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生相聚是一种缘。虽然人们常说人际关系最为复杂,分析起来,也还是有脉络可循的。如果把握不好,本来的美好的机缘可能会留下种种遗憾;而如果青少年能够好好把握,则会让青少年的人生更加充实,更有收获。
青少年正面临心理断乳的关键期。所谓心理断乳,意味着个人离开父母的监护,是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人的过程。当心理断乳尚未完成时,仍与父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时,青少年与同龄人的交往上升到了主要地位,但在经济上仍依赖父母。尽管有的人住校了,较少与父母接触,但这只是表面上的自立,父母的教养方式仍旧时时影响着青少年的发展。
虽然有人说“代沟”是在所难免的,但无论如何青少年要懂得,真正的成熟与独立绝不意味着对父母和家庭的冷漠,而是在摆脱心理上的依赖的同时,懂得对父母报以理解、尊重和关切,并懂得以适当方式处理两代人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其实,两代人之间也有的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结成了忘年交,师长丰富的阅历,深厚的知识功底,深沉练达的处事方法,都可以使青少年从中汲取营养。
除了少数学生干部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通常是在教学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的好坏对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那些学识渊博并能以关怀、理解、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老师更有威信,更能促进学生的进步;相反,冷漠的师生关系往往令我们感到失望,敌对的师生关系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www.xing528.com)
在青少年时代,自尊心和学习成绩往往息息相关。合作型的关系双方往往不仅在学业上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并由此而建立友情;竞争型的关系会给青少年的学习带来一些外部刺激,使青少年更加努力,但如果竞争的压力超过了心理承受能力,就可能引发一些心理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少年的社交面日益扩大,“趣缘”型人际关系增多。青少年精力旺盛,兴趣广泛,往往会因在一起进行体育活动、娱乐聚会等活动而建立起一种情趣性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分析了青少年人际关系的特点,认为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相对于社会上的人际关系来说,青少年的人际关系还是比较单纯的,大部分青少年的交往功利色彩较少,感情色彩浓厚。青少年生活的主旋律是学习,而且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相互独立的,同学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相对较少。因此,青少年之间的交往显得真诚、自然,而那些造作、虚伪和世故的交往每每为青少年所唾弃。但这种单纯性也往往因带有极大的理想色彩而遭遇挫折:一方面,我们要珍惜这一阶段特有的纯洁的同学情谊;另一方面,青少年在交往中如果遇到了某些不符合“理想”状态的插曲,也不必断绝友谊,而要学会用一种现实的态度适当接纳。第二,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形成和发展,青少年独立和自尊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青少年期望交往双方真诚、坦率、心理相容、彼此尊重,而反感一方委曲求全,一方居高临下。平等性交往的需求使得那些谦和、真诚、善解人意、通情达理、热情乐观的人成为青少年们乐意交往的对象,而尽量回避自我为中心的人,回避居高临下的训诫。有趣的是,青少年常常看到有些人一方面说讨厌别人的自我为中心,一方面自己却又表现出同样的问题而不自知。这时青少年要切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第三,青少年对人际关系的追求往往带有较浓的理想化色彩,无论是对同龄朋友,还是对师长,希望交往不带任何杂质,并以理想的标准要求对方。一发现对方某些不好的品质就可能深感失望。不少人体会过人际交往的挫折感,并因此而体现出渴求交往与自我封闭的双重性。
在现实生活中,要承认我们作为人的局限性,没有谁是那么完美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青少年不苛求别人时,无形中也学会了给自己松绑,以一种更为豁达的心态,接纳丰富多彩的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