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战士、真诚的人 艾思奇诞辰一百周年祭
李以国
艾思奇于1910年3月2日生于云南省腾越(今腾冲)县和顺乡水碓村,至今已一百周年。
“学者、战士、真诚的人”是艾思奇故居大门屏风上的八个大字。它综合了毛泽东领袖、学者亲友对艾思奇同志的客观评价。毛泽东曾说:艾思奇是个老实人,“老实就老实在勤勤恳恳做学问”。他是一位非常“真诚的人”,老老实实做学问的人。(参见赵玲《飞天入渊上下察——王丹一同志谈艾思奇》《云南政协报》1994年12月21日)“艾思奇是党的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莫文骅:《哲学大众化的尖兵》,载《人民哲学家艾思奇纪念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8页)。丁玲曾说,艾思奇是一个温和忠厚的人,“他不是一阵热、一阵冷的人,也不是一阵风、一阵雨、随风转舵的人。像他这样正直的人,即使在延安,也并不是普遍的。”(丁玲:《论文化和艺术前言》,见《一个哲学家的道路——回忆艾思奇同志》,2版,278页,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宋振庭说,艾思奇的为人,“一生来来去去始终如一,表里如一,言行如一是个书生,我看他也未想到抓权做官。”(宋振庭:《我的好老师》,见《一个哲学家的道路》,2版,139页,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王丹一同志(艾思奇同志的夫人)说,“艾思奇一生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写书、教书,占去了一生大部分时间。”(同上)。卢国英(艾思奇同志的秘书)说,“我曾经反复想过,艾教员最值得学习的品格是什么呢?我的答案是:学者和战士。”(同上)。
一、艾思奇是一位卓越的学者
艾思奇作为学者,是辛辛苦苦学习的一生,老老实实从事哲学创新的一生,勤奋笔耕写作的一生。他给自己写的座右铭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鸢飞于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这的确体现了一个学者的风范。作为学者,他的确是博学之,哲学方面的古今中外,学科方面的数理化天地生都广而博学之。作为学者,他的学术成果集中体现在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的《艾思奇全书》8卷本中。该书给我们留下了五百五十多万字的丰硕成果。艾思奇是名副其实的著作等身的学者。作为学者,他在博学的基础上不断地审问、慎思、明辨,努力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要当学者,就应该像艾思奇那样有学者的风范。不勤奋博学、不勤奋笔耕,不努力创新,只是夸夸其谈、争名争利、虚报浮夸,甚至弄虚作假,窃取别人的研究成果,那就不是学者而是窃者了。
二、艾思奇是一位勇敢而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
战士,首先要具备坚定正确的立场观点。艾思奇在革命家庭的影响下,很早就产生了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抱负。在昆明市一中读书时他就讲过:“家父常常讲要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抱负,我大哥李生庄也常常讲形势,这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香港,我看到了中国被人欺凌的活生生的历史!”(杨苏《艾思奇传》,1994年云南教育出版社,第32页)。在昆一中读书时,艾思奇就在李国柱(中共地下党员)等老师的教育影响下,开始学习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等马列著作。后到日本留学时,艾思奇参加了中国留学生社会主义学习小组,悉心研读马列原著和黑格尔《逻辑学》。在上海时期,特别是在泉漳中学任教时的革命活动和在《申报》工作时期的革命活动,使艾思奇很快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于1936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在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途程中终身矢志不渝。
艾思奇作为民主主义战士,在青少年时代就已表露出来。1924年在广州岭南大学香港分校读小学时,由于反对司徒校长讲《圣经》里的箴言课就差一点被开除。当司徒校长讲到“上帝训诲他的子民:当人打你的右脸时,你再让他打你的左脸吧!……”时,艾思奇“咚”地站起身说:“我反对耶和华这样说!我们不是奴隶,挨了打,就应该勇敢反抗反击,我们不能这样忍受屈辱。我们中国之所以贫弱,就是因为受了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封建势力的压迫而不敢反抗的结果。我坚决反对《圣经》中的这些话。”在昆一中学习时,由于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反对封建军阀,云南省都督唐继尧就下令逮捕艾思奇。为了躲避军阀的逮捕,艾思奇1927年初到了南京东南大学大哥李生庄处。不久被军阀孙传芳的人逮捕入狱,并被宣判死刑。当时艾思奇16岁,成了一名被判死刑的少年。后求助世伯李根源作保,才被释放。(www.xing528.com)
艾思奇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特别是1937年9月到延安后,更是成为一个矢志不渝的勇敢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为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积极奋斗,特别在文化方面和哲学理论方面立下了丰功伟绩。在哲学理论方面,毛泽东主席致信艾思奇给予高度评价:“思奇同志: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抄录了一些,送请一看是否有抄错的。”艾青题词:艾思奇是“人民的哲学家。”蔡尚思题词:艾思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孙起孟题词:艾思奇是“马列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杰出开拓者”等等,这些都是革命领袖和学者的正面肯定。《哲学与生活》之所以是艾思奇著作中更深刻的书,这是因为在上海时期艾思奇一方面对叶青哲学思想、反进化论哲学思想、中庸哲学思想进行了批判,破除了它们的影响;另一方面,结合中国当时的革命实际,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宣传了马列主义及其哲学,使马列主义哲学大众化、通俗化、中国化、现实化。让中国人民掌握马列主义、立马列主义,这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它必将变成中国人民破除旧世界建设新社会的伟大的物质力量。艾思奇作为无产阶级勇敢坚强战士的丰功伟绩,从反面也可以得到印证。蒋介石1949年到台湾后,曾对下属说:“我们和共产党的较量,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失败,也是人心上的失败,比如共产党有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你们怎么就拿不出来!”“一本《大众哲学》,冲垮了三民主义的思想防线。”(原蒋介石高级幕僚、台湾“国防部”政工干校教授马璧参观云南腾冲“艾思奇纪念馆”的题词和讲话,见《人民哲学家艾思奇纪念文集》,第124页)。
