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破坏习惯,改善粗心大意

突破坏习惯,改善粗心大意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活中不难发现,许许多多的悲剧都是由粗心大意引起的。有个家长的做法值得借鉴:他安排孩子写一篇周记,题目是《粗心是个坏朋友》。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粗心是个坏朋友,而它老是要跟你来交朋友,小朋友千万不能跟粗心交朋友。纠正孩子粗心的问题,还要防备孩子做功课疲劳。

突破坏习惯,改善粗心大意

9.纠正粗心大意的坏习惯

粗心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许多成年人都有这种毛病,而在,这种坏毛病在一些孩子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孩子的粗心,多表现在做功课和考试上。许多家长忧心忡忡地说:“我的孩子怎么这样粗心,考试时难题做对了,简单的题目反而做错了。我提醒他,也不见效果。”可见,孩子的粗心己成了他们学习的通病,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引起了家长的担心。

生活中不难发现,许许多多的悲剧都是由粗心大意引起的。建筑工人一不小心,从楼上摔下来,失去了一腿;车间工人心不在焉,将自己的一只手卷入了机器;司机粗枝大叶,撞伤了行人;医生马马虎虎,把手术刀留在患者的腹腔。一旦总结这些事故的教训,当事人总是免不了痛哭流涕、悔恨自责:“唉,都是我粗心大意造成的!”

有些人本来就具有非凡的才华,很有发展前途,就因为在做学生时没有养成脚踏实地的好习惯、一丝不苟的作风,以致后来无法找到一个好职位。在工作中,虽然许多人也很努力,也很敬业,也想创造一番业绩,就是改不了粗心的毛病,使自己处处碰壁,落得心灰意冷。

有的孩子刚上学时,学习态度是很认真的,也没发现什么不好的。过了一两年后,就会发现他们的作业和考试老是出现错误。分析原因,不外乎这几种:一是因为学的内容不难,孩子有轻视心理;二是学习的目标不是很明确,孩子常说,谁谁只考了多少分。言下之意是自己考得还不错呢?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求孩子在思想上要正确对待。但是,只跟孩子讲大道理是没用的。有个家长的做法值得借鉴:他安排孩子写一篇周记,题目是《粗心是个坏朋友》。在这个家长的引导下,孩子把粗心的坏处越说越多,如考试的时候,粗心一来就要偷走你的分数;做作业的时候,粗心一来就要写错字,而且,粗心很喜欢跟人交朋友。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粗心是个坏朋友,而它老是要跟你来交朋友,小朋友千万不能跟粗心交朋友。

孩子一旦在思想上重视粗心的危害,再循序渐进地指导他们改进,就会收到预期效果。为了改掉粗心的毛病,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找出粗心的根源,然后引导孩子杜绝这些根源。(www.xing528.com)

有个男孩数学考了59分,大哭了一场,分析原因,一半分数因粗心而丢。粗心让成绩大打折扣,确实可惜。父亲问儿子:“你为自己的粗心痛惜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么粗心?”看到儿子好奇的表情,父亲帮他分析:“第一,粗心和知识掌握不扎实有关。比如简单的问题,随便回答出来一定不会错,但一年级孩子就可能答错,因为他还没形成自动反应,所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到了能自动反应的程度,粗心会大大减少。第二,粗心和习惯有关。比如,平时作业马虎,粗心惯了,考试时便不由自主地犯老毛病。所以,平时杜绝粗心,考试才能不丢分。第三,粗心与性格有关,你大大咧咧的性格有可爱的一面,但不拘小节办事粗心,反映在学习上,容易增加失误。”

查到源头后,父亲接着安排他做一些需要耐心的事,平时还督促他提高作业质量。此外,还教他预防粗心的技巧,如,写张提醒条放桌上;复查时用反向代入法检验;编一本错题集,了解自己易出错的地方,以便提防,重点检查等。

为什么同样一个老师上的课,有的孩子成绩好,有的孩子成绩差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上课不专心。解决这一问题,不妨为孩子提出一个目标。有个家长向孩子提出:“考试必须取得100分或第一名。你没有达到目标,就说明你上课没听懂,没专心。这是爸爸对你的学习要求。”语言简单,目标明确,效果不错。明确目标可以达到以下目的:一是孩子学习主动了。每个孩子都是气可鼓不可泄的,给孩子定一个完美一点的目标不是坏事。二是粗心少了,信心多了。慢慢地试卷上错的都是不懂的或是课外的内容。100分和第一名也常来了。现在,每次考试孩子都会努力争取的,因为他知道自己行了。

纠正孩子粗心的问题,还要防备孩子做功课疲劳。心理学认为,疲劳是由于长时间持续工作,导致学习能力减弱、效率降低、错误率增加的心理状态。疲劳不能恢复,粗心问题就难以纠正。若适当休息,疲劳得以解除,学习“引擎”再度恢复效率,粗心问题便能解决。许多父母担心孩子好不容易定下心学习,休息了心不容易收回来,于是送些点心,让孩子缓解一下就算休息了。殊不知,在做功课的状态下休息,心理的紧张是无法消除的。因此,即便休息5分钟,孩子也要离开书桌,最好忘掉功课。这样,心理紧张才能得以缓解。采用此法,不仅可以解决孩子粗心的问题,对孩子的视力也有好处。

有的孩子在考试时,常会感到害怕,会有莫名其妙的紧张感,应试的经验不足。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在平时多讲一些应考的知识,介绍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的考试经验,多组织几次和考试气氛相当的练习,让孩子多感受一下考场上的氛围,积累应考经验。指导学生在考试时做到认真审题,先易后难,注意分析和判断易混淆的要领。只要孩子养成了良好习惯,粗心出错的机会就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