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曾
汉帝西征陷虏尘,一朝围解议和亲。
当时已有吹毛剑,何事无人杀奉春。
胡曾 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邵阳人,以《咏史诗》著称。
陷虏尘:平城之役,汉高祖刘邦在白登山为匈奴军队围困。
和亲:与敌议和,结为婚姻。
奉春:指奉春君刘敬(又名娄敬),西汉谋臣。因建议刘邦迁都关中有功,赐姓刘,拜郎中。白登山之役前,曾奉命出使匈奴,见匈奴营中壮士大马,皆匿不见,认为匈奴有诈,却被刘邦下狱治罪。
战国末年,匈奴开始强大,并不断向南打过来。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称帝。前200年十月,刘邦率大军和匈奴对敌。刘邦军队行至平城白登山附近时,被匈奴40万伏兵围住,被困七天七夜,后用谋士陈平计得以脱身,白登山之围后,西汉政府自知实力不如匈奴,遂接受奉春君刘敬"和亲"建议。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原分布于蒙古草原,以强悍和骑射著称,其首领称单于。战国末年,匈奴势力开始强大起来,逐渐控制了北方大片地区。秦汉之际,匈奴各部联合,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军事政权,其首领冒顿单于趁楚汉相争之机,率30余万精锐骑兵越过河套,南下侵扰燕、代地区,掠夺人口财物,导致严重边患。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为阻击匈奴,徙韩王信于代,都马邑。公元前201年秋,冒顿集结精兵40万骑,大举南下,围困马邑。韩王信投降,并"与匈奴约",共谋"攻汉"。匈奴大军南下攻太原,兵至晋阳。
为剪除异姓诸王,平定北方边患,公元前200年十月,刘邦亲率大军,进击韩王信。韩王信兵败逃入匈奴,与其旧将曼丘臣、王黄等,立"故赵苗裔赵利为王",收集"败散"的兵卒,与冒顿谋攻汉。冒顿于是派出万余骑兵,由左右贤王统领,协助韩王信拒汉。
刘邦军队兵至晋阳,听闻韩王信与匈奴欲共击汉,大怒。为刺探匈奴军力虚实,他连续派出了十几批使者,出使匈奴。匈奴为引诱刘邦进攻,把军中的壮士和肥牛马统统隐藏起来,只留下一些老弱和羸畜。汉使归来后,都报告匈奴可击。刘邦又遣"奉春君"刘敬再次出使,观察敌情。刘敬归来后汇报说:"两国相击,应该多夸矜其所长。而今我前往匈奴驻地,却只见一些羸瘠老弱,匈奴肯定是在故意示短,引诱我们进攻,暗中却埋伏奇兵。我以为匈奴不可击!"(www.xing528.com)
但此时汉军大部队已经出发,刘邦不想半途而废,自然听不进刘敬的话,闻言大怒,斥骂刘敬动摇军心,命人将其缚绑下狱。然后,亲率32万大军,征伐匈奴。
冒顿与汉军接仗后,佯败后退以引诱汉兵。刘邦果然中计,率少数先头部队急进追击,渐与汉军大部队脱离。当刘邦军队行至平城(今山西大同)白登山附近时,突然被匈奴设下40万伏兵团团围住,与主力失去联系,连续七天七夜,无法脱身。一时内无粮饷,外不得援救,情势非常严峻。
万分危机之际,谋士陈平想出了一条密计,他建议刘邦遣使,带着丰厚的礼品,偷偷地去拜会单于妻子阏氏。使者对阏氏说:
"单于困住刘邦,令其无法脱身,刘邦准备把年轻貌美的女子献给单于,希望能此求和。如果单于得到了汉地美女,还会再喜欢您吗?"
阏氏闻言,不禁非常担心。于是劝冒顿说:"两主不相困。眼下即便得到了汉地,您也不能久居之。况且汉王也有神灵护佑,恐怕不会被轻易打败。希望单于察之。"听了阏氏的一番话,冒顿觉得有些道理。再加上原来与他约定会师的韩王信部队,逾期未至,冒顿怀疑有变,不禁心生犹豫,难下最后决心。匈奴军队对汉军的围困,也稍稍松懈了下来。
第八天,适逢天下大雾,刘邦借大雾为掩护,假扮汉军使者模样,在引弓卫士的小心护卫下,徐徐而行,骗过匈奴军队,最后侥幸逃出包围圈,与大军会合。冒顿见取胜无望,只得引兵北还。平城之役,是西汉建立后汉军与北方匈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虽有高祖刘邦亲征,但却以汉军失败告终。此次战役,汉军作战相当艰苦。时值隆冬时节,天降大雪,汉军将士"堕指者十二三"。白登被围的七天七夜,情形更是悲苦。当时军中流传的一首歌谣唱道":平城之下祸甚苦,七日不食,不能弯弓弩。"
这次惨痛的失败,使刘邦君臣认识到,以汉初的国家和军队实力,尚不足与匈奴展开决战。刘邦脱险后,释放了刘敬,并向他道歉说:"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后来又进一步接受刘敬的"和亲"建议,采取妥协讲和的策略,将皇室女儿(实际上是皇宫内的宫女)嫁给匈奴单于,每年再赠送匈奴若干汉地生产的贵重礼物,以暂时避免匈奴的骚扰,求得边地的安宁。汉初的和亲政策,历经高祖、惠帝、文帝和景帝等几代皇帝,维持了几十年,匈汉之间得到了暂时缓和。其间匈奴曾屡次南下侵扰,但由于国力不济,汉室被迫采取守势。有时为求得暂时和平,甚至不得不忍受许多屈辱。史载,刘邦去世后,吕后主政,冒顿单于竟然致信给吕后,要求吕后改嫁给他。吕后见信勃然大怒,想发兵征讨匈奴。季布提醒吕后:"高帝平城之败,至今呻吟之声未绝,伤痍者甫起。"吕后只得强忍怒火,婉言相拒,并赠冒顿车二乘,马二驷。后来北宋诗人陈普有《咏史诗》描述这段历史道:
一带阴山浪引弓,运移婚媾一朝通。
英雄白首消磨尽,甘与枭雏作妇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