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架起科学理论与人民大众之桥

架起科学理论与人民大众之桥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艾思奇对当代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启示靳志高马克思主义自1848年诞生以来,至今已走过161年的发展历程。艾思奇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是巨大的,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方面。他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然性,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符合人类思想文化世界性交融的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正是遵循了这个逻辑。

架起科学理论与人民大众之桥

艾思奇对当代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启示

靳志高

马克思主义自1848年诞生以来,至今已走过161年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导各国工人阶级运动并形成具有本国民族特点、丰富发展理论的过程,就是能够及时提出时代课题、把握时代发展脉络而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就是掌握群众和被群众掌握、运用指导发展变化着的实践的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和本国具体实际结合形成本国特点和气派,并运用指导本国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立足本国国情,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紧密围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问题,在中国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艾思奇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是巨大的,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方面。他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然性,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表现形式。作为外来的先进思想,马克思主义要真正转变成为中国人民改造旧中国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必须与中国国情、与中国先进思想文化相结合,必须为中国人民所接受,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一开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就是与中国国情、中国先进思想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为中国人民所普遍接受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符合人类思想文化世界性交融的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正是遵循了这个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真理,继承了人类社会最先进的思想,又具有中国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特征,富有中国先进思想文化的精华材料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内容。

在艾思奇那里,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具体化和发展这三层意思是相互贯通的,是一个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三个方面,把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割裂出来、孤立起来看待,都会具有片面性。

(一)在中国从世界观层面应用马克思主义

艾思奇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所有‘五四’运动以来的先进的革命领袖人物当中,毛泽东把这个世界观应用得最好,把这种世界观和中国社会实际,中国革命实践联系得最好。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来考察中国的命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毛主席讲的,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也就是说,要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来观察中国的命运,来观察和解决中国人民的革命问题。”应当说,这种应用是从哲学的高度来进行的,体现着哲学的普遍性特点,在这种应用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指导思想发挥着作用。

(二)在中国具体化马克思主义

这层意义上的中国化艾思奇强调得较多。例如,他指出:“在中国应用马克思主义,或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坚决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上,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上,用马克思、恩格斯所奠定了的、辩证法唯物论和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来具体地客观地研究中国的社会经济关系,来决定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民族革命斗争中的具体任务及战略政策。”在艾思奇看来,“科学理论对于实践的能动的指导作用,就在于它不停止于抽象的理论,而要由理论具体化为各种术的方法规则,就在于通过‘术’而与实践结合起来。”可以说,这层意义上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已经脱去其抽象的理论形态,而具体化或者说转化为某种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策略和方针了。

(三)在中国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艾思奇看来,“根据中国自己的现实材料,在中国自己的地盘上,来发展辩证法唯物论的世界观,使它更能成为改造中国、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锐利的方法武器”,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他强调指出,所谓“真正能‘理解精通……’马克思主义,也就是真正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正是有着‘创造’的作用了”,而马克思主义“愈更要能够中国化”,就需要“愈更能创造”,这样才能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放进一些“新贡献”。艾思奇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发展,受外来影响很大,但决不全靠输入的。”更明确地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更多地要靠中国人自己的创造。如果脱离了创造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点,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终究也摆脱不了本本主义的束缚。有鉴于此,艾思奇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运动“不是书斋里的运动,不是滥用公式的运动,是要从各部门的抗战动员的经验中吸取哲学的养料,发展哲学的理论。然后才把这发展的哲学理论来运用,指示我们的思想行动”。(www.xing528.com)

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多年来,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理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不断地推进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和表现形式,使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的中国扎下根来,发展起来。正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一代一代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创新,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创新,从而指导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中国的社会面貌。

二、马克思主义的活力就在于和历史潮流发展相吻合,顺应时代发展而与时俱进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历史主题,愈是在历史大变革时代,愈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大发展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应时而动,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运用指导中国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把握时代主题,及时提出新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不断解决时代提出的历史课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揭示事物一般规律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环境”和“特殊条件”相结合,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现实化。也就是说,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和“特殊条件”,使之发生内容和形态的改变,形成适应中国实际需要的、具有中国内容和表现形态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从哲学高度理解“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既要肯定“一般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又要肯定“特殊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能因为强调“特殊性”而否定“一般性”,从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指导原则;也不能因为强调“一般性”而否定“特殊性”,从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必要性。不能因为强调中国的“特殊性”而否定马克思主义普遍指导意义,也不能因为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而否定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因为强调“特殊性”而否定“一般性”,是拒绝和否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因为强调“普遍性”而否定“特殊性”,不是经验主义,就是教条主义,就会拒绝马克思主义指导,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南,迷失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现实化,就是既要以说明中国的现实问题为中心,来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创新;又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创新,运用于回答中国的现实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的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其内涵一是内容的现实化。研究中国哲学,吸收中国哲学的精华,实现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二是形式的现实化。要用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语言范畴术语,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体系。

三、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威力就在于和群众运动相结合,掌握群众而又被群众掌握用于指导丰富发展着的实践

艾思奇同志一生著述颇丰,写作了大量通俗易懂的文章书籍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如《大众哲学》、《思想方法论》、《哲学与生活》、《从猿到人——劳动创造人类世界》、《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讲授提纲》、《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等。刘白羽同志在《一个哲学家的道路》一书的序言中说得好:“对《大众哲学》的评价,不能只限于它把哲学通俗化,而更为重要的是,它是把哲学推向人民中间去的一个重大突破。《大众哲学》点燃了无数人心灵的火花,引导无数人走上革命道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大力倡导甘为“下里巴人”的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又多次提出“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而艾思奇同志毕生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就是要让真理掌握群众,并让群众掌握真理。

艾思奇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空理论,而是与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行动有分不开的联系”;“真正的辩证法唯物论,不存在于名词的琢磨、公式的引用、‘纯逻辑’的空‘理论’里,而存在于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行动的正确指导中,如果脱离了实际问题的解决,那么,无论说一千百万个辩证法唯物论的名词,也不能成其为真正的辩证法唯物论”。“理论的作用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一旦离开实际,就转化为死教条,成为主观的空调头。在有些资产阶级学者里看来,也许这仍然是‘理论’,但绝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也就是说,在艾思奇那里,马克思主义主要不体现为理论形态,而主要体现为实践形态,实践形态包括理论形态,理论形态则需要上升为实践形态。所谓上升到实践形态,就是要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化,在中国则表现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时代呼唤艾思奇精神。党的十七大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同时,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任务。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批善于运用通俗语言解疑释惑的理论宣传名家。艾思奇同志为我们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艾思奇精神不朽!

(作者单位:审计署昆明特派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