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困惑不解的时候,普京绝对没有闲着。
普京曾说:“不给俄罗斯退路的人,我们也不会给他活路。”
普京还曾说:“如果你不准备动武,就不要随意拿起武器恫吓别人。只有在你决定开枪的时候,才须掏出手枪。”[18]
普京一直在行动。
2014年2月27日凌晨,突然有武装人员占领了克里米亚议会和政府大楼,并在楼上升起俄罗斯国旗。当天,克里米亚议会举行非例行会议,选举“俄罗斯统一党”领导人谢尔盖•阿克肖诺夫为新总理。[19]
2月28日,俄罗斯黑海舰队装甲车辆开始在克里米亚半岛实施调动,“以保障该舰队驻扎地安全”。
这意味着,克里米亚在事实上被俄罗斯一手掌控。
2014年3月1日,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新上任的总统谢尔盖•阿克肖诺夫,正式请求俄罗斯派遣部队帮助维护该地区的安全。而代行乌克兰总统职责的图尔奇诺夫则签署法令,宣布不承认谢尔盖•阿克肖诺夫为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总理。
同日,俄总统普京根据联邦宪法向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提议在乌克兰领土上动用军事力量,直至该国形势恢复稳定。俄联邦委员会当天已同意采取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全面措施,保护在乌克兰的俄罗斯公民及军人的安全。[20]
随后,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电话交谈,奥巴马呼吁俄罗斯避免对乌克兰其他地区(显然是指战略意义重大的克里米亚地区)进行干涉。普京则对奥巴马说,俄罗斯保留通过干预来保护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利益和说俄语人口的权利。[21]
如果俄罗斯牢牢控制着克里米亚,欧美其实并没有好的对策。对于欧美而言,失去克里米亚的乌克兰,战略意义也将削弱。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谋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愿意与俄罗斯直接开战。
普京也正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才敢于出狠招,直接把克里米亚控制在手里,然后,再慢慢地从点到面扩大战果。
普京这步棋让欧美痛在心中。
2014年3月1日,乌克兰三位前总统克拉夫丘克、库奇马和尤先科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当局废除2010年乌俄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和梅德韦杰夫在哈尔科夫签署的俄黑海舰队驻留克里米亚的协议。
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3月2日对此做出回应,他强调俄黑海舰队不是“流浪汉”,塞瓦斯托波尔就是“故乡”。[22]
显而易见,俄罗斯与乌克兰争夺的焦点,欧美与俄罗斯博弈的中心,最终都落在了黑海舰队所在的克里米亚。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投。结果显示,96.6%的选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反对加入俄罗斯的仅占2.51%。
随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大笔一挥,将克里米亚半岛并入了俄罗斯联邦。俄罗斯黑海舰队的大本营、克里米亚港口城市塞瓦斯托波尔作为另一个联邦主体也加入了俄罗斯。普京在一群兴高采烈的俄罗斯政治精英面前签署了这两份条约,完成了将这个黑海之滨的半岛重新划归俄罗斯版图的过程。普京说,克里米亚人民已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这是他们自由意志的胜利,克里米亚是俄罗斯战争荣耀的象征,是俄罗斯传统、语言、信仰的象征,但普京表示“没有必要”分裂乌克兰。[23]
3月21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全票批准克里米亚入俄条约,并通过规定其地位及边界等细节的宪法草案。随后,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草案,至此,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入俄的法律程序已全部完成。[24]
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成了最大的赢家,永久性地解决了对它至关重要的克里米亚问题。得到了克里米亚,乌克兰对俄罗斯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但是,俄罗斯并没有就此止步。
乌克兰威胁对俄罗斯进行报复,西方则以制裁进行威胁。
但俄罗斯毕竟是战略棋局高手,它有自己的破解之道。(www.xing528.com)
在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之后,普京把克里米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提高了将近一倍,与俄罗斯的平均水平持平,并提高教师和医生等公共领域劳动者的工资。同时,俄罗斯官员还宣布了针对克里米亚的若干项新的投资计划和减税方案。[25]4月1日,俄罗斯的能源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对乌克兰提高天然气售价,俄罗斯还关闭了与乌克兰边境口岸,禁止货车通行,加紧施压。[26]
这立即对乌克兰其他城市产生了示范效应和刺激效应。
乌克兰东部三大城市顿涅茨克、哈尔科夫与卢甘斯克先后爆发反政府活动,要求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27]
俄罗斯的目的是什么?
