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庆
一、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从一定意义上讲,大众化即通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在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中间深入持久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普及宣传、普及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由此焕发出来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
说到艾思奇在这方面的贡献,人们都会想到他的一系列著作,如《大众哲学》、《思想方法论》、《哲学与生活》《从猿到人——劳动创造人类世界》、《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讲授提纲》、《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等。其中《大众哲学》开写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著作风气之先,是一本专为大众而写的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秀著作。《大众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对中国广大老百姓起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蒙作用,它反映着、代表着时代精神,使那个时代的广大青年抱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走上了追求真理的革命道路。至1948年12月,该书就已印行了32版120多万册,创造了中国哲学出版界的一个奇迹。
党的十七大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同时,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任务。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批善于运用通俗语言解疑释惑的理论宣传名家。艾思奇为我们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艾思奇通过《大众哲学》等著作把抽象的哲学理论拉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深深地影响和教育了当时的一大批人。艾思奇开创的理论大众化方式,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宣传普及具有很强的启发价值和借鉴意义,集中体现在走理论大众化道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与时俱进等方面。
二、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哲学既蕴涵了民族精华,又体现了时代精神,因而黑格尔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艾思奇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斗争的年代,正是从政治专制和文化专制、思想专制中求解放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都在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苦苦求索着。艾思奇正是从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深切地认识到了真理的力量,并立志帮助那些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而苦苦求索的青年人。于是,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之路,适应了中国当时社会大变革的迫切需要。掌握了时代的脉搏,便掌握了现在未来,掌握了理论的时代制高点,便掌握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群众缺乏现代技术知识不行,同时我们要看到时代对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社会技术”的知识,也有迫切的需要,尤其是普及马克思主义的知识。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学习艾思奇的著作以贴近时代的内容、独特的语言、别出心裁的文章写作形式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心的哲学大众化方式方法,紧扣时代主题,创新传播形式,使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宣传普及工作。(www.xing528.com)
三、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立足本国国情,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紧密围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问题,在中国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主题,是主导,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便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可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传播得更快、更远,实现理论掌握群众、指导实践的目的。
艾思奇认为,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指在中国应用、具体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中国化才能在中国具有实存性,才能被中国人真正掌握。在《大众哲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艾思奇对所论证的哲学问题都设计了生动活泼、简明易懂而又很能吊足读者胃口的语言来描述,全书设有五大章、二十二节,每节均有标题以及解释性的大标题,每章各节的大多数段落前有一方小框,框内简略归纳该段落的内容,对于每个问题的论证过程都贯串了小标题的形式,每个小标题对所论述的问题起到概括归纳的作用,逻辑严密,论证层层深入。读者可读了一段文字论述后又看看小标题的归纳,这样,就给没受过任何抽象思维训练的读者降低了阅读的困难,唤起了阅读热情。《大众哲学》外形上的新鲜和简洁,对它受欢迎起了很大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他使用了中国人熟悉的语言风格和例子来说明问题,而非直接翻译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避免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理解上的困难,由此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样的构思,让读者一看题目,就有文化上的亲近感,激起了读者强烈的求知欲,对作者论述的哲学问题记忆犹新,不容易遗忘,也使读者在实实在在的生活实践中,能自觉运用哲学思辨的方法来处理思维中的矛盾困惑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真正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这也是此书引人入胜,赢得众多读者群的缘由。所有这些,对我们今天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宣传普及,都很有学习借鉴意义。
四、学习艾思奇,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艾思奇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化与大众化的首创者之一。艾思奇在治学过程中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化与大众化三者的紧密结合。当前,在现实生活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着大量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其吸引力和说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加强。当今处于指导思想和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其宣传教育中如何更有实效、更好地武装人民大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头脑,依然需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艾思奇的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哲学与人民相结合的正确方向,在我国不仅率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的道路,而且对哲学中国化、现实化进行了初步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既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又满足了实践的需要,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型个案,值得认真地深入地研究。他发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具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从抽象到具体、从深奥到通俗、从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及掌握的特点。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进程,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和运用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具有当代价值,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艾思奇所体现的开拓创新精神,对于我们在新时期探索理论宣传如何与时俱进,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服务,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总结这些经验,即是对艾思奇的最好纪念。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