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有《李太白集》。
贾生:指贾谊。
浦:水滨。湘浦,湘江边上。
长沙:长沙国,汉初封国之一。贾谊曾任长沙王太傅。
贾谊是西汉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世称贾太傅、贾生、贾长沙。他一生短暂,但他的治政观点对当时乃至整个汉代的政治都有很大影响。尤其是用儒家的仁义礼法治国,体现了儒家仁学体系中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后贾谊遭遇政治挫折被派到长沙。此诗是李白在巴陵游历,见到被贬的友人,见友人心情苦闷而作此诗送给他。
贾谊,河南洛阳人,生于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去世,汉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贾谊自小聪颖过人,十八岁时就以饱读诗书、善写文章而闻名于郡,受到郡太守吴公的赏识。二十多岁应征到京,成为汉文帝朝最年轻的博士,并在一年之中升迁为太中大夫。贾谊踌躇满志,他不断上疏,提出了许多重要政见,立志要为新兴的汉王朝一展宏图。
就在这时,他遭遇了重大的政治挫折。当时文帝想再提升贾谊到公卿高位,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人纷纷阻拦,谗毁贾谊是"年轻初学,却一心独揽大权,扰乱朝政"。文帝听信谗言,渐渐疏远贾谊,不久,又把贾谊派到长沙做长沙王的太傅。
贾谊怎么会想到,自己披心沥胆,竟然得到被逐的下场?湘江边上,怀想当年自沉汨罗的屈原,一腔激愤,注入笔端,贾谊挥笔写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赋》。其中有"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的话,正是他忿忿不平心事的写照。
在远离朝廷的长沙国,贾谊郁郁寡欢,一待就是三年多。一天,一只猫头鹰(鸟)忽然飞入他的屋中。贾谊不禁悲从中来:楚地卑湿,气候不宜,自己本来就身心俱疲,现在这只不吉利的鸟来到身边,是不是自己的大限就要到了?而自己鸿才未展、壮志未酬,如何甘心啊!于是作《鸟赋》。(www.xing528.com)
贾谊在赋中感叹"万物变化兮,固亡休息","迟速有命兮,乌识其时?"在如此变化万端的自然面前,生死何足挂齿?"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虖若深渊之靓,泛虖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保兮,养空而浮。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细故蒂芥兮,何足以疑!"
又过了一年多,文帝思念贾谊,将他召入宫去。见面的时候,文帝正在宣室接受祭肉,受神赐福,于是向贾谊询问关于鬼神的事情。他侃侃而谈,一直讲到半夜,渊博的学识深深折服了文帝。此后,文帝仍没有重用贾谊,而是任命他为梁王胜太傅。唐人李商隐曾为贾谊的这段经历鸣不平,写诗咏叹道: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梁王胜是文帝少子,爱好读书,最得文帝宠爱。贾谊任职后,一扫颓态,积极向文帝献策,写了大量政论文章。他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从秦的速亡,贾谊提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故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新书·大政》),主张施行仁义。他具有超群的政治远见。贾谊看到诸侯王野心勃勃,图谋不轨,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建议朝廷"割地定制",以免酿成大患。他对匈奴不断侵扰边郡,社会风气奢靡浮华,道德礼义败坏等种种严重事态,也都提出了透彻的分析和具体的对策。西汉后期著名学者刘向曾称赞他说:"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
然而,由于现实局限和"无为而治"思潮的影响,汉文帝虽然欣赏贾谊的才华,却无法真正听取贾谊的建议。几年后,梁王骑马不慎坠地而死。贾谊感到自己未尽到为太傅的责任,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一年之后,年仅33岁的他也离开了人世。贾谊壮志未酬,中年夭亡,显然留下了太多的遗憾,让后人忍不住为之扼腕叹息。唐代诗人刘长卿在他的名诗《过长沙贾谊宅》中,就抒发了这种感慨: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寞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但贾谊33岁的生命历程,还是留下许多光彩辉煌的印记。作为文学家,贾谊的骚体赋文辞激昂,格调深远,开创散文化风格;他的政论文章刚健壮美,透辟晓畅,深刻犀利,为后代提供了丰富营养。作为政治家,贾谊洞隐悉微,深谋远虑,胆识超群,不怕犯颜抗上,不畏得罪权贵,受到后人的钦佩和纪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