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即位
胤禛继承大统,史界和民间一直以来有不同的看法,迄无定论,成为清初三大疑案之一。一种看法认为胤禛在即位前作了长期的谋位准备,经过精心的谋划,抓住康熙生病静养与外界隔绝的时机,伪造遗诏而得以继承皇位;另一种看法是康熙遗言传位于胤禛虽没有留下令人信服的材料,但从康熙帝生前比较看重他的情况看,传位于他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代英豪清康熙帝执政六十一年,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驾崩。其后,第四皇子胤禛在激烈的皇位争夺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雍正皇帝。但迄今为止,雍正究竟是如何登上皇位宝座的,是按遗诏之言合法登位,还是暗中篡改遗书而即位的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仍然是一个谜。
据官书中记载,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冬至前,胤禛奉命代祭祀南郊。当时,康熙患病住在畅春园疗养,但仍然能“静摄”政权,掌控一切。胤禛请求侍奉左右,但康熙因祭天是件大事,命他不得离开。到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的病情突然恶化,才不得不破例把胤禛召到畅春园来。而在胤禛未到之前,是七阿哥、十阿哥、十二阿哥以及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在御前侍候。这时,康熙向他们宣布说皇四子胤禛人品极好,肯定能够传承大统,继承皇位。此时,其他皇子都在外候旨,当胤禛来到康熙面前时,康熙告诉他病情的恶化,胤禛听后昏扑于地,痛不欲生。到了夜里戊时,康熙归天,隆科多正式宣布“遗诏”,胤禛即位,即为雍正帝。
从上面官文记载的情况来看,雍正的即位是合乎法理的。对此,清代的官书可以说是众书一词,口径统一。后世有人根据雍正的品格、才干、年龄和气质上的众多特点以及他在皇宫中深藏不露、暗自修炼多年的特征,以及康熙对雍正的认识和父子感情基础,当时诸子争储互斗的背景,还有康熙在死之前留下遗诏的在场人物、地点、时间以及情节等综合分析,雍正是根据康熙的“仓促之间一言而定大计”而继承皇位是可能的、可信的。
但是在众多的民间传说中,雍正即位却是非法的,是篡位夺权。(www.xing528.com)
早在雍正帝在位时,社会上就盛传康熙是要将皇位传给皇十四子的,在他患病的最后几天,曾经下旨要十四皇子回到京城,但是胤禛的死党隆科多却隐瞒真情,篡改谕旨,在十四皇子还未到之前假传圣旨,宣布胤禛即位。这就是民间所谓的“矫诏篡旨说”的由来。另外一种说法是,康熙原来就有了手书,要把皇位传给十四阿哥,诏书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但是诏书遭到了胤禛及其死党的篡改,把传给十四阿哥的“十”改成了“于”字,这就是民间所谓的“盗改遗诏说”的来源。那么到底是谁盗改的遗诏,又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雍正本人亲自改的;有的说是康熙把遗诏写在隆科多的掌心,而隆科多将“十”字抹去了;还有人说是雍正所养的死党、武林高手把诏书偷出来之后而精心篡改的……
著名清史学者王钟瀚先生,从对康熙皇帝之死及其四子胤禛即位的情况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从康熙皇帝在其六十一年(1722)八九月份至热河行围,十月回宫的身体状况来看,其身体相当健康良好,当时,康熙只是患了感冒,胤禛多次亲自或派人请安,康熙的答复都是“朕体稍愈”,从这个情况来看,他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大的病情,如果没有发生非常的事情,还没有到要“寿终正寝”的时候。然而康熙却在病情并未恶化的情况下突然死去,其中疑窦重重。从事变的发展迅速来看,很可能是因为胤禛相信了人们吹捧大阿哥可能即位的言论,感到得位无望,于是看准时机,与隆科多等勾结,控制了康熙与外界的联系,害死了康熙,篡改了诏书,篡夺了皇位。从康熙皇帝驾崩之后,仅由隆科多宣布口授遗诏的情况来看,也是大为让人生疑的。
还有人认为,康熙本来就是要在四皇子和十四皇子两人中选立皇储,而最终确定为四皇子胤禛,十四皇子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这也说明康熙确实把胤禛作为即位的候选人之一。胤禛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封为亲王后,在皇子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先后二十二次参与祭祀活动,次数比其他的皇子都多。此外,康熙对胤禛的儿子弘历宠爱有加。由此可见,雍正是后来居上。也有人认为,康熙本想让十四子继承皇位,但在他临终前,十四皇子远在边疆,若将他召回再宣布诏书,恐发生皇位纠纷的变化,无奈之下就传于雍正。
总而言之,雍正即位有着种种让人难以理解的疑点。这些问题使一些历史学家耗费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然而直到现在也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解释。可以说,雍正即位是否合法,仍然是个谜。这不仅是因为雍正在即位上有很多令人费解的问题,而且他即位后不久,就有很多难解的言行,尤其是大肆诛戮贬斥功臣、兄弟、文人等,这些连在一起,更是令人感到扑朔迷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