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党的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
苏丽杰 龚云娥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既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又是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最鲜明的特征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这个“具体问题”就是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环境或场域,要释真、释透马克思主义,打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就必须回到马克思主义的“原始语境”,才能真正做到返本开新,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离开了一定的条件和环境就必然失去生命力和现实基础。这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无数的事实和实践证明了的一条真理:那就是什么时候我们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我们就取得进步和成功;什么时候以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态度和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时候,我们就遭受挫折乃至失败。
在艾思奇看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真正精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应用到中国的具体问题上来,就是在中国的现实地盘上来把马克思主义加以具体化,加以发展,而这一过程是在与来自左和右的各种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实现的。因此,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和真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和过程,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科学性、现代性和整体性的把握,其基本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纵观艾思奇的光辉一生就是始终都是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一生,他为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早在1938年4月,艾思奇在其发表的《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中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张,他说:“现在需要来一个哲学研究的中国化、现实化的活动。”“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化!现在我们要来这样的一个口号。”中国化与现实化是紧密相连的,没有中国化就不能实现现实化,同样,没有现实化也就不能实现中国化;只有做到中国化的现实化,才能做到更好的充分的通俗化。这就是说,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现实化,最重要的是使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相结合,要掌握和应用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分析研究实践中的具体特点和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要总结实践中的经验,从中吸取哲学养料,发展哲学理论用来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经验,不断地发展我们的哲学理论。在这里,艾思奇最先在我国开创性地提出了哲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道路问题,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由于中国地域的广阔性和复杂性、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党情、国情、世情的新变化,决定了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现实化,还必须把马列主义与具体省情、市情、县情、乡情乃至村情结合起来,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和伟大事业结合起来,与不同阶段的任务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在实践中继承丰富、发展和捍卫这一科学理论,是党中央集体和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宣传教育工作者在内的全党同志的共同使命。正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指出: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根本特点决定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马克思主义既是革命的理论、科学的理论,也是实践的理论,它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一旦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就能产生物质的力量,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均源于实践性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点。所谓与时俱进也就是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艾思奇在《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一书中指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化的工作中,最重要的还是实践,辩证唯物论是最和实践一致的哲学,在今日的中国,它是一切以抗战的实践为依据,而绝对排斥学院式的空洞的争论。”“要从各部门的抗战动员的经验中吸取哲学的养料,发展哲学的理论。然后才把这发展的哲学理论拿来应用,指示我们的思想行动,我们要根据每一时期的经验,不断地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理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下就要紧紧围绕我们正在做的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来展开,通过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哲学,而这一哲学必然是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又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及特点,吸收了人民群众实践的养料同时又彰显时代特征的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由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与时俱进的品质,实践性的本质决定的,是由艾思奇最先开创和指明中国哲学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决定的,也是由我们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宣传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决定的。(www.xing528.com)
三、“新哲学”在当下仍具有“永恒价值”和“常青意义”
艾思奇所著的以《大众哲学》为代表的“新哲学”,“新”就新在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良好开端。以往的哲学都是达官显贵们饭后茶余的谈资,而“新哲学”就是直接为民众服务的,作为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的世界观,不仅能认识和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通过武装全党、照亮青年、哺育大众、把握规律、解决问题、取得事业的成功从而获得民众的自由和解放。
艾思奇所著的《大众哲学》的“永恒价值”和“常青意义”就在于它不仅在历史上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它在当今时代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其中所举的某些事例已成历史,但它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它所论述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巨变、机遇及挑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不会变,我们只有以不变的原理原则应对错综复杂的局势,方能傲然屹立。但在现实的学术界仍存在着言必称希腊,开口闭口只讲学术性而脱离实际和具体实践,将是否具有学术性、是否核心期刊、是否哪个级别的作品作为检验成果的标准乃至唯一的标准。致使许多论文偏离了国情,脱离了实际,远离了时代,疏远了大众,背离了中国哲学发展的正确方向。由于邓小平理论的务实性和现实性、通俗性和开创性的特征,有的学者甚至认为邓小平理论不具“理论性”或者说不能称为理论。这种思想认识是十分荒谬的,这种倾向也是有很大的危险性和危害性的。
中国的事只能由中国人自己来办,我们需要创立的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现实化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中国化是前提,时代化是关键,大众化是核心,现实化是归宿。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成败也在人民。党的一切理论和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艾思奇有优良的学风,讲课和写文章,都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和方法,他提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现实化,也是他对自己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工作要求遵循的准则。他常常讲,理论工作不论讲课写文章,都要努力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分析研究说明和解决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为中心,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着眼世界变化,立足新的实践,回答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而这一哲学体系的建设必须立足于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又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发扬革命传统,又创造新鲜经验,既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现实工作中的难题,又善于用创新的思路提升理论创新的路径,努力做到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老祖宗”不能丢,但又要说新话。这正是艾思奇“新哲学”所昭示的永恒的时代价值和伟大的现实意义。
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一个民族要站在世界的顶峰,一刻也离不开理性思维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这是一个需要伟大理论、产生伟大理论的时代,而这一伟大理论就必然是一个开创性又是基础性、科学性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党建设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但它又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的开放的体系,这是由实践的恒久性和事业的长远性决定的。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要做到三个“准确把握”和一个“及时总结”(即: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围绕“四大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增强理论说服力和感召力,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明确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同时还指出通过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的作用。这就需要解决一个入理与入心的问题,即赞成和拥护与接受与扎根的问题。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找到一条体现时代特点、适合自身实际、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普遍认同的科学理论是十分不容易的。为此,我们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一定要做到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作为一名党的理论宣传教育工作者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和实践者,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引导民众,教育青年,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自觉划清“四个重大是非界限”(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真正搞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做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这就是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宣传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也是对“人民的哲学家”、“党的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艾思奇的最好的纪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