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绘画空间异变的意义-理解空间:

绘画空间异变的意义-理解空间: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绘画空间发生异变的意义我们进一步讨论一下这两方面的意义。传统写实绘画以透视作为构图的原则,认为这样才能保证正确再现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关系。这种情形与康德哲学对空间的理解相似。康德认为,空间是先验的感性直观形式,以此使关于外部事物各种位置的表象成为可能。现代绘画对空间的这种敏锐的洞察和大胆的剖析,刺激了20世纪人的空间意识的变革。

绘画空间异变的意义-理解空间:

3.绘画空间发生异变的意义

我们进一步讨论一下这两方面的意义。先看看“破”的方面。

传统写实绘画以透视作为构图的原则,认为这样才能保证正确再现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关系。这种情形与康德哲学对空间的理解相似。康德认为,空间是先验的感性直观形式,以此使关于外部事物各种位置的表象成为可能。可见,无论艺术家还是哲学家,都把空间看作保证思想(或关于事物的表象)具有秩序性的根本前提。因此,从本质上来说,空间代表着某种秩序。过去,无论达·芬奇代表的古典艺术,还是康德代表的古典哲学,都把空间的地位抬得很高,把它看作表象外部事物的先决条件,这就意味着把一种既在的秩序观念强加给了观察者。这样看来,写实绘画的所谓“再现”的实质就暴露出来了,即再现不是描绘客观存在的空间关系或者物体的手段,再现本身就是绘画所要表达的东西,再现本身作为一种秩序观念强加给了观察者、思想者。那么,现代艺术家拒绝描绘深度空间,也就意味着拒绝深度空间所代表的那种秩序观念。这个秩序观念指什么呢?如何理解现代艺术家对它的厌恶和排斥呢?如果我们考虑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弗洛伊德无意识心理学向理性的傲慢发起猛烈反击并对社会文化心理产生了巨大震撼的年代,就不难理解现代艺术响应了当时的哲学思潮。

再来看看“立”的方面。(www.xing528.com)

就分解物象和抹去深度空间这点来说,现代绘画成功地颠覆了既有的秩序。但是,那些与人们看到的视觉世界完全不同的现代绘画,那些无从辨认物象和空间的绘画,那些仅靠抽象的图形和色彩组织起来的抽象派作品,至今仍然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现代派尤其是抽象绘画难以理解的原因,首先在于它十分不同于人们过去的欣赏习惯。此外,这与现代绘画试图直接表达思想有关。任何绘画都在表达某种思想。但是,抽象绘画是“把抽象的思考本身,以纯粹的艺术手段创作出来的一种可视的形象”。(28)或者按照日本学者干由明的说法,抽象绘画不外是思考或观念,把本来是抽象的、眼睛看不见的东西赋予具体的形状,而能让眼睛看到。但是,这种直接表达思想的企图并不成功。因为虽然抽象绘画并非不可接受(如果像史前人类着迷地描绘那些抽象图案是为了捕捉永恒的、完美的秩序的话),但是现在,抽象绘画却试图描绘当代社会的躁动不安、紧张感、痛苦、甚至冷漠,这对于绘画来说似乎力有不逮。问题的核心是:绘画能够直接表达抽象的思考吗?抽象思维是借助概念组织起来的。而绘画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都是图像,而非概念。图像表达思想依赖的是象征功能,这使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模糊性,没有概念的严密性,更不便于推理活动。所以,无论绘画怎样抽象,作为思想都无法与概念思维的优势相媲美。

现代绘画以象征的方式表达了现代人的观点:在人脑的内视觉中,世界并不呈现为古典主义绘画那样清晰的透视构图,毋宁说像充满了凌乱的抽象图形、色彩与物象碎片的世界。现代绘画对空间的这种敏锐的洞察和大胆的剖析,刺激了20世纪人的空间意识的变革。但是,消除物象和空间并不是绘画本身的必然归宿,绘画在本质上是象征性的。所以,当消费时代来临,人们深切体验到日常生活的物象化,于是波普艺术应运而生,具象又充斥了画面,新写实主义甚至十分夸张地展示着物象的逼真感。不过,透视法并非以此重新炫耀它的神奇,毋宁说它以这种强烈的逼真感衬托自己的凡俗甚至无味。它再不是“绘画的缰辔和舵轮”,完全蜕去了往日那种统领秩序的威严感。芜杂的物象不假任何理性的整理与简化,统统照搬到画面上,这种故作正经的真实“再现”,成为对现实的反讽,暗喻眼前的景象实乃“不真实”或曰虚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