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梅洛-庞蒂对贝克莱视觉理论的纠正
贝克莱指出,人不能看到空间深度,但是由于他受主体—客体二分法的困扰,所以竟否认视觉可以获得空间知觉。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反问:如果人的眼睛不能见到客观世界的真相,那么人类拥有视觉岂不完全是个错误?果真如此的话,那么人类先天都是盲人岂不对外部环境的感知更真实?不过,显然贝克莱并不打算设想人类都是生盲,他只是想给人的视觉知觉挑点毛病。为什么他要给视觉挑毛病呢?是因为他对建立在视觉经验基础上的客观空间理论有异议。这个理论是什么呢?归根到底就是认为客观世界是三维的、大小确定的。贝克莱认为,这个观点与视觉器官的构造相矛盾,因为眼底不能成像物体的深度。贝克莱既然不能否认客观世界具有深度,就只能主张视觉知觉本身有缺陷。可悲的是,人的所有意识都只能以感知觉为前提,而在贝克莱看来感知觉的内容是与客观世界不相符的,所以贝克莱就得出结论:感知觉的内容与客观存在无关,存在不过是被感知而已。
对于贝克莱提出的这个物象与视觉的悖论,梅洛-庞蒂认为正确的解答不应该是否定视觉,而应该是否定“客观世界”,换言之,应该否定关于外部世界的“客观思维”。因为在梅洛-庞蒂看来,不是客观世界与个人的视觉内容不相符,而是只能位于某点上的个人的视觉与充当旁观者的、无所不在的上帝的视野不相符。这个无所不在(因此也就是无所在)的旁观者,梅洛-庞蒂指的是理智主义以及经验主义的观点。他说:“理智主义和经验主义没有向我们说明人关于世界的体验;它们关于深度的看法就是上帝关于深度的看法。”(21)视觉内容不是与真实的外部世界不相符,而是与“客观思维”所假定的“客观世界”不相符。所以对于梅洛-庞蒂来说,现在的问题不是要怀疑视觉知觉,而是要摒弃所谓“客观世界”。毫无疑问,就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来说,所谓“客观世界”就是指客观化了的空间以及客观化了的身体。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批驳客观化了的空间和客观化了的身体,重新阐释身体与空间的关系,就构成了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一书的基本论题和根本目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梅洛-庞蒂是如何阐释身体与空间的关系的。
还是从梅洛-庞蒂回应贝克莱的视觉理论谈起。梅洛-庞蒂认为,贝克莱指出人不可能看到深度,是因为他假定了一个旁观者从侧面已经看到了作为宽度的深度,所以在最开始宽度等于深度就被认定了,这样就取消了个人视觉角度。就是这个原因使哲学家和其他人没有看到深度的独特性。深度的独特性是什么?如果说宽度乍看起来是与观察者无关的物体之间的一种关系的话,那么深度的确是非常独特的,因为深度取决于身体与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www.xing528.com)
深度不标在物体本身上,它显然属于视觉角度,而不属于物体;因此,深度不可能来自物体,也不可能被意识规定在物体中;深度显示物体和我之间和我得以处在物体前面的某种不可分离的关系。(22)
人与物体的距离变化引起物体的视大小变化,从而产生深度视觉。但是这种深度判断的形成,不是依据对视大小与已知物体的客观关系的对比的正确计算得来的,而是根据接近或远离的运动在与时间的并存中被主观地感知的。“因此,深度不能被理解为一个先验的主体的思维,而是被理解为一个置身于世界的主体的可能性。”(23)关于高度和宽度,也应该以这种方式去理解:看似一目了然的作为物体之间关系的宽度和高度,其实只是被我们客观化了的派生的关系;在本来的意义上,它们也是“存在”维度,因为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最终也是根据我们的身体对世界的整体把握被确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