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教孩子与他人沟通的技巧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摧毁一个人。融洽、良好的人际环境可以滋润生命健康成长,可以引导个人潜能的发展,可以帮助人拥有美好生活。相反,对抗、恶劣的人际环境会危害生命,压制个人潜能的发展,令人痛苦不堪,境遇不顺。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教育孩子掌握一切与他人沟通的技巧。
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辞去公职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的恬淡田园生活。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您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您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
陶渊明见少年并不全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自己亲手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那少年遵嘱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到:“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
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何有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那是磨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www.xing528.com)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摇摇头。
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陶渊明欣然命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沟通是尊重人格、平等相处、消除隔阂、坦诚相见、增进友谊、达成共识的一剂良方,也是与人交往保持心胸豁达、掌握主动的一种境界。心理学家和团队专家哈维·罗宾斯说:“经理人最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学会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你必须了解人们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们,然后才能让他们跟随你。”让别人能够听明白自己的意思,又让人心悦诚服的接受,这就要求父母教会孩子学会沟通的技巧,善用交流。如果能够和别人轻松交流,不仅能在情感上拉近和别人的距离,又能在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更好地开展工作,达到目标。
要孩子学会正确地与他人交流,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做尝试:第一,眼神在人们的交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类几乎所有的交流都需要眼神的相互沟通。交谈时一定要直视说话的一方,保持眼神的联系,不可把目光长时间转向其他地方或走神。尽量靠对方近一些并采取一个放松的姿势,身体稍微倾斜,始终面朝说话者。不要把双手藏起来,你可以移动双手但不要动个不停,也不要把手置于面部。第二,微笑、点头、动一动眉毛等面部表情可以传达很多感情信息,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能看出他对所听到的内容是否理解。面部表情能表达惊讶、喜悦、悲伤以及同意或不同意。第三,说话时应该表达清晰,语速应保持适中,尽管有时语速的变化可以使谈话变得更有意思。尽量使用坚定、自信、一致且和谐的语气。要称呼别人的名字,应该避免使用你、这个、那个等代词称呼别人。变换说话音量通常是为了强调谈话的某些内容。应该注意,说话时音量缺少变化可能会使听者感到枯燥乏味。第四,懂得倾听别人讲话也很重要。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应该让别人尽情表达其想要传达的信息或是想要提出的疑问。
沟通是维持人际关系的基础之一,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沟通。沟通有助于我们渡过难关、化解矛盾、表达情感、保护自身利益,避免误解。作为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有和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处理艺术。只有让孩子们学习“晏子劝酒”的艺术,掌握了因势利导的方法,常常因人因事因地妥善处理日常人际交流,或许生活就会有“海阔天空”、“互惠双赢”的另一番精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