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寒暄语可以加强双方的感情沟通
寒暄语是人际沟通中的一块“敲门砖”,需要真挚的感情和交谈者的幽默与机敏。从交际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寒暄之类的应酬,能产生认同作用,即指在社交中,一方被另一方的情感同化。它体现了人的亲和需求,亲和需求在情感的推动下逐步升华,从而使双方关系渐臻水乳交融的佳境,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寒暄语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人们见面时,在谈正题之前为了沟通双方的感情,发掘双方的共同关心点,建立和谐融洽的交谈气氛而说的应酬话。
从交际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一般都有一种亲和需求。比如,每个人都有从属于团体事业的需要,倾吐心声的需要,被人理解与关心的需要,获得支持与帮助的需要,获得伴侣和友谊的需要等等。人与人的亲和程度,与相互间满足这些需要的程度有关。如果我们的寒暄语运用得当,能尽可能满足对方某些方面的需求。比如,对某些对方关心的问题产生了共鸣,使对方孤寂的心境得到宽慰和开解,为对方解决困难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建议,等等。对方有了亲和需求的满足感,就会促发认同感,这种心理会逐渐升华,双方的感情就会被沟通,这就为建立融洽、和谐的交谈气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www.xing528.com)
寒暄语的内容虽然非常的广泛,但比较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第一,问候式。用于熟人或朋友见面,若双方擦肩而过,可点头微笑,或说“你好!早上好!节日好!新年好!”另一种问候型,如“饭吃过了吗?上哪儿去呀?”之类,这些貌似提问的话语并不表明真想知道对方的起居行止,只不过是一种交际的触媒,往往只表达说话人友好的态度,听话人则把它当成交谈的起始语给予回答,或把它当作招呼语不必一一作答。第二,攀认式。社交时,只要彼此留意,便不难发现双方有着这样那样的“亲”、“友”关系。如“同乡”、“同事”、“同学”等这类沾亲带故的关系,在初次见面时,往往立即转化为建立交往、发展友谊的契机。“我出生在北京,跟您这位北京人可算是同乡啦!我曾在北大进修过两年,说起来咱们还是校友呢!”以上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在社交过程中,要善于寻找契机,发掘双方的共同点,从情感上靠拢对方,这是极为重要的。第三,夸赞式。人皆需要别人的肯定和承认,诚心地赞美是一种巧妙地与人沟通的寒暄方式。因此,对初次见面者表示敬重、仰慕,这是热情有礼的表现。如:“张先生,久闻大名!你的大作,我已拜读,获益匪浅!见到您,不胜荣幸!”短短几句话,双方都很舒服。第四,描述式。两人见面后,一方以友好的语言描述对方正在做的事情,如“刚下课、回来了、上街呀”等。第五,言他式。双方见面后,都不提及对方厌恶或敏感的事,如“今天太热了、车子太挤了”。描述式与言他式都可用来与陌生人沟通。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一类型的寒暄语,使用都不宜过多,能用“您好”表示的,绝不赘言不止;能用一言概之的,绝不说三言五语;而且,用语要掌握分寸,恰到好处,不能胡乱吹捧,以免令人厌烦。此外,在与外国朋友交往中则要注意,见面时不宜随便询问对方的“年龄、工资,”因为,这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