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苦仰高俯低,众生本就平等
众生平等即是一种心态。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太多的人过于计较得失。得意时满面春光、沾沾自喜,看不起任何人。失意时,整天抱怨社会的不公平,闷闷不乐。终日处于痛苦纠结当中,惶惶度日。这又何苦呢?用平常心对待平常事才是正道。
《云在天,水在瓶》中讲:朗州刺史李翱与惟俨禅师两人之间的一段对话。李翱是唐代哲学家、文学家,是思想独立的政府官员。当时惟俨禅师在澧州(今湖南澧县)的药山住持寺院,法席很是繁盛,与李翱居官的朗州(今湖南常德)相邻。李翱听别人说惟俨禅师的佛学渊博,便多次以父母官身份派人去请惟俨禅师下山沟通禅理,但惟俨总是给予拒绝。李翱实在想不通,便亲自进山拜访禅师。刚见面时,惟俨禅师只顾专注读经,目不斜视,一点打招呼的意思都没有。身旁的随从和他说:“太守在此。”李翱个性急,身份又相当于如今的市长,面对惟俨的故意怠慢,火气一下就来了,但还是稍加克制地说:“见面不如闻名。”即:虽然你名声大,但见面一看也不过如此。此话刚说完,惟俨便大叫一声:“太守!”李翱条件反射立马应了一声。惟俨禅师反问道:“何得贵耳贱目?”你怎么当了官就学会了摆架子,只喜欢听恭维的话,低看他人?李翱急忙拱手道歉,便问道:“道是什么?”惟俨指了指天上地下,说:“明白吗?”李翱说:“不明白。”惟俨说:“云在天上,水在瓶中。”李翱听后瞬间大悟,笑容满面,很是开心。
惟俨的话句句都平常自然,即所谓的“在平常自然状态,保持平常心”。李翱后来专门写了两首七绝诗送给惟俨禅师。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一般来讲,身居职场的官员,如果自身有大学问,难免会有沾沾自喜的表现,即使是面对与世无争的僧人,也不会放弃表现自己的机会。但是正因为是学问家,所以知书识礼,感悟性高,对手聪慧,也能欣然领受,虚心以待。
贵静禅师是宋代人,与当时著名学士曾会相交甚笃。
一天,两人在淮水边偶遇。曾会问道:“禅师,你这是要到哪里呀?”
贵静说:“云水僧四海为家,没有固定的去处,到钱塘去可以,到天台去也可以。”
曾会说:“禅师若要去灵隐寺,我把我的方外之悟生禅师介绍于你,他是方丈,必定会好好接待你。”
于是,贵静禅师带着曾会的信函去了灵隐寺。到了目的地,他就像普通僧人一样挂单住进了僧房,并没有把曾会的信函给悟生禅师。就这样天天上殿、过堂、参禅、早起早睡,整整过了三年。(www.xing528.com)
第四年春天的一日,曾会有事来到浙江,顺便去灵隐寺探访贵静禅师,可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将整个寺院问了一遍,也没有一个僧人知道。就连悟生禅师也不是很清楚。
听曾会这么一说,悟生禅师便到各个僧房去寻找,寺内有僧人一千多,他一一辨认。找到贵静禅师后,曾会便问贵静禅师道:“你在此这么长时间,为何不去拜见一下悟生禅师呢?难道是把我的信函丢失了?”
贵静说:“我是个云水僧,一无所求,岂可打扰别人?”说着,就把信函递给了曾会,二人相视大乐。
无独有偶,慧智禅师是一位平心处世,藐视名利、权势之人。
一天,慧智禅师正在讲经,梁武帝驾到。众人慌忙起身迎接,下跪叩拜圣上。唯有慧智禅师纹丝不动。梁武帝的近侍叱喝慧智禅师说:“圣驾在此,为什么不拜见?”慧智坦然答曰:“法地如果动摇,一切都会不安的。”
根据当时的习俗,帝王驾到众生都得起身迎接并跪拜,以此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尊严。但这并非是佛场中事。在梁武帝看来,以信佛礼佛为手段,来达到巩固帝位或长生不老之类的欲望,这仅是一种交易,并不遵从人人平等的理念。
佛家讲:“众生皆平等,人人能成佛。”倘若让佛法屈从于帝王威势或者其他人,便是法地动摇。慧智禅师看出了梁武帝的私心,便以佛法大于帝法给予回敬。
静品禅心
所谓“众生平等”,不仅仅是指别人平等待你,更重要的是你要以平常心平等对待任何人。从古至今,人类社会从来都是有差别、有等级之分的,尤其在封建社会。因此“众生平等”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终极理想。然而,在佛家看来,想要世界变得平等,先要自己学会用平等的眼光看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