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善写边塞诗而闻名。
李广在与匈奴战争中威名远著,匈奴人对李广又敬又怕,称他是"飞将军",避之不敢战。当李广任右北平太守的时候,匈奴甚至几年不敢越界侵犯。但他命运坎坷,最后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龙城:指卢龙县(在今河北省)。
飞将:指汉代抗匈名将李广,人称"飞将军"。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西起河套西北,东北连接内兴安岭,是中国古代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www.xing528.com)
李广(约公元前184~前119),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北),西汉著名抗匈将领。从军40余载,历经文、景和武帝三朝,参加对匈奴作战70多次,战功显赫,闻名内外。李广号称"飞将军",英勇善战,勇不可当。有一次出外打猎,远远看见草里好似卧着一头猛虎,李广张弓放箭,那虎却纹丝不动。仔细一看,居然是块形状像虎的大石,而箭头居然深深没入石中。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即以此为诗,夸赞李广的神勇: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
李广平时倘若孤身遇险,从不怯阵,一定要等敌人或猛兽进入自己射程之内,方才放箭,对方应弦而倒,自己虽受困或受伤亦在所不惜。李广曾出雁门抗击匈奴,不幸受伤被俘。匈奴骑兵将他放在两马之间的网袋里,要带回大军交令。走了十多里,李广趁骑兵不备,从网绳中一跃而起,跳上其中一匹骏马,策马扬鞭,绝尘而去。面对数百骑兵的追堵,李广一一射杀,最后顺利回归本军。还有一次,李广带领一百来人遇上了匈奴骑兵几千人。部下惊惶失措,想立刻逃跑。李广说:"我们现在离开大军几十里,如果就这样逃跑,匈奴追射,谁也逃不掉。如果我们留下来,匈奴以为我们是诱他们上钩的佯兵,一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下令前进至敌军阵前不到两里的地方,全体战士下马解鞍。匈奴军中有一个骑白马的将领出阵护兵。李广飞身上马,与十多名手下闪电般地袭击了那位白马将领,又迅速回到原地,解下马鞍休息。匈奴军队始终猜不透他们的用意,犹豫不敢进兵。到了半夜,匈奴人担心附近有汉军的伏兵,只能带领大军撤离,李广等人转危为安。
李广带兵宽厚简易,身正廉洁。凡有赏赐,他都分给部下,家无余财。当遇到困难情况,不是每个士兵都喝到了水,李广不会靠近水源;不是每个士兵都吃上了饭,他也不会吃一口。他与将士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因此深得士兵的敬爱,士兵愿意以死效命。李广先后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右北平等郡太守,足迹几乎踏遍了汉朝整个北疆。
然而李广一生起伏坎坷,让后人不禁唏嘘。早在汉文帝十四年,李广就以战功卓著深得文帝赞赏。文帝曾说:"可惜李广生不逢时啊!如果他能赶上高祖时候,以他的神勇无敌,取个万户侯当不再话下!"文帝的话终成谶语。李广一生担任七郡太守,前后40多年,一直没有得到更好的提拔重用。他曾与自己的堂弟李蔡相比:两人同时从军入仕,论人品,李蔡只在中下;论声望,李蔡根本不能跟李广同日而语。可是李蔡却一路步步高升,最后竟官至丞相,位列三公。甚至李广的部下包括一些普通士兵,不少都被封了侯,而李广却始终得不到爵邑,官不过九卿。元狩四年(前119),匈奴进犯。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步兵几十万,决心大败匈奴。六十多岁的李广,预想到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为国建功的机会,多次向皇帝请战,坚决要求担当先锋。大将军卫青得到武帝的授意,认为李广运气不佳、不堪大任;加之卫青想帮助公孙敖获得战功,于是下令李广从东路出兵。壮心不已的李广,愤而出帐,然而无奈之下只能从命。不料东线道路曲折迂回,大军途中迷路,没有及时与卫青的大军会合。面对大将军的责问,按律当审的前景,白发苍苍的李广悲愤难当,他不愿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遂拔剑自刎。
李广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都死得很早。三儿子李敢继承了父亲的血性,在与匈奴的战斗中勇夺左贤王的旗鼓,杀敌无数,被封为关内侯。他怨恨卫青陷害父亲,于是击伤了卫青。卫青有愧,隐瞒了这件事。霍去病却因此把李敢射杀了。李广的大儿子有一个遗腹子,名叫李陵,同样渴望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建功立业,没想到同样地演绎了一场悲剧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