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圣贤家训·蒙学:王祥的训子孙遗言

中国圣贤家训·蒙学:王祥的训子孙遗言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训子孙遗令王祥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事继母至孝,继母欲吃活鱼,他于天寒冰冻时解衣卧冰求鲤,双鲤跃出,他持鱼而归。后举秀才,除温令,累迁大司农。泰始五年卒,享年八十五岁。这是魏晋之际名臣王祥在弥留之际留给子孙的一篇有名的家训。然后作者教育子孙立身处世、成就功名的根本途径有五条,这也是儒家学说的一贯主张:信、德、孝、悌、让。不有遗言,使尔无述。如果不立下遗嘱,你们就不知道有所遵循。

中国圣贤家训·蒙学:王祥的训子孙遗言

训子孙遗令

王祥

【作者简介】

王祥(185—269),字休徵,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汉谏议大夫王吉之后。他早年丧母,因继母谮言而失父爱。事继母至孝,继母欲吃活鱼,他于天寒冰冻时解衣卧冰求鲤,双鲤跃出,他持鱼而归。汉末遭乱,祥携弟扶母避地庐江,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继母终,乃应徐州刺史吕虔征召为别驾,曾率兵征讨盗寇,使州界清静,时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后举秀才,除温令,累迁大司农。魏曹髦继位后,拜为光禄勋,转司隶校尉,迁太常,封万岁亭侯,为三老。及晋武帝建晋,拜司空晋爵为公,加置七官之职。泰始五年卒,享年八十五岁。《晋书》有传。

【题解】(www.xing528.com)

这是魏晋之际名臣王祥在弥留之际留给子孙的一篇有名的家训。他首先对自己的丧事作了详细的交待和安排,突出了丧事从简,节俭薄葬哀思有度的精神,体现出作者对生死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作为累朝显贵的王祥,能够如此对待生死,这在古代并不多见,也值得今人深思。然后作者教育子孙立身处世、成就功名的根本途径有五条,这也是儒家学说的一贯主张:信、德、孝、悌、让。最后一段,正是本文的中心议题,最精彩之处也为后世所反复引用。作者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把信、德、孝、悌、让作为立身之本,把儒家的人生观与修身立德之道归结为这五条,是很有见地的。作者在归纳中,引经据典,结合人生体验,既有文化魅力,又有人生实践的折服力。正因为如此,这篇家训能够流传下来。

夫生之有死,自然之理。吾年八十有(259)五,启手(260)何恨?不有遗言,使尔无述。吾生值季末(261),登庸(262)历试,无毗佐(263)之勋,没(264)无以报。气绝,但(265)洗手足,不须沐浴(266),勿缠尸,皆浣故衣(267),随时(268)所服。所赐山玄玉佩、卫氏玉玦、绶笥,皆勿以敛。西芒上土自坚贞(269),勿用甓石,勿起坟(270)。陇(271)穿深二丈,椁(272)取容棺。勿作前堂,布几筵(273),置书箱、镜奁之具,棺前但可施床榻而已。糒脯(274)各一盘,玄酒(275)一杯,为朝夕奠(276)。家人大小不须送丧,大小祥乃设特牲(277),无违余命。

【译文】

有生就有死,这是很自然的现象。我年已八十五,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恨呢!如果不立下遗嘱,你们就不知道有所遵循。我出生在汉末,世事动荡,宦海沉浮,没有建立辅佐明主贤君的功业,死也有憾。我死后,只须擦洗手脚,不要裹尸,穿些平常的旧衣服就行了。朝廷赐予的山玄玉佩、卫氏玉玦、绶笥,都不要入殓随葬。西芒那儿的土质坚硬,就不要用砖石了,也不要起一座坟墓。墓穴只须挖掘两丈深,椁能容棺即可。不要摆设前堂,布置几筵,随葬书籍、镜奁等用品,棺前放得下床榻就算了。干粮和干肉各一盘,祭酒一杯,作为早晚的奠礼。家属不论老少大小,一律不要送丧,大祥、小祥时才可摆高祭祀用的牲畜。不要违背我的交待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