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存在心理学的定义、论题、问题和研究范围

存在心理学的定义、论题、问题和研究范围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a.完成和终局的不愉快、悲剧状态,在它们产生存在认知的范围内。讨论内核的定义和人的规定性特征;他的本性,他的“固有内核”或“内部核心”;他的本质,他现时存在着的潜能,他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规定性特征,要和典范区分开。“非激发的”行为。纯此时此地活动。7a存在认知发生的条件。严重精神病倒退状态下的存在认知。存在认知式的治疗洞察。对存在认知的畏俱和躲避;存在认知的危险。统一的生命;统一的意识。

存在心理学的定义、论题、问题和研究范围

(也可以称为本体心理学、超验心理学、完善心理学、目的心理学)

1.讨论目的(而不是手段或工具); 目的状态,目的体验(内在的满足和愉快);人,自身作为目的(庄严的、独特的、不能类比的,和其他人同样可贵,而不是工具或达到目的的手段);使手段变成目的、使手段活动转化为目的活动的技术。讨论物本身,像它们处在自身本性状态中的样子,在它们自我生效的范围内,内在有效时,它们的固有价值和自身价值才无须学证。当下的状态,现在被充分体验,现在本身(作为目的),不是作为过去的重复或未来的序曲。

2.讨论终结和末端状态;即完成、顶点、终局、结尾、全体、极致、完美(没有任何缺欠的状态,不再有任何需要,不可能再做改善)。纯愉快的状态,欢乐、幸福、狂喜、入迷、实现、现实化;希望实现的状态,问题得到解决,愿望得到批准,需要被满足,目标达到,梦想成为现实等状态。已经在那里的状态;已经到达那里而不是正在努力争取到达那里。高峰体验。纯粹成功的状态(一切否定暂时消失)。

2a.完成和终局的不愉快、悲剧状态,在它们产生存在认知的范围内。失败、无望、绝望、防御瓦解的状态,价值系统的无能为力,面临真正犯罪的深渊,所有这些在有足够力量和勇气的某些情况下,都能迫使人达到对真理和真实的认知(作为一个目的,不再作为一种手段)。

3.觉得完美、认为完美的状态。完美概念。理想、模式、极限、范例、抽象定义。人,作为他潜在的存在,或可以被设想为完美的、理想的、模式的、真诚的、完满人性的、范例的、超凡的、值得模仿的,或在这些方面具有潜势存在的人(人性发展的理想限度,他在逐步趋近,但绝不会一劳永逸地达到)。他的注定目标、他的命运。这些理想的人类潜能使我们从理想中推知心理治疗、教育、家庭训练、成长的极致、自我发展等的最远目标(参看下文“规定存在价值的操作”)。讨论内核的定义和人的规定性特征;他的本性,他的“固有内核”或“内部核心”;他的本质,他现时存在着的潜能,他的必要条件(本能、体质、生物本性、内在固有的人性)。这使得“完满人性”、“人性程度”或“人性萎缩程度”的(定量的)说明成为可能。欧洲概念的哲学人类学。“必要条件”,规定性特征(人性概念的定义),要和典范(榜样、柏拉图的理念、理想的可能、完美的观念、英雄、模板)区分开。前者是极小值,后者是最大值。后者是纯粹的、静态的存在,是前者力图成为的,前者所有的是很低的归类条件,例如,人是无羽毛的两足动物。而且,人类成员资格是全或无的,不在其内,就在其外。

4.无欲求、无目的状态,无缺失性需要、无激动、非竞争、非努力的状态,享受奖赏、得到满足的状态。取得收益。(因此,能“让一个人的兴趣、希望、目的完全处于视野以外;能在某一时刻完全放弃一个人的个性,继续作为纯认识的主体……能清晰地观察世界。”——叔本华

4a.无畏状态;无焦虑状态。勇气。无碍的、自由的流动,无抑制、无阻挡的人性。

5.超越性动机(在一切缺失性需要、一切缺失和要求得到满足以后的行为动力)。成长动机。“非激发的”行为。表现。 自发性。

5a.纯(始发的或整合的)创造的状态和过程。纯此时此地活动(在可能的范围内“摆脱”过去或未来)。即兴创作。人与情境(间题)的相互吻合,将人一境融合为一种理想限度的运动

6.关于希望(或注定的目标、使命、命运、天职)、自我完成的描述、实证以及临床上、人格学上或心理测量上说明的状态。(自我实现、成熟、充分发展的人,心理健康,真实,真正自我的达成,个性化的完成,创造性人格、自我同一性、潜在势能的领悟、确认或实现。)

7.存在认知。和心灵以外的实在打交道,集中于实在的性质而不是正在进行认识活动的自我的性质或兴趣。看透人或物的本质。领悟。

7a存在认知发生的条件。高峰体验。最低点或孤寂体验。死前存在认知。严重精神病倒退状态下的存在认知。存在认知式的治疗洞察。对存在认知的畏俱和躲避;存在认知的危险。

(1)存在认知感知的本质。存在认知所描述的和完美推断的 实在的性质,即在最佳条件下的描述和推断,实在被设想为不依 赖于观察者。非抽象的实在。(参看关于存在认知和缺失认知的解释)(www.xing528.com)

