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训练营:新闻实践教学的一种新模式
众所周知,新闻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与专业,我国的新闻教育向来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闻实践教学还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已引起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当然,在这种关注与讨论的过程中,不少新闻院系都在努力探索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这里,我结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探索谈谈新闻实践教学的创新问题。
暨南大学的新闻教育创始于1946年,至今已走过60多年的风雨历程,可谓“三起两落”:1946年在上海创建新闻系,1949年因学校停办而并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60年在广州开办新闻学专业,1970年在“文革”中被迫停办;1978年重建新闻学系,才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走上不断发展的道路。暨南大学新闻教育的“三起”过程,每一次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由著名报人、新闻界资深人士前来开办和从事新闻教育:20世纪40年代是冯列山、詹文浒;60年代和70年代末以来是杜导正、周冷、麦君素、陈朗、梁洪浩、马戎、马彦珣、吴文虎等。因此,与新闻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实践能力强,已成为暨南大学新闻教育的鲜明特色。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新闻教育的超常规发展,新闻传播教育的办学层次在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在不断提高,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院系之间的办学竞争在悄然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提升办学水平、强化办学特色,就成为暨南大学新闻教育的重要课题。2001年,暨南大学新闻学系升格为新闻与传播学院,下设新闻学系、广播电视学系、广告学系。学院不仅大力加强学科建设,而且始终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新闻人才放在突出地位,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新闻实践教学的新方式。专业训练营的开办,就是其中的一个新尝试。
专业训练营的构想,始于2006年底。当时,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已获批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了让媒体实验教学中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成为国家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我提出不仅要继续加强硬件建设,而且要大力加强软件建设,开发独具特色的新闻实践教学项目。恰好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原董事长、社长范以锦先生出任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院长提出学院可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合作搞一个“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首期“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于2007年3月27日揭幕,9月初结束。
“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的操作模式,是从二年级本科生与一年级研究生中挑选志愿参加训练营的学员进行专门的新闻实践训练。从时间上说,训练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系列讲座,每周一个专题讲座,在暨南大学校内举行,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富有丰富采编经验并且善于理论总结的资深报人主讲,传道授业;第二阶段是暑期实习,参加训练营的学员在听完系列讲座之后,利用暑假的时间到南方报业旗下的各媒体实习,全面锻炼采编和社会实践能力,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派有经验的记者、编辑进行指导,实习结束后进行总结讨论,人力资源中心对实习表现进行考核,并建立档案长期追踪,作为选拔毕业生的重要依据。
表面上,“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无非是我国新闻教育中实行了多年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请进来,走出去”,即请业界人士进来讲课,让学生走进媒体机构进行实习。然而,一般意义上的“请进来,走出去”往往是分散的,授课不够系统集中,实习也是分散在各媒体单位。“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专题讲座自成系列,而且与实习构成了完整的一条龙活动,有利于学员全面地领会、体验、分析、对照资深新闻工作者的言与行,及其言行中所蕴涵的新闻理念、新闻操守、新闻艺术,从而深化对新闻工作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范以锦院长说得好:“传媒院校既不是纯学术型的科研机构,也不是培养‘新闻技工’的职业学校,我们的传媒大学生既不要把自己关在书斋里,成为新闻经验贫乏的‘空头理论家’,也不要把自己降低到无理论厚度而只懂肤浅的技术操作的‘新闻技工’。”[1]传媒教育既要“学”,也要“术”,要“学”与“术”结合,把学生培养成为“上手快”而又“后劲足”的高素质人才。由于“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的讲座来自业界有一定影响的采编精英,“学”与“术”的层次都很高。仅是从“媒体的发展创新及对传媒人创新能力的要求”、“时代认识与价值认识——做好新闻工作的两个前提”、“平视权力:关于政治报道的探索”、“关于新闻调查技术的演讲”、“新闻鼻与新闻笔——浅谈新闻思维”、“《南方周末》经济新闻操作要点”等讲座题目,就可以看出讲演人对新闻理论与实践经验的融会贯通。因此,他们传授的不是简单的操作方法,而是从实践得来的新闻理念、思维方式和操作技艺的有机整体。这就有利于学员真正体验与领悟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真谛。(www.xing528.com)
应当说,“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的开办,不仅是高校与业界紧密结合开展新闻实践教学的一个范例,而且是理论培养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的一个范例。对此,有关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在2007年12月暨南大学本科教学评估过程中,专家组组长、吉林大学原校长刘中树教授指出,“‘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是具有开创性的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专家组成员、武汉大学副校长黄进教授认为,“‘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是暨大新闻专业教育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的亮点,训练营把理论和技能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训练营的全方位训练,可以知道自己在专业学习中的不足,继而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有针对性。这种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值得肯定和推广。”
事实上,“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仅仅是专业训练营的一个典型范例。同一时间,学院还举办了另外两个专业训练营:广告学专业举办了暨大·省广“广告兵法”训练营,由广东省广告公司的资深广告人来作系列讲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举办了“暨大电视采编训练营”,由广东卫视资深电视人来作系列讲座。由于各种原因,后两个训练营的操作还有待改进与完善。而“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则相当成功,到目前为止,这个训练营已连续举办三期,均深受学生欢迎。
2008年,学院借鉴“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的模式,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电视台、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等知名媒体合作,推出了面向研究生(包括硕士生与博士生)及青年教师的“传媒领袖讲习班”,邀请境内外知名媒体负责人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智慧,让研究生及青年教师了解传媒业界的最新发展,领略传媒领袖的风采,深化对传媒业的认识。2009年,学院又举办了第二期“传媒领袖讲习班”。这两期讲习班都向国内兄弟新闻传播院系开放。每期讲习班不仅是本院的硕士生、博士生、青年教师参加,而且有来自40多所兄弟院系的博士生、硕士生及青年教师参加,像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郑州大学、广西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新闻传播院系都有人参加。可以说,“传媒领袖讲习班”是一个高层次的新闻专业训练营,不仅获得了参与学员的高度评价,而且引起了业界与学界的广泛关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几个专业训练营完全是公益性的,无论学员来自校内校外,均不收取任何费用,所有开支均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担。刚开始,有关费用由学院自行筹集,后来,这些专业训练营相继成为有关教学改革的支持项目:“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成为2008年初批准的“教育部首批特色暨南大学新闻学建设点”的子项目,“传媒领袖讲习班”是2008年初批准的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华南新闻传媒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的建设项目之一。由于有教学改革项目经费的支持,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把各种专业训练营办得更好,为我国的新闻实践教学探索一条新路。顺便说一句,由于这些项目的成功开展,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已在2008年底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原载《中国记者》2009年第3期)
【注释】
[1]范以锦:《传媒大学生不是新闻技工》,蔡军剑、张晋升主编:《准记者培训教材——南方周末采编精英演讲录》,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