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命题
苏咏喜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命题,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相并列。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和特征结合起来,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先进思想文化的结晶,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来,始终坚持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科学分析时代条件,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
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条件、时代主题和时代挑战。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精辟分析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形势,深刻阐明争得较长时间和平环境进行国内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准确把握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的时代趋势,为我们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对外开放以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奠定了科学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进步潮流。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我国正处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在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这迫切需要我们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增强理论说服力和感召力,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强大思想保障。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意义
时代化的逻辑起点,是基于对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基本认识和基本判断,基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当代任务和责任。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时代是变动着的历史和变动着的世界,从哲学角度讲,就是变动着的时间和空间在当前的某一特定时刻。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我党执政60年来的教训与经验的总结。从教训来讲,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1959年的“反右倾”,都是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时的误判,比如对波匈事件的误判和对阶级对立情形的误判。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里鲜明地指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在“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和“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中,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所取得的。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提出是邓小平及其继任者们对当代中国的伟大贡献。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结束时,邓小平发表了影响和改变中国甚至可以说是影响和改变世界的重要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这篇讲话里,邓小平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向前看”。邓小平认为,向前看就是“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可能顺利前进。”向前看,就是向世界看,向时代看,向未来看。此后,基于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与时俱进”。“与时俱进”与“向前看”一脉相承,体现的都是时代性。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强调,“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对时代的态度,即融入世界、参与世界,也就是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的事业已不仅是中国自身的事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一员,而且是重要的一员。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中国化和大众化,还应是或者说必须是它的时代化。
三、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一)“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
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守,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自信。这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www.xing528.com)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再指出,他们自己的理论不是死记硬背的教条,不是任意套用的公式,而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是行动的指南。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可宝贵的理论品质。因为是科学的理论,就需要不断发展;唯有不断发展的理论,才称得上科学。
没有坚持,就谈不上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依然姓“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老祖宗”永远不能丢。但坚持不等于死记硬背、照搬照套,死守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某些词句。动不动就搞“本本主义”,是守不住马克思主义的。
不谈发展,坚持就是一句空话。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具体论断的发展,就没有“农村包围城市”,中国革命还不知要在黑暗中摸索多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某些结论的超越,就没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搞不起来。发展是最好的坚持。正是不断发展着、丰富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给中国人民带来翻身解放、富裕幸福,才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影响力和战斗力。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并不意味着它的凝固、停滞和终结,而是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奠定了新的发展起点,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能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二)创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创新的理论。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从毛泽东同志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从全面改革到全方位开放;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强调科学发展……其中蕴藏着多少振聋发聩的观念突破,凝聚着多少前无古人的思想创新!
创新,存在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之中。时代新精神赋予马克思主义新风貌,时代新课题开拓马克思主义新领域,时代新知识丰富马克思主义新内涵,时代新媒体提供马克思主义新阵地。历史从不给守旧者更多眷顾,而是将更多的机遇留给创新者。理论的创新,不仅需要回顾,也需要前瞻;不仅需要继承,也需要超越;不仅需要解读,也需要独创;不仅需要识见,也需要勇气;不仅需要交流,也需要争鸣;不仅需要激情,也需要忧思。一句话,创新之火的磨灭是最可怕的。没有了创新,不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会落伍甚至被时代的潮流所抛弃。
时代发展无止境,理论创新不停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提出,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
(三)回应时代提出的问题
“问题是时代的呼声”。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科学理论的价值和魅力,在于解决问题,推动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就体现为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和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并站在时代潮头引领社会发展进步。
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重在增强“问题意识”,积极推进对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当代世界正处在异常剧烈的大变动之中,当代中国正处在异常深刻的大变革之中,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产生新矛盾新课题。如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民主与权威的统一、法治与德治的统一、稳定与活力的统一等一系列新的实践课题需要研究回答,许多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解疑释惑,党的建设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认真解决。这既对我们的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也孕育着理论的突破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改革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个理论体系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理论魄力,纵览天下风云,洞察时势之变,不断研究、回答并解决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新问题,及时提出新思想、新范畴、新论断,才能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色。可以说,能不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解决好时代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前途命运。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加快发展和进步,都不可能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实现。近代以来的中国,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和改革,都离不开世界环境和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仅立足中国国情而富有民族特色,而且顺应世界历史潮流而富有时代特征。就党的创新理论而言,其中关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理念,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等,既是当代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所决定的,又是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的产物,是当代人类文明的共同结晶。
(作者单位:云南省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