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重视孩子的心灵感受和未来的发展
约翰夫妇共有三个孩子,大女儿珍妮、儿子汤姆、小女儿莎拉。一个暑假,三个孩子开车从纽约到佛罗里达旅游。正念大学的珍妮和汤姆早就持有驾照,而且都有丰富的驾车经验。妹妹莎拉已满十八岁,新近领取了驾照。一路上珍妮和汤姆轮流开车,到了人烟稀少的地方就让一心要显显身手的莎拉练练手。到了南卡罗来纳,莎拉执意要自己驾车,姐姐和哥哥拗不过她,一再叮嘱她要小心。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也许是缺乏经验而心慌,莎拉没有注意到前面亮起了红灯,直闯过去,结果正好和一辆大货车相撞,坐在右侧的汤姆当场死亡,珍妮双腿全断了,莎拉头部和胸部受伤。
当约翰夫妇赶到医院,剩下的一家四口人抱头痛哭。后来,约翰夫妇擦干两个女儿脸上的泪水,陪她们接受治疗。在珍妮学习使用拐杖的时候,他们甚至还为那歪歪扭扭的姿势,逗弄得莎拉咯咯直笑。对于两个幸存的女儿,约翰夫妇始终温言慈语,很长时间,对整个事发过程始终没有问过一句话。
后来有朋友问约翰夫妇为什么没有教训莎拉,事实上汤姆的死完全是由于她闯红灯造成的。约翰说:“汤姆离开了,我们非常伤心。可是,不论我们再说什么或做什么,都不能让他起死回生。事已发生,而莎拉还有漫长的人生。如果我们再责难莎拉,她背着造成哥哥死亡的包袱,怎么能拥有一个完整、健康和美好的未来呢?”
错误已经发生,如何面对孩子所犯下的错误,上面案例中约翰的做法无疑为我们树立了一面值得借鉴的镜子。列宁说:“青少年犯错,连上帝都会原谅。”批评不是不需要,但我们要注意批评的方法与艺术,不管是谁,特别是孩子,在犯了错误后,最重要的,不只是针对错误的解决和以后错误的再犯,重要的是关注孩子们的心灵感受和未来的发展。
(1)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
调查与研究表明,诸多孩子一些错误行为、甚至违法行为的产生,在于从小没有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的总是受父母的批评、打骂。而在父母看来,在教育孩子上,总以为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比如说,有不少父母以为斥责、说教和打骂可以纠正孩子的错误。因为自以为正确,所以卖力去做,结果反而使孩子走上歧途。(www.xing528.com)
所谓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说话,就是说父母对待孩子不要居高临下,总是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出现,而要做孩子的朋友,学会倾听孩子,给孩子以情感上的关怀和支持,建立起和谐的亲子关系。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成人意识和独立感非常强,他们希望父母将他们以平等的“成人”来对待。对待有一些错误或者问题行为的子女,父母的教育要像放风筝一样,掌握好技艺与火候。当风大时,将线稍微放松,风筝会随着风势上升,高高地飘扬在天空中。但是只要不断线,风势减弱时,即可将线卷起,慢慢将风筝收回。
(2)关注孩子的未来发展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针对同样的事件,不同的处理方法:初二某班的一个学生缴伙食费的三百元钱不见了,班主任命令全班同学坐在座位上不许动,由几个班干部搜查,在地毯式的检查面前,小偷露出了水面。在事实面前,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接下来在强大的教育力量下,过失者痛哭流涕,深刻检讨。另一位老师知道班级的失窃事件之后,对全班学生说:“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失窃者的痛苦。大家先想象一下一个人在失窃以后的表情、语言、动作,然后表演出来,看谁表演得最像。”学生经过充分酝酿以后,纷纷登台表演,虽然表演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所表达的意思却是大体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内心的痛苦和对偷窃者的愤恨。事后,班上偷窃的学生将钱送给了老师,老师和学生约定,事情到此为止,相互保守秘密。同样一件事,两位老师的方法截然不同。一位重在寻找责任人、指责责任人,偏重于解决问题,通过惩罚、鞭打责任人以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另一位老师的方法却重在让学生在体验中震撼心灵,通过换位表演让学生去体会受害者的心情,其教育偏重在学生的情感震撼,而且是行为震撼、自我的心灵震撼,保护了当事人的自尊心,使他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面对未来,因为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这里尽管是两位老师所运用的方法,但对于父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应该更关注孩子的未来发展,而不是他已经犯下的错误。
(3)帮助孩子自我反省
父母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学会反省,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同时,反省也是通向美德和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一方面,父母要让孩子明白错误可能导致的后果,并且可以以自己过去犯过的错误为例,让孩子感知可能的后果。这样孩子在开始受到挫折和感到悔恨时会回忆起父母或其他人在他们之前已经犯同样的错误,从而从中获得有益的教训,并得以顺利成长。另一方面,有意识地与孩子讨论一些问题,并可假设“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如何来处理”等情境,训练孩子反省的能力,帮助孩子学会反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