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在毛泽东信中备受推崇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在毛泽东信中备受推崇

更新时间:2025-01-20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灵魂深处有真经”李洌艾思奇是我的爷爷。1936年,毛泽东在写给正在西安同张学良谈判的叶剑英、刘鼎的信中特别要求,“要(买)经过选择真正是通俗的而又有价值的(书)”,举的例子中便有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最后,我想引用爷爷的挚友、著名教育家郭影秋先生评价爷爷的诗句来结束发言:“谁使儒生宏胆略,灵魂深处有真经。”

“灵魂深处有真经”

李 洌

艾思奇是我的爷爷。这次,我代表全家到老家腾冲来参加纪念活动并发言。

早在我出生前,爷爷艾思奇已经辞世。我的长辈,爷爷的朋友、学生,还有许多与爷爷素昧平生的人,经常回忆和谈论起他。从他们的回忆和言谈中,我似乎看到了爷爷艾思奇清晰、伟岸的身影,他似乎就在我们身边,并没有走远。在我的成长岁月中,阅读了爷爷执笔的许多著作,还看过大量介绍爷爷的书籍和文章,在我的印象中,爷爷是一位热爱生活、关爱亲人的宽厚长者。

在20世纪30年代,帝国主义势力肆虐九州大地,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奋起救国救亡。年仅24岁的艾思奇,集结自己思想智慧的精华,一年内发表24篇哲学论文,并以此为基础出版了《大众哲学》。它产生发聋振聩的作用,引发了无数人学习哲学的热潮。大量有志青年读了《大众哲学》,看到光明与希望,义无反顾地奔向抗日革命根据地延安。奶奶回忆,当年爷爷身处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大众哲学》是名副其实的“禁书”,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前,《大众哲学》就发行了32版,在出版界创造了奇迹,成为“新启蒙运动”的核心标志,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通俗化、时代化的开山之作。

通过爷爷的著作、众多专家的学术研究著述及与家人、亲朋、广大读者的接触,我对爷爷有了很多新的理解。今天,我向大家汇报一些学习认识: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贡献。毛泽东成功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毛泽东对艾思奇的著作十分重视,并从中受到一些重要的启发。1936年,毛泽东在写给正在西安同张学良谈判的叶剑英、刘鼎的信中特别要求,“要(买)经过选择真正是通俗的而又有价值的(书)”,举的例子中便有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是艾思奇的哲学论文集,毛泽东曾认真研读了这部书,做了4000多字的摘录,并写信给艾思奇,评论这部书“是你的著作中更为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可见,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方面的理论贡献是很大的。(www.xing528.com)

艾思奇毕生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就是要让真理掌握群众,并让群众掌握真理。《大众哲学》引起广泛关注,人们发现:书中提倡思维理论转化为方法论,进而促进社会变革的实践效果,是先进思想传播、教育大众的利器。毛泽东曾在信中对艾思奇讲,你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蒋介石也曾对下属学者说过,国民党为什么没有艾思奇这样的人?甚至在他败走台湾时,还多次在战略反省会上说过,我们不仅是败给了共产党,也是败给了艾思奇先生的《大众哲学》。

当时,理论的大众化之路并不平坦,艾思奇毫不退缩,一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书本学习,一边向实际生活学习,用中国人喜闻乐见、形象思维的叙述方法,引入、介绍西方人逻辑思维的科学理论,终于获得了雅俗共赏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天地,也开启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大众化的先河。由此可见,大众化是一条艰辛的道路,只有勇于攀登、永不止步的人,才能获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之火。

艾思奇对中国思想史的贡献。对于《大众哲学》的研究,过去多停留在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通俗化层面,较少有人从思想史的意义上进行阐述。柴毅龙教授曾指出,事实上,《大众哲学》的历史价值并非只具有一般哲学史或学术史的意义,而更为重要的是具有思想发展史上的意义。《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产生了科学启蒙、思想启蒙和理性启蒙的作用。在新思想启蒙运动中,《大众哲学》对中国人几千年思维习惯的转变,被公认是影响最大、最具典型性的著作。

艾思奇哲学思想、《大众哲学》的问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长期以来,《大众哲学》的社会历史效应,使人们较多地关注它的社会科学起源,而忽视了它的文化背景、自然背景的起源。认真研究艾思奇思想发展的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艾思奇的学术贡献是多方面的,这些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地缘文化和家学根基。从李德润开始,李家在和顺文化的沃土中,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学术传统。艾思奇现象、《大众哲学》现象,就是如此自然地诞生于恰当的历史时空之间。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所作的贡献,与其文化背景和家学传统是分不开的。

最后,我想引用爷爷的挚友、著名教育家郭影秋先生评价爷爷的诗句来结束发言:“谁使儒生宏胆略,灵魂深处有真经。”

(本文系艾思奇同志的孙子李洌在艾思奇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