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让孩子学会感恩
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他任何东西。”生命的力量来自于感激。让孩子学会感激吧!感激所有的关怀、所有的知识和智慧;感激身边的世界,感激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支持过他们的人、鼓励过他们的人、批评过他们的人……让孩子做一个感恩的人吧。并用他们的爱,去关怀身边的每个人,给每个人温暖的笑容。
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时接受着各种“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爱人的关爱、朋友的友情、大自然的慷慨赐予,等等。然而,对于这些恩惠,有很多人似乎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丝毫没有感恩意识,如果这种现象表现在孩子身上尤为值得重视了。在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里,大多数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孩子生活在富裕的物质环境中,要什么有什么,得到所要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其结果,造成大部分孩子自私、狭隘、霸道、不容人、不讲道理,缺乏或者没有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有的孩子对于社会的恩惠,表现为麻木不仁、浑然不知,甚至在受到别人的资助或帮助时,也会因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要指责和埋怨他人,更甚者对社会心生无端的仇恨心理。
教育界专家认为,人的素质包括身体、心理、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艺术审美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得更为简洁:“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学过的东西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也可以说,忘不掉的才是素质。那么,什么是忘不掉的呢?根据人们的深切体验,可以说,兴趣、习惯、思维方式是忘不掉的,而更忘不掉的是爱,是情感,是对美的追求。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感恩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德育教育的范畴。目的就是要培育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使其成为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所以,家长在培育孩子的感恩意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孩子懂得感恩是一种美德
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美德。汉语中有“知恩图报”、“投桃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词语和不少感人肺腑的关于“感恩”的传说故事。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让许许多多人受到过熏陶,对培育人们的道德情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是要用一生来回报的。要教孩子从小事做起,比如,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着力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使他“吃水不忘打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是表面上做做样子,更不能忘恩负义。
(2)家长要做孩子的表率
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要想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的榜样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做父母的,平时无论工作有多忙、多累,都别忘了在假期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春暖花开时带上孩子一起陪老人去公园赏花观景;过年过节、老人生日时和孩子一起为老人选购礼物;朋友送来的好吃的东西先给老人留出一份等等。用你对长辈关爱的言行来不知不觉地慢慢影响、感染孩子,使之能深深地印刻在孩子的心灵。同时,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子女间要相互尊重、关爱和体贴,既要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要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相互间要多用“行”、“谢谢”、“对不起”等语言。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这种态度和行为,对自己的孩子会起到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www.xing528.com)
(3)及时鼓励孩子
孩子的感恩不能仅仅局限在对父母的感激上,感恩应该是更广泛的一种情感。孩子常常有意无意地会表现出一些感恩行为,例如,主动关心长辈的身体状况,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公益活动等等,家长一定要给予及时鼓励,绝不能以学习任务重为由不予支持,要注意调动和保护好孩子萌发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感恩意识。
(4)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也是很重要的,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经常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做一些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做事能力;同时,鼓励和支持孩子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例如,开展小区环境卫生治理、安全防范宣传以及访问、帮助孤寡老人等公益性活动,要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等等。从而在感受到为他人服务是一件快乐的事的同时,体验父母的辛劳,更加珍惜家庭的幸福生活。
感恩,在一定程度上包括回报。周围的人给了我们良好的生活环境,那么我们也就应该回报周围的人。感恩不是口号,而应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比如不随地抛纸屑,夜深人静时不要把电视声音开得太响等,这些都是对周围人的一种回报。
(5)别让感恩成为一句空话
当一个人的感恩意识变成感恩行动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感恩能力。否则,一个人想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就成为一句空话。对孩子感恩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他们努力学习,掌握知识,实现个人价值和服务国家的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