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内障的症状、手术治疗和人工晶体置入方法

白内障的症状、手术治疗和人工晶体置入方法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论晶体混浊的部位、程度以及是否影响视力,均可称做白内障。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手段。因而,单眼术后无法配戴,一般只适用于双眼白内障或婴幼儿白内障。人工晶体置入方法:通常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同期进行,也可二期置入。置入手术必须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将包括襻内的人工晶体准确放入囊袋内。

白内障的症状、手术治疗和人工晶体置入方法

晶体由晶体囊、晶体上皮及晶体纤维组成。正常晶体透明、富有弹性、无血管,其营养主要来自房水。当各种原因引起房水成分和晶体囊渗透性改变及代谢紊乱时,晶体蛋白变性、水肿,纤维之间出现水裂、空泡,上皮细胞增生,此时晶体由透明变为混浊。不论晶体混浊的部位、程度以及是否影响视力,均可称做白内障

一、分 类

可按病因、发生年龄、发展速度、晶体混浊程度和部位进行分类。

1.根据病因 外伤性、老年性、并发性、药物及中毒性等。

2.根据发生年龄 先天性、婴儿性、青年性、成年性、老年性。

3.根据晶体混浊程度 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

4.根据发展速度 静止性、进行性。

5.根据混浊部位 核性、皮质性、囊性、囊下。

6.根据混浊的形态 板层状、冠状、点状等。

通常将白内障分为老年性、并发性、先天性、外伤性、代谢性、药物及中毒性、后发性等几大类型。

二、治 疗

白内障药物治疗主要希望利用药物溶解白内障或控制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药物防治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在临床上应用的抗白内障药物有多种,从理论上出发试图防止晶体蛋白变性而达到治疗目的,但其疗效尚未得到认可。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手段。手术目的是通过摘除混浊的晶体以提高视力,消除因白内障诱发的病变如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晶体溶解性青光眼,以及为眼底病治疗提供清晰的屈光介质。

(一)术前准备及适应证

术前应做全身检查,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应先控制病情后再做手术,术中心电监护,以保证手术的安全;对有糖尿病的病人,应先控制血糖,术前应用抗生素以防感染;全身或局部有急慢性炎症病变时应先予治疗,根据病情决定手术时机、方式或次序,例如,有慢性泪囊炎者应先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或泪囊摘除术,有青光眼者可考虑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www.xing528.com)

术前眼部检查应包括视功能(光觉、光定位、色觉)、常规裂隙灯、眼底检查、眼压测定、角膜内皮细胞计数、B超及人工晶体度数测定等。对疑有眼底病变者,可做视觉电生理、黄斑功能检查等,以大致评价手术眼的条件,估计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并为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危险因素做好充分估计。

目前,白内障手术时机没有特别的规定,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未成熟白内障亦可手术治疗。尤其对于那些视力要求高的白内障病人,视力在0.3或0.5以上也可进行手术。

(二)手术类型

白内障术式的选择应根据病人的全身、眼部情况和技术、设备条件而定。

1.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基本的手术方式是刺破并撕去前囊中央部分,将晶体核娩出,用白内障同步注吸针头吸净周边囊袋内的皮质,保留完整的晶体后囊和周边的前囊,便于置入人工晶体。目前,囊外摘除术和人工晶体置入术仍是主要的手术方式。

2.白内障吸出术(aspiration of cataract) 将晶体前囊刺破后抽吸出混浊的核和皮质,主要用于先天性白内障和软性白内障。

3.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emulsification) 基本方法是在通过巩膜隧道或边缘角膜做一2~3mm小切口,伸入超声粉碎器将晶体核粉碎后抽吸出来,适用于核为中等硬度的白内障,目前已成为白内障治疗的主要手术方式。但熟练操作需要一定时间来掌握,且价格偏贵。

(三)术后视力恢复和矫正

摘除了晶体的眼称为无晶体眼(aphakia),相当于+10~+12D的高度远视,而且丧失了调节功能。常用的光学矫正方法有:置入人工晶体、配戴光学眼镜和配戴角膜接触镜。

1.戴光学眼镜会使物像放大25%~30%,单眼戴镜会因双眼物像大小不一而产生融合困难而不能耐受,且视野缩小。因而,单眼术后无法配戴,一般只适用于双眼白内障或婴幼儿白内障。

2.配戴角膜接触镜的光学效果较好,接触镜物像放大率为5%~7%,一般人可以耐受而不出现复视,而且无视野缩小。但戴接触镜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又受到某些职业条件的限制,儿童及老年人配戴不便,以及戴接触镜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角膜并发症,其应用范围也受到一定限制。

3.人工晶体置入(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是一种最普遍采用的无晶体眼光学矫正方法。在原晶体位置放置人工晶体最符合眼的解剖和生理光学要求。主要优点是,不会出现双眼不等视,光学成像质量较高,分辨力高于眼镜和接触镜,不会产生视野缩小等,并发症少。

人工晶体根据放置在眼内部位分为前房型、虹膜固定型和囊袋型,前两种类型在人工晶体发展初期曾起到一定作用,但因较多的角膜、虹膜并发症而不再使用。人工晶体置入方法:通常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同期进行,也可二期置入。置入手术必须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将包括襻内的人工晶体准确放入囊袋内。此手术需有足够的后囊或前囊来保证支撑人工晶体,大的后囊破口将不能放置。另外,人工晶体无调节作用,术后近距离工作需配戴老视镜,尽管近几年陆续出现了一些适用于不同距离视力的人工晶体,但到目前为止,仍无理想的人工晶体问世,因而,研制一种接近人眼生理状态的人工晶体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