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理想可以烛照孩子的心灵
有一个男孩儿,他父亲是一位马术师,他从小就必须跟着父亲东奔西跑,一个马厩接着一个马厩四处奔波。男孩儿的求学过程很不顺利,初中时,有一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报告,题目是:《自己的理想》。
他洋洋洒洒写了5张纸,描述他的伟大志愿,那就是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牧马农场,并且仔细画了一张二百亩农场的设计图,上面标有马厩、跑道等位置,然后在这一大片农场中央,还要建造一栋占地四千平方米的豪宅。第二天他将他的心血之作交给了老师,两天后他拿回了报告,报告第一页上打了一个又大又红的“不及格”,旁边写了一行字:下课后来见我。脑中充满幻想的他下课后带着报告去找老师,问:“老师,为什么给我不及格?”老师回答道:“你年纪那么小,不要老做白日梦。你没有钱,没有家庭背景,什么都没有,盖座农场可是个花钱的大工程,你要花钱买地、花钱买纯种马。你别太好高骛远了。”老师接着说:“你如果肯重写一个比较现实的志愿,我会给你重新打分的。”男孩儿回家后反复思量。再三考虑以后,他决定原稿交回,他告诉老师:“我就是为了这个梦想才坚持上学的,否则,我可能早就跟父亲学会马术而放弃读书了。”后来,这位男孩儿真的彻底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那位老师还曾经带着自己的学生来到农场做客。
这个孩子正是有了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才为之孜孜以求,奋斗不息,最后达到了自己渴望的彼岸。有梦想有目标、做自己引以为豪的事情、父母和老师的信任和尊重,是让每一个孩子保持好心情,并投入良好学习状态的三要素,而梦想或目标则又是其中的核心。所以,每一个孩子都要有梦想。当然,梦想不一定是绝对可实现的目标,它或许只是一个妄想,但不能没有,它是烛照孩子心灵的亮光,是他们刻苦学习的一种动力。
所谓个人理想是指一个人想要达到的标准或境地,根据活动的类型或目标的性质不同,它有学习目标、工作目标、生活目标和事业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可以说是个人的发展目标。但是,目标的制定及其可行性因个人的年龄发展和认识水平而不同。(www.xing528.com)
就个人的发展来说,在幼儿和小学阶段,主要是在成人的监护下成长的,随着年龄的增大,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到了初三下学期和进入高中阶段,个人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他们已从被控制者逐渐变成了自我控制者,能产生自我发展、自我锻炼的独特动机,给自己规定一些发展各方面品质和能力的主要行为规划,并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行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心理发展的基础,所以,中学阶段的孩子在个人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做事目标的设定上,就具有比较强的主动性和现实性两个特点:设立目标的主动性增强。小学阶段,孩子对自己要做什么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很大程度上只是凭自己的喜好,或者根据父母和老师等成人的要求设定的目标来行动,而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也就是说,小学生做事的被动性还比较强。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一般能够较好地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成长环境中的榜样等来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进行思考。比如说,从初中开始,孩子们一般都有了自己的偶像或学习的榜样,而偶像或榜样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孩子初步的发展理想和努力方向。但是初中生的这种理想或发展目标还具有一定的被动性,特别是受同伴群体的影响比较大。到了高中阶段,高中生一般已能够对自己的理想和未来发展目标进行主动思考,进而建立起富有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个人理想。
在中学阶段,由于个人的感知能力显著提高,想象的随意性和表象精确性均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认知能力和各方面的兴趣、特长均有相应的发展,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中学生对自己未来的理想形象和人生发展目标更能够准确地反映客观现实,具有较高的现实性。另外,由于中学生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中学生能够比较好的区分什么是现实的,什么是虚构的。因而,中学生能主动地抑制那些不符合现实的理想,其理想中的虚构成分逐渐减少。但是,中学阶段,由于受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中学生所设定的理想和目标不切实际的也还时有发生,这主要是由于这部分孩子意志力还比较薄弱,或者是少有成功的经历。
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在高中阶段已经基本上接近成人,而且随着其知识经验的积累和人际交往的扩大,中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均有较大的提高,看问题做事情不仅仅从自己的需要出发,而且也考虑父母和教师的意见。体现在目标的设定上,相对于小学生来说,中学生逐渐形成了自己人生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这也正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逐渐走向成熟相一致的。比如说,中学生一般已经有了自己比较明确的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且这种理想不仅个人意义比较明显,而且还含有鲜明的社会意义。
确立明确的人生理想和具体的做事目标既是人生成功的需要,也是激发孩子的潜力、最大化地创造个人价值的需要。所以,人生一定要有目标,有了目标,人就会想方设法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因而也就不会为目标以外的事情所烦恼。而且,设立目标本身就是自信心的一种表现,当一个人在心中有了目标,他的潜意识就会调动其所有的能量,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但是,目标转化为孩子的强烈动机和持续性的行为是有条件的,而这些条件是需要父母注意引导和关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