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刑死人众,丧短生者偷。
仁者自此薄,哀哉不能谋。
露台惜百金,灞陵无高丘。
浅恩施一时,长患被九州。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临川先生。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轻刑:汉文帝减轻刑罚,用笞刑代替肉刑。但笞打数量过多,反使很多人因此丧生。
丧短:汉文帝提倡节葬,要求民众缩短服丧日期。
薄:被疏远。
露台:宫殿中的高台。文帝曾计划建露台,后因担心费用,最终取消计划。
灞陵:文帝寝陵。为节省人力物力,凿山而建,不起坟丘。
浅恩:浅薄的恩惠。(www.xing528.com)
长患:长期隐患。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刘章等人平定诸吕之乱后,迎立高祖刘邦第三子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汉文帝即位后,强调宽厚仁爱的明君德政,积极推行"与民休息"的宽松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刑罚,使西汉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文帝首先提出要"约法省禁"。他强调,法是用来"禁暴而率善"的,不能因为一人犯罪,就要使其无罪的父母妻子受到株连。于是,废除汉律中原有的各种连坐法令,减少了滥用刑罚伤及无辜的情况。
著名的"缇萦救父"故事,就发生在文帝时。史载,临淄有位叫淳于意的,素以医道闻名。有一次为人治病,病人服药后不久就去世了,于是他被告到官府,要追究其刑事责任。按律,应被押解到长安接受"肉刑"。淳于意共有5个女儿,小女儿缇萦为救父,随父来到长安,托人上书朝廷,请求以身"没入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汉文帝接报,非常同情缇萦的遭遇,就召集群臣商议,下令废除肉刑,改用笞刑。
汉文帝非常重视农耕。他强调"农为天下根本",他多次下诏劝课农桑,采取措施鼓励农民发展生产。他坚持轻徭薄赋,将百姓田租从"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将人头税从每人120钱减免到40钱,徭役从每年一次减为每三年一次。他还亲身耕作,以供宫中祭祀粢盛之用。这些重农措施的推行,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发展经济,文帝接受大臣晁错建议,采取"入粟拜爵"之法,鼓励百姓上交粮食换取爵位,既解决了国家粮食储备的问题,又刺激了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此外,文帝还下诏"弛山泽之禁",废除过关用传制度,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使民间财富得以积累。百姓富足,国家的治理也就容易了。
汉文帝身为皇帝,却非常注重节俭。他在位23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平时穿着素朴的衣服,他的宠姬慎夫人日常起居,几乎是"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有一次,他准备建造一座露台,但计算下来,需要花费百金,相当于当时中人十家之产。文帝认为过于浪费,最终取消了修造计划。文帝为自己修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陵墓因山而建,不起坟堆,尽量节省人力物力。在文帝的倡导下,国家财政开支有所节制和缩减,贵族官僚们也不得不加以收敛,不敢滥行搜刮与奢靡,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
公元前157年夏,文帝去世。临死时遗诏,要求天下节葬,百姓嫁娶、祠祀、饮酒、食肉等活动一切如常。这种以身作则、爱惜民力、崇尚节俭的做法,在中国历代统治者中是不多见的。文帝能自觉做到这一点,颇为难得。
文帝去世后,其子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景帝在位16年,基本上继承了文帝的"仁政"思想,继续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他在文帝赋税政策调整的基础上,进而将百姓傅籍年龄从原来的17岁调整到20岁,推迟最初服役时间,以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景帝还省减官吏,修定汉律,减轻笞刑的数量,进一步放宽刑罚。
经过文景两代40多年的治理,西汉社会出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繁荣局面,史称"文景之治"。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社会秩序也日臻巩固。西汉初年,民生凋敝,大侯封国不过万家,小的只有五六百户。到了文景时期,流民归还田园,户口迅速繁衍。列侯封国大者至三四万户,小者也户口倍增。农业的发展使粮价大大降低。
史载,到景帝晚年,西汉社会经济已达到了空前富庶的景象:"京师之钱累百巨亿,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充实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因此,"文景之治"历来被视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盛世而广泛为人们所称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