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琨
艾思奇是在我国最具社会影响和学术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一。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翻译介绍、宣传普及、学术研究、理论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深深地刻上了他的印记。从今天的视野看,在艾思奇的诸多成就中,有一点应当高度关注,这就是他对大众哲学的思考。仔细体会他的大众哲学思想,他提供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理论与实际、一般和个别、坚持和发展等关系的基本经验。今天的研究也大体是这样的思维理念。艾思奇的代表性著作,就以《大众哲学》命名。
一、大众化是中国化的先声,中国化是大众化的继续
大众化,是《大众哲学》的第一个特点。艾思奇在《大众哲学》中明确指出“哲学并不神秘”,“哲学不是虚无缥缈的学问”,哲学的“踪迹可以在日常生活里找到”。从而把哲学由玄妙的殿堂引入实际生活,使哲学和人民群众更加贴近,使人民群众知道日常生活中就有哲学,这在20世纪30年代,是一件开创性的工作。这本为大众写的《大众哲学》,在大众中确实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前《大众哲学》就发行了32版,供不应求。1979年又发行了35万册,仍旧一售而空。可以说《大众哲学》是通俗哲学著作中出版次数最多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点和功能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书斋哲学,而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的,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毛泽东继承和发挥了马克思与列宁的思想,强调通过哲学的普及与解放,把哲学变为群众手里的锐利武器。他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学好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他说过:“我劝同志们要学哲学。有相当多的人,对哲学没有兴趣,他们没有学哲学的习惯。可以先看小册子、短篇文章,从那里引起兴趣,然后再看七、八万字的,然后再看那个几十万字一本的书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东西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扯了许多皮,还扯不清楚。有了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就省得许多事,也少犯许多错误。”
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哲学的大众化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的理想建构的目标指向都是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对人类自身的意义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完整的人,把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据为己有”。作为一种社会发展形式,共产主义并不是人类目的的本身,人类的目的是人类自身的发展,也是个人的创造力和自由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建构社会理想的最基本的依据。
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需要哲学的大众化。《大众哲学》一书正如艾思奇所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入门的读物”,是为社会大众写的书。正是由于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通俗化,以通俗易懂、生动流畅的语言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书中提供了大量日常生活中和科学中的生动材料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论证,而不是板着面孔,进行抽象的理论思辨与逻辑演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哲学,而不是用深奥晦涩的理论故弄玄虚。这对当时许多青年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心悦诚服,愿意以它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这本书的影响下,一批又一批的青年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适应了当时革命的需要,即适应了青年们在外有强敌侵略、内有激烈斗争的条件下,迫切要求科学思想的指导的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通俗化,把哲学的道理同民族存亡、大众疾苦、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握时代的脉搏,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实际来谈,使不少青年通过阅读它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走上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道路,它成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一代青年投身革命的启蒙教科书。
三、现阶段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哲学大众化(www.xing528.com)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虽然写于20世纪30年代,是为适应当时革命的现实迫切需要而写的,距今已有70多年,但它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尤其是对现阶段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普及和贯彻落实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众哲学》所开创的哲学大众化方式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乃至将来都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对科学发展观的宣传和普及提供了一种参考方式,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和借鉴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了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思想。艾思奇终身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和通俗化,提出了许多新颖而有价值的宣传和推广马克思主义的有效方式,这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运用于实践,即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和宣传紧密结合起来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学习《大众哲学》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理论上的创新。
《大众哲学》第一次把哲学从高不可攀的境地拉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功探索了一种全新的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方式,使哲学成为人们喜闻乐道的事,并最终成为广大群众手里掌握的锐利武器,这表现出了可贵的创新精神和开拓勇气。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都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要求和新挑战,如何迎接和应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挑战?显然,这就需要有解放的头脑、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
第三,学习《大众哲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切实做到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再用实践来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第四,学习《大众哲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群众路线,切实保证人民大众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得到最大的实惠。
《大众哲学》成功的关键在于艾思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融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使人民大众认识、理解、接受并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充分说明了哲学并不是高居于现实之上的抽象理论,而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并且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发挥重大而积极的指导作用。这对我国现阶段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极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总之,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先驱,艾思奇在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发展以及理论和实际结合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2010年是艾思奇的百年诞辰,在这个时候很多的纪念性学术活动陆续展开。我们正是要以纪念艾思奇百年诞辰为契机,深入探讨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问题,这对我们今天思考与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玉溪分公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