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
学殖空前富,文间旷代雄。
怜才膺斧,吐气作霓虹。
郭沫若(1892~1978)作家、诗人、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开贞、字鼎堂。四川乐山人。著有《女神》等。
龙门:司马迁出生于韩城龙门。
灵秀:灵秀之气。
钟:汇聚、集中。
毓:孕育。
人中龙:杰出人才。
学殖:学问的增长积累。一作"学识"。
旷代:绝代。(www.xing528.com)
膺:受。
斧:古代的兵器。此指刑具。
尼父:对孔子的尊称。
西汉时期,史学成就卓越。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成为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巨著,为人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史记》文字生动感人,塑造的人物形象传神动人,不仅开启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而且是卓越的传记文学作品,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出身史官世家,其父司马谈,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毕生倾心史学,曾立志要写一部古今通史。司马迁少时"耕牧河山之阳",10岁起随父到官,深受其父影响,又拜著名经学家董仲舒、孔安国为师,学习古代经典。20岁时游历全国,足迹遍及江淮、沅湘、汶泗及汉水流域,广泛接触各地民风,遍访古迹。后入仕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又长期扈从汉武帝出巡四方。这些出游活动,大大加深了他对社会民情的了解,开阔了眼界与视野。
公元前111年,司马谈病逝,临终留下遗言,要司马迁继承父志,完成古今通史的著述。前108年,迁继任太史令。他牢记父亲遗训,忘我投入工作,"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饱览皇家藏书与档案,整理了大量史料素材。公元前104年,他与唐都等人完成了《太初历》后,正式开始撰写《史记》。
就在司马迁潜心著史之际,一场"横祸"却突然降临。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兵出击匈奴,名将李广之孙李陵不幸兵败被俘,被迫投降匈奴。消息传来,朝廷震惊。司马迁同情李陵遭遇,为李陵说情,不料触怒武帝,被判"诬罔"之罪,按罪当诛。根据汉律,死罪可用钱赎身,也可以宫刑(即腐刑)代替。司马迁家中"货贿不足以自赎",只能选择死刑或宫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了保持名节,司马迁想自杀;但顾念《史记》的写作,为完成父亲遗志和自己的理想,他最终选择了宫刑,含垢忍辱,发愤著书。
公元前96年,司马迁被赦出狱,任中书令。中书令位卑而权重,常由宦官担任,司马迁因腐刑得官,自以为人生大辱。他隐忍苟活,精神极度苦痛。老朋友任安(字少卿)写信给他,希望他多向皇帝推贤进士,司马迁无比伤心,在给任安的回信中,坦言自己因言获罪的遭遇,抒发了心中满腔愤懑痛苦,表达了要立志著成《史记》的伟大志愿。这就是有名的《报任安书》。
此后不久,《史记》著成。这本书,是司马迁历经不幸与磨难,用毕生心血凝聚而成的"发愤之作",人称《太史公书》。《史记》完成后,司马迁含悲去世,终年约60岁。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分为十二纪(以帝王为中心的历代大事记)、十表(帝王将相年表)、八书(记述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等方面制度)、三十世家(诸侯、王的事迹),七十列传(记叙各种著名历史人物的传记),共130篇,50多万字,成为中国古代史学著作的光辉典范。《史记》所用纪传体体裁,以人物为中心,以"纪"为纲,以"传"为目,同时配以"表""志"等,五种体例相互交织,相互配合,既有对历史发展线索的纵向梳理,又有对历史脉络的横向分析和制度沿革的整体表述,"辞约而事举",多线交织,全面系统地叙述了自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中国历史发展轨迹,包容丰富、融会贯通且脉络分明。为后世历史著述,开创了一个新传统,使之成为"二十四史"之首。此后,历代所谓"正史",从《汉书》到《明史》,都毫无例外地继承了《史记》的"纪传体"体例。《史记》的创作宗旨,并非为单纯叙述史实,而是要探讨与总结宇宙、社会的历史变迁规律,追寻人类历史的终极真理,以达"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大关怀",集中体现了司马迁的超人"史德""史智"和"史才",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与推崇,他本人也被人们奉为"良史"之楷模。
《史记》是一部融史学与文学于一体的优秀作品,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化的先河。全书记叙了4000多位历史人物,多数个性鲜明,形象生动,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历史的高度概括力和卓越见识,也显示了他对人物命运的深刻把握,为人们留下了鲜明突出的印象,有着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典范。
宋人郑樵评价《史记》:"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鲁迅先生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