艾思奇到延安后,继续进行破旧立新的战斗。一方面,批判了陈立夫的“唯生论”、蒋介石的“力行哲学”和《中国之命运》的愚民哲学、阎锡山“中”的哲学,分析了它们的理论错误,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清除了它们对人民的毒害;另一方面,继续深入的进行哲学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这突出的表现在他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贡献中,表现在他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其理论论述中。
新中国成立后,艾思奇作为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同样在做破和立的战斗。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对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主要是对胡适实用主义哲学和梁漱溟哲学的批判。二是批判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观主义。1958年,我国出现了“大跃进”、大刮“五风”的形势。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艾思奇,挺身而出反对了当时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严重的主观主义。他警告说:“下面刮”五风,“问题很严重,如果不认真纠正,农民就要打扁担”。提出“超过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那就是空想,那就是主观主义”。他在《红旗》杂志上发表《无限和有限的辩证法》论文,强调在一定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力量总有一定的最高限度,而不是无穷无尽的。超越当时当地的可能条件,也就超越了主观能动作用的限度。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深入的研究,初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这集中体现在《社会历史首先是生产者的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三部著作上。这种哲学体系的确立,对于武装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深远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艾思奇是战士的一生,勇敢战斗的一生。在民主革命时期,进行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斗争;在新中国建立后,同各种反动哲学思潮、同党内外各种主观主义、同“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战斗,勇敢坚强、无私无畏,是我们的楷模。当今,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有的同志革命意志衰退,明哲保身,对于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人和事视而不见,不敢进行斗争;有的同志,只顾个人的小我,不顾党和人民的大我,一股劲地为自己的名利而斗争,甚至损人利己,以权谋私、以身试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艾思奇作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楷模和旗帜,在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的。
三、艾思奇是一位真诚的人
艾思奇作为真诚的人,首先是个老实的人。老老实实地学习、老老实实地工作、老老实实地待人。如前所述,艾思奇是老老实实地学习一生、工作一生、待人一生。
艾思奇作为真诚的人,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忠诚老实地对待党和人民的事业上。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要寻求真理,老老实实地学习、研究马列主义;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要老老实实地认识世界,敢于进行理论创新,敢于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理论结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要同封建军阀作斗争,要同党内外各种主观主义、“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作斗争,无私无畏、死而后已。正因为艾思奇是真诚的人,所以他才能成为杰出的学者,勇敢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正因为艾思奇是杰出学者和勇敢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所以他作真诚的人才这么光辉夺目。在艾思奇身上,学者、战士、真诚的人是融为一体的,三者是辩证关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艾思奇式的“学者、战士、真诚的人”。我们今天纪念艾思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以崇敬的心情缅怀他的丰功伟绩,目的是要学习他的为人,继承他的事业。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会人才辈出的。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