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
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
函谷正东开。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有《李太白集》。
六合:东西南北四方及上下的统称。
虎视:形容秦王之赫赫声威,像猛虎一样咄咄逼人。(www.xing528.com)
浮云:形容战国之际天下的混乱阴暗局面。
西来:指六国东方诸侯均臣服于西方的秦国。
战国时期,海内争于战功。经过长期兼并战争,到战国晚期,最终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等7个大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这一局面的形成,既是春秋以来兼并战争的结果,又是中国统一的前奏。最后位于西陲之地的秦王嬴政实现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战国时期各国诸侯长期混战,不但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痛苦和灾难,更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因此,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人民的强烈愿望和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势造英雄。虽然各国都野心勃勃,但最终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却是位于西方的秦国。秦国地处"素与戎狄杂居"的西陲之地,经济文化原本相对落后,一直被东方诸侯瞧不起。但自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之后,大力推行"富国强兵"国策,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国力日渐强盛。经过100多年的不断积累,到战国晚期,秦国已成为七雄之中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秦军士卒勇猛,车骑雄盛,武器精良,再加上有利的地理位置和正确的外交策略,其整体国力远远超过了东方六国。
而山东六国面对强秦的威胁,却无法组织有效抵抗。不仅各国统治集团内部相互倾轧,争权夺利,政局很不稳固;各国间的联合抗秦,也终因他们各怀心事、贪图小利和互相倾轧而告吹。所有这些,都为秦最终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指挥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就是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秦始皇,名正,后改为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47年,刚满13岁的嬴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因为年少,政事由"仲父"吕不韦和母亲赵太后代理。公元前238年,21岁的秦王政亲政。他首先除掉了赵太后的相好嫪毐,又逼迫吕不韦自杀,成功解除了对自己权力的威胁。之后,便开始策划对东方六国采取军事行动。
秦王政的手下有一批很有才干的文臣武将,文臣如谋士李斯和尉缭,武将则有蒙武、蒙恬父子,王翦、王贲父子等。在李斯等人的辅佐下,秦王政制定了消灭六国的两项核心战略:一采纳了尉缭的"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的外交战略,从内部分化瓦解敌国;二是继承历代"远交近攻"政策,采取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策略,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最终各个击破,实现天下一统的目标。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燕、魏、楚、齐等东方六国。
由于战略合理,政策对头,军队强悍,秦灭六国可以说是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短短10年之间,曾经强大的东方六国先后为秦所灭,一个庞大的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最终建成了。李白诗中所形容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正形象地描述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据《史记》记载,"初并天下"之际,还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秦王政,立即改变自己名号,自称"始皇帝",以标识他前无古人的无上成功。新建立的统一王朝其地东至东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岭南,北至河套、阴山、辽东,政治版图空前广大。为了在如此广阔的疆域内实行有效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派郡守等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同时将全国百姓编入统一户籍,称为"黔首"。为了彻底消除异己力量对秦的威胁,他又迁徙天下豪富12万户到秦都咸阳,并严令收缴天下兵器,将它们统统集中到咸阳后,熔铸为12个重约千石的金人,摆放在自己的宫廷之中。
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在统一后的十余年中(公元前221~前210),先后5次"亲巡天下,周览远方"。东到胶东半岛的"芝罘"(今烟台芝罘岛)和琅邪,南到长江流域的衡山、南郡等地,东北到达碣石(今河北秦皇岛一带),东南到达浙江会稽,其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秦始皇的四方巡游,不但是为展示他的伟大业绩,同时也是他统治国家的重要手段。在巡游过程中,秦始皇在泰山举行祭拜上帝的"封禅"大典,表示自己受命于天。所到之处,往往都要刻石铭功以"颂秦德",向人们宣告他的强大威力,为维护秦的统一大造舆论。
秦的统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不仅使春秋战国以来400多年纷乱得以结束,使中国历史第一次走上全国"大一统"的道路,为中国历史的演进开创了新局面,而且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