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为什么孩子上中学后变得沉默寡言了
有一位忧心忡忡的家长说:“我的儿子今年读初二了,是个腼腆、害羞的男孩。他上课的时候很少举手发言,不得不发言的时候就会脸红,声音轻的像蚊子叫。见了陌生人或同龄的女孩,他也爱脸红,别人笑他像个大姑娘。这使他害怕出头露面,害怕与人交往。我们希望他能多参加集体活动,但是他不感兴趣,只是一味地回避与其他孩子的交往。我们该怎么办?”这是一对父母不安的求助声,担忧而恐慌。
小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常常是全班同学都举手,有的学生还把胳膊伸直,甚至站起来,一定要让老师知道“这道题我会”;到了初中,同学们“腼腆”了许多,上课也就一半同学举手回答问题,有的是不知道,有的知道也不说;进了高中,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简直是客若晨星,大家比赛“看谁沉得住气”。
这是所有经历过或见证过那段时光的人的感言,疑惑而无奈。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上了中学后突然“鸦雀无声”了呢?作为父母,当我们了解这种情况后,是否要默许这种情况的存在呢?相信我们的回答都会很坚决:“不”!是的,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孩子的变化。虽然这是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但是反映的却是孩子本身的特点和变化。因此,需要我们认清这种新变化,关注孩子在中学阶段的特点,继续培养孩子言语表达的习惯,并适时地交给他们表达的技巧,让他们勇敢地举起右手。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上了中学以后变得“沉默寡言”了呢?也许,这是我们父母想要了解、也需要了解的问题。仔细分析起来,对自我形象的关注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中学生独特的思维特点造成的。众所周知,中学生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导致了他们自我评价的不全面。
以自我为中心是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突出特点,这种思维方式的表现是,在心理上他们会制造出假想观众。也就是说,他们总觉得自己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受到别人的欣赏或批评。因此,在做事或发言的时候,他们总觉得有无数双眼睛注视自己,审视自己。因为这些假想的观众,他们要么不敢表达,要么花很多时间精心策划自己的演讲,来应对他们认为存在的观众。但是,有趣的是,他们并不知道,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欣赏自己,而没有关注别人,因而每个人都只是自己的演员和观众,他们所谓的很多双眼睛实际上是不存在的。(www.xing528.com)
有时,很多孩子在私下可以滔滔不绝,但是一旦到了公开场合,就突然变得文静起来,这并不是他们不会说,而是他们怕自己说得不好,使别人看低自己,从而损坏了自我形象,损坏了自己在朋友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学时候的孩子,交朋友的标准和小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小学时候的朋友是可以一起上学,一起玩的小伙伴,但是到了中学,朋友变成了那些可以和自己交心或者和自己有相同兴趣和特点的人。比如成绩好的同学一般都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朋友,成绩不好的同学也倾向于与成绩不好的同学在一起。因此,为了维护自己在朋友圈中的地位,他们也会关注自我表现。再加上中国独有的文化背景,一般都不认同那种爱表现的人,因此到了一定年龄,孩子们就会“收敛”自己的表现欲,避免其他同学背后的议论。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应该明白为什么孩子不积极表达自己了。其实,这是孩子们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作为父母,我们要理解孩子的这种变化,但是理解不代表接受和认可,还需要我们帮助孩子们澄清认识,自信表达。儒家思想、中庸之道素来就强调“韬光养晦,厚积薄发。”“韧柳难折,坚钢易断”等。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我们的孩子甚至我们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就非常谨小慎微,不敢表现。其实,中庸强调的是适度,并不是无所作为。培养孩子积极表达的习惯,不仅是孩子适应社会必须的,也是孩子不断成长的需要,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只有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才能更快地提高。
孩子不敢表达,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孩子性格软弱,胆子太小。因此,作为父母可以多注意培养孩子接触外界、不畏缩的习惯。父母可以多带孩子接触社会,在实践中鼓励他们大胆。如让孩子多了解社会风情、历史人文等信息,经常带孩子去参观各种各样的展览,让孩子更多地了解世界。家里来了陌生人,可以让孩子出来接待,平时出门遇到熟悉的人,让孩子多跟人打招呼,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在学校,也要多鼓励孩子和其他同学交流,有什么事情尽量向同学和老师求助,特别是有不会的题目要多向成绩好的同学咨询。从交流学习入手,达到与同学进行全面交流的目的。只有养成孩子积极应对问题的习惯,孩子才能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慢慢开始表达自己、表现自己了。
孩子的表达能力是锻炼出来的,很多孩子不敢表达或不善表达,并不是天生的,大多是因为没有好的锻炼机会,或者因为某些原因放弃了锻炼机会。因此,要想孩子改善自己的表达能力,父母还要多给孩子提供表达的机会。在家里,可以鼓励孩子多讲讲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也可以组织家庭辩论会等。在学校,也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的活动,不要害怕孩子参加活动多了耽误学习。其实,学校的活动也是学习性质的,它和课堂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多参加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能力,对孩子的学习也是一种促进。
很多孩子不敢表达多半是因为害羞或者恐惧。有的孩子因为害羞而不敢开口,或者开口后结结巴巴。面对这种情况,父母要多给孩子鼓励,即使孩子说得不好,也要鼓励,因为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开口讲话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还有的孩子,一上台就恐惧,本来准备好的内容一下子全忘了,脑袋里一片空白。这个时候,父母要告诉孩子及时安慰和鼓励自己,不要紧张,要平静心情,重新组织语言。其实,很多时候,人在轻度紧张情况下,大脑思维会更快,表达得会更流畅,并且会比在普通状况下说得还更为精辟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