。正如陈寿所言"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