(2)存在认知观察者的本质。真实,因为超脱、无欲念、不自私、“无偏见”、道家思想、无畏、此时此地(参看关于纯洁认知 的注释)、承受、谦虚(不骄傲)、没有得失的考虑,等等。我们自己作为最有效的实在观察者。

8.超越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被遗忘时的状态(被吸引、集中注意力、着迷、高峰体验、最低点体验),无关或有阻碍或有害时的状态。以无时间的、永恒的、无空间的、普遍的、绝对的、完美的视角看待宇宙、人、物、经验。

9.神圣的东西;崇高的、实体的、灵魂的、卓越的、永恒的、无限的、唤起敬仰的、绝对的;敬畏状态;崇拜、供奉状态,等等。“宗教”虔诚状态,就其自然主义的一面而言。从永恒面来看待的日常世界、日常的物和人。统一的生命;统一的意识。暂时和永恒的融合状态,局部和普遍、相对和绝对、事实和价值的融合状态。

10.单纯状态(用儿童或动物作为范例)。(参看存在认知,用成熟的、聪明的、自我实现的人作为范例)单纯感知(理想状态是对重要和不重要之分;一切皆有可能出现;一切皆有可能有趣;形和基的较少区分;只有简陋的结构和环境的不同;较少手段一目的之分化,一切皆有其自身的价值;没有未来,没有预知,没有预警,因而没有惊异、优虑、失望、期待、预测、焦虑、排练、准备或烦恼;一件事情像另一件一样有可能发生;无干预的承受;接受发生的一切;几乎没有抉择、偏爱、挑选、分辨;对有关和无关很少区分;很少抽象、怀疑)。单纯举止(自发,表现,冲动;没有畏惧、控制或抑制;没有狡诈,没有别有用心的动机;诚实;无畏;无企图;无计划、无预谋、无排练;谦恭[不骄傲];没有不耐烦[当未来未知时];没有改善或改造世界的冲动——单纯和存在认知有很多重叠;或许它们将来会证明是完全等同的)。

11.倾向终极整体的状态,即倾向整个宇宙,倾向全部实在,以一种统一的方式看待实在;每一事物也都是每一别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和每一事物有联系;全部实在不过是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单一事物。帕克的宇宙意识[18]。对世界某一部分的着迷的观察就好像它是整个世界。看某一事物就像它是所有的一切,这是一种技术,例如在艺术摄影中,在剪裁、放大、扩充中,等等。(切断对象和他物的一切联系,把它从背景中突出出来,去掉它的嵌入状态,等等,让它显现自身,绝对地、新鲜地显现)。观察它的一切特征,而不是依据效用、危险、方便等概念进行抽象。一物的存在即全物;抽象化必然会从手段的观点进行观察并使它脱离物自身的领域

超越分割、离散、互相排斥,超越排中律

12.观察到或推论出的存在特征(或价值)。存在王国(参看存在价值表)。统一的意识(参看有关存在价值操作定义的备忘录,下文第四节)。

13.二歧(两极、对立、矛盾)已得到解决(被超越,相结合,相融合,整合)的一切状态,例如,自私和不自私,理智和感情,冲动和控制,信赖和意愿,意识和无意识,相反的或敌对的利益,愉快和悲哀,眼泪和笑,悲剧和喜剧,阿波罗(太阳神)和狄俄尼索斯酒神),浪漫和经典等的二歧统一。一切能使对立转化为协作的整合过程,如爱、艺术、理智、幽默,等等。

14.一切协同状态(在世界上,在社会中,在个人内部,在本性中,在自我中)。 自私变得和不自私同一的状态(当我追求“自私的目的”而必须为其他每一个人造福的时候;当我成为利他的人而使我自己也得益的时候,即当二歧已得到解决并被超越的时候)。能使美德得到报酬的社会状态,即当美德能够得到外部奖赏如同得到内在满足一样的时候;当美德、直爽、智慧、优美、诚实等不会代价太高的时候。能培养和鼓励存在价值使之实现的一切状态。能使人易于从善的状态。阻止怨恨、反价值和反道德(对卓越的仇视和畏惧,对美、善、真等的仇恨和畏惧)的状态。一切能增进真、善、美等之间相关关系的状态,使这些美德趋向理想统一的状态。

15.能使人的困境(存在的两难处境)暂时得到解决、整合、被超越或被遗忘的状态,例如,高峰体验,存在幽默和笑,“愉快的结局”,存在公道的胜利,“有价值的死亡”,存在爱,存在艺术,存在悲剧或喜剧,一切整合的时刻、行动和领悟,等等。

【注释】

[2]马斯洛所说的“Being-Psychology”和兴起于欧洲的“Existential Psychology”(存在主 义心理学)不是一回事。两者的不同见马斯洛的《存在心理学探索》第二章。——译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