其一,在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之后,乌克兰极力反击的目标是要回克里米亚,而当乌克兰东部城市纷纷要求加入俄罗斯之后,乌克兰的目标向后退到了确保乌克兰现有领土的完整方面。普京意在以进为退,化解自身压力。
其二,迫使给乌克兰东部城市更大自治权。俄罗斯想逼迫乌克兰中央政府赋予各地州级官员更大的权力,由各地区选择自己的领导人,保护自己的经济、文化与宗教传统,包括打造与俄罗斯之间的独立经济纽带。这种联邦制不仅能够确保乌克兰不会反俄罗斯,而且乌克兰中央政府被架空,州级官员强势,俄罗斯就能绕过乌克兰中央政府直接与州一级政府打交道,便于俄罗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28]
其三,进一步打击乌克兰经济,促使乌克兰民众分裂。这将迫使乌克兰在主权问题上让步,并且,这种状况也将阻碍乌克兰加入北约。[29]即使乌克兰政府平乱成功,动荡的持续也会对乌克兰及支持它的欧美尤其欧洲造成严重拖累。
面对俄罗斯的狠棋,乌克兰其实并没有好的应对之策,因为它在能源等方面离不开俄罗斯。乌克兰前总统库奇马就曾经试图改变在能源领域严重依赖俄罗斯的状况,但一直未能成功。后来的乌克兰总统尤先科也想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并积极与土库曼斯坦接触,但从土库曼斯坦进口天然气的成本要远远高于从俄罗斯进口。[30]
我们再来看美国。
很多西方人埋怨奥巴马在乌克兰危机中过于软弱、过于愚蠢。他们说错了,奥巴马恰恰是做了最聪明的选择。如果奥巴马做了激烈的、超出他能力的反应,才更下不了台,更容易将自己置于被动地位。在冷静的背后,留下来的是更多的选择空间。
在当今世界,核大国之间的战争将意味着史无前例的大灾难。说得明白点,对于俄罗斯,美国不可能像当初对待侵吞了科威特的伊拉克那样,直接诉诸武力。事实上,两个超级军事大国之间从未直接发生过战争。[31]
既然军事干涉没有可能性,那么制裁呢?
且不说全球化时代,由于经济的高度融合,制裁伤人也伤己,单就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这一点,欧洲就很难对俄罗斯进行像样的制裁。
西方对伊朗的制裁达到了削弱伊朗的目的,原因是伊朗没有不可替代的东西——伊朗的天然气可以用俄罗斯的天然气替代,这多少有点讽刺意味。
相比之下,对俄罗斯制裁则要困难得多。西方非常明白,要想既不伤及自身又切切实实地伤害俄罗斯,是不可能做到的。西方的弱点包括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英国的金融中心地位以及法国向俄海军供应舰船的12亿欧元合同等。如果没有欧洲的参与,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不可能产生多大效果。[32]
在奥巴马看似软弱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美国的大战略布局。
维持而不是立即结束乌克兰的乱局,可以让美国获取更多的利益。乌克兰乱局的持续可以同时牵制俄罗斯与欧洲。这正好符合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约翰•米尔斯海默所构建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大国在面对另一个实力不断膨胀的国家时,第一反应不是寻求建立针对该国的均势同盟,而是倾向于把遏制实力不断膨胀的国家的责任推卸给他国,让他国充当责任承担者,自己则坐山观虎斗,坐享渔翁之利。[33]
乌克兰动荡的持续,时刻牵动着俄罗斯与欧洲,不仅使得双方在乌克兰问题上进行干预的经济成本不断上升,也给美国力压欧洲加大制裁俄罗斯提供了充足的借口,而制裁将具有天然的离间欧洲与俄罗斯关系的作用。
同时,鉴于中国与乌克兰关系的日益紧密,尤其是在军事、农业等领域的合作日渐深入,乌克兰动荡的持续也将对中乌之间的进一步合作造成阻碍。
因此,真正占据霸权地位的国家更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不轻易动用武力的——轻易动用武力的国家恰恰说明它所能动用的力量和能做的选择非常有限。
与俄罗斯相比,美国可出的牌要多得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