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烬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836~905)唐代诗人。字丽山,唐乾符三年进士。
竹帛:指书籍。古书通常写在竹、丝帛之上。
帝业:帝国统治。
山东:郩山以东,指秦地之外的广大东方地区。
刘项:指刘邦与项羽,刘邦浪荡乡里,不务正业;项羽一介武夫,读书不成而学剑,但他们却成为秦末大起义的核心人物。
秦始皇灭六国后,采纳李斯建议,废除西周封建制,在地方建立郡县,由皇帝直接加以控制。这种中央集权统治的国家治理方式,虽经他认可而得以推行,但朝中围绕分封与郡县的争论,却并没有就此停息。
公元前213年,秦取得了对匈奴和百越作战的巨大胜利。秦始皇在咸阳宫大摆宴席,以示庆祝。宴会上,仆射周青臣为秦始皇大唱颂歌,认为秦始皇推行郡县、平定海内的威德,是自古无人可比的伟大功绩。周青臣的献辞,遭到了博士淳于越的激烈反对。"博士"是皇帝专职参议和高级智囊,他们"掌通古今",经常陪伴皇帝左右,凡军国大政无不参与意见,以备皇帝咨询。淳于越认为:"商周两代君王传了一千多年,就是依靠分封子弟功臣为诸侯,以为朝廷枝辅的缘故。如今陛下统一海内,您的子弟却身为匹夫,一旦国家出现篡位之臣,将何以相救呢?做事不效法古人而能长久者,至今还没有过!"(www.xing528.com)
淳于越的意见,使原本一度停息的分封郡县之争,重起波澜。由于此事涉及王朝核心政体,秦始皇让大臣们发表看法。
丞相李斯一贯主张推行郡县制,坚决反对分封制。他对秦始皇说:"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代的治国方略不同,是时代变化使然。时代变了,制度当然也要变。现在陛下开创大业,万世之功,是那些迂腐的读书人无法理解的。淳于越鼓吹三代旧事,如何值得效法?现在的儒生,不师法今而崇古,以古非今,惑乱百姓,是不对的。"
李斯接着说:"如今天下统一,别黑白定一尊,但民间私学盛行,入则心非,出则巷议,诽谤朝政,惑乱人心。如不加禁止,陛下的威信就会降低,结党闹事之事,就会出现。这是不能容忍的。"因此他建议,为加强舆论控制,应焚烧书籍,禁绝私学。李斯的建议,得到了秦始皇的赞许。秦始皇于是下令全国:
一、烧毁除《秦记》外的史书;除博士职掌所藏之外,天下敢私藏诗、书、百家语者,由郡中守尉烧毁;民间只准保留医药、卜筮及种树之书。二、有敢乱引《诗》《书》者,弃市(死刑之一种);以古非今者,族(满门抄斩);地方官吏知情不报,以同罪论处。令下三十天之内不烧者,黥为城旦(脸上刺字并处三年徒刑)。三、百姓要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焚书令"的推行,一度有效禁止了普通百姓的"以古非今",强化了对社会舆论的有效控制,进一步树立了秦始皇的至高权威,使之成为正确思想的绝对化身。但从长远来看,焚书令虽暂时堵住了人民的口舌,却造成了极可怕的文化灾难:大批先秦古书被付之一炬,造成了古代文献的严重缺失;
春秋末叶以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自由风气,也受到窒息。由此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文化劫难!
"焚书"之外,又有"坑儒"事件。"坑儒"事件的起因,与秦始皇迷信求仙的活动有关。秦始皇统一六国,虽富有四海,定天下于一尊,但依然无法满足,总想找到长生不老妙法,使自己摆脱生死。一些喜欢装神弄鬼的方士,就投其所好,用各种方法诱骗他,以获得个人好处。先有齐人徐福入海求仙,结果一去不返。后有燕人卢生等人鼓吹不死之药,向秦始皇献上伪造的鬼神图,要他隐瞒住所,骗他得遇"真人"。秦始皇求仙心切,一切照办,但毫无成效。卢生等人担心败露,为避祸,对秦始皇大加诽谤,最后逃之夭夭。
被方士们戏耍的秦始皇闻讯大怒,派人去抓卢生,却抓不到。又听说咸阳有些儒生也在议论他,"妖言以惑众"。便命令官员彻查,对咸阳诸生加以讯问。
诸生为保全性命,都说自己清白,却诿过他人,彼此间互相揭发,共导致460多人被捕。秦始皇一怒之下,将他们统统活埋。其他犯禁之人,也都流放边疆。这就是有名的"坑儒"事件。"坑儒"事件的发生,使天下读书人对秦始皇的不满日益加深,加重了秦王朝的统治危机。司马迁认为,秦始皇"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和"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的做法,钳天下之口,禁天下之声,使"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最终导致"天下已乱,奸不上闻"的悲惨局面,实在是一大败笔。
历史经验证明,高压钳制百姓容易,平抑人心积怨却难,以一人之淫威,使天下人敢怒而不敢言,最终导致地下火山更猛烈地爆发,彻底摧毁整个统治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