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人街》:体现海外华人成功

《唐人街》:体现海外华人成功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国内受众来说,《唐人街》满足了人们对海外华人创业发展日益增强的关注。尤其是《唐人街》所记录的遍布在世界各地、与国人有着相同血脉和文化渊源的海外华人的生存状态,于国内受众来说更有先天的心理接近性。

《唐人街》:体现海外华人成功

唐人街》:海外华人世界的成功展现

新世纪初,凤凰卫视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联合摄制了大型纪录片《唐人街》。这部作品自2003年1月19日在凤凰卫视开播以来,便迅速成为收视率极高的节目之一,不仅在中国内地多家地方电视台同步热播,而且后继推出的DVD也十分抢手。2003年12月28日,《唐人街》更荣膺中国纪录片的最高奖——中国纪录片学术奖特别奖,以及单项奖最佳录音奖。《唐人街》在短时间内即取得市场和口碑的双赢,令沉寂许久的纪录片行情重新看涨,各电视制作单位对纪录片的投入也逐步提升。在《唐人街》播出两周年之际,本文试对它的成功要素进行一番探索,看看《唐人街》是如何艺术地展现华人世界的。

一、唐人街:从华人庇护所到热播纪录片

《唐人街》以华人在海外聚居地的通称“唐人街”为节目名。唐人街名称由“唐”而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威令行于亚洲海域,因此海外诸国称中国为唐,称华人为唐人。华人在国外聚居的地方则被称为唐人街,按英文“Chinatown”的字义即“中国城”。

唐人街的出现,首先是中国海外贸易发展的结果。早在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13—756年),印尼的北加里曼丹就出现了福建海商水手定居于当地的村落。到了19世纪末,国家危机四伏,清朝“封海锁国”的政策再也执行不下去了,华人流亡海外谋生奋斗,形成了华夏民族从未有过的移民大潮。

早期的唐人街,主要是初出国门者的栖身地和庇护所,而后随着聚居规模不断扩大,较大的唐人街逐渐成为功能完备、相对独立的华人小社会。虽然一些地方的唐人街因当地产业转移而衰落,但新的唐人街不断出现,且随着华人社会的发展、新移民的增加和中国的崛起而获得不断发展。尤其是近30年来,以留学生和投资者为主体的华人新移民热潮,给作为当地华人社会中心的唐人街注入了新的活力。

唐人街作为炎黄子孙在海外的栖息生聚之地,不仅是海外华人迁徙和归化历史的见证者,而且是传统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海外扩展中心。庄国土教授将其称作“中国在海外的文化‘飞地’”[1],是极为贴切的比喻。

电视专题片《唐人街》是凤凰卫视继“千禧之旅”、“欧洲之旅”和“两极之旅”之后展开的第一次透视海外华人世界的大型电视行动。《唐人街》通过对五大洲近40个国家华人集中地区的探访,真实地记录了龙行天下的艰辛和豪迈,令海内外的华人观众在弹指之间触摸到遥远世界的与自己同文同种的华人故事,清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神经末梢”的每一丝跳跃。全球华人的距离因而被拉近,而这正是凤凰卫视全球化视野和大中华概念的传播诉求之初衷。

二、成功要素之一:日益成长的受众基础

流动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关键词,流动的物质、流动的人口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生活最习以为常的内容。据德国一家研究机构统计:现在世界范围内的移动人口总共有1.2亿。每年约有300多万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跨出国门。其中100万人流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传统的移民国家,西欧也接纳了大约100万人,另外的100万人则流向亚洲和非洲。今天,有5000万以上的人在远离自己家乡的国外工作。这就是说,移民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一直都在增长,达到了2.3%。澳大利亚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1%,加拿大为17%,美国也接近10%。研究人员预测,从现在起到2030年间,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迁徙将出现引人注目的增长。估计每年的净迁徙人口将达到400万以上。[2]

流动的大趋势带动了人们观念上的变迁。从前将向外发展视作“背井离乡”的华人,也加快了自己在全球“流动”的速度:

(1)2002年美国纽约亚美联盟人口信息中心对联邦人口调查局提供的数字归类分析,发现2001年全美华人总数已达243万余人,比十年前增加了78.7115万人,增幅为47.8%,仅纽约市华人人口就已超过36万人。

(2)澳大利亚统计局公布的2001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在1950万人口中,华人总数为55.6万人,按祖籍划分,华人已成为英格兰、爱尔兰、意大利、德国之后的第五大族群。当地华文媒体称,1991年,中文还排在意大利语和希腊语之后,是澳大利亚居第三位的外语,而现在汉语已成为除英语之外的澳大利亚第一大外语。

(3)加拿大联邦公民暨移民部长柯德尔向国会提交的2002年度报告指出,加拿大2001年吸纳的移民中,来自中国大陆移民仍高居榜首,占新移民总数的16.1%。[3]

以上只是三个国家的数字,近年来华人人口在海外的增长势态,由此可见一斑。

除了数量上的迅速增长外,海外华人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与大都是身无长物、目不识丁的老移民相比,华人新移民中有众多的留学生和投资者,他们在素质上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文化素质的提高;二是消费能力的增强。因此,华人在当地的社会地位、影响力也相应有所上升。

海外华人在数量上的增长及素质上的显著提升,就使移民本身成为一个相当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关注海外华人生存状态的大型纪录片《唐人街》,在这样的大背景中播出,自然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对国内受众来说,《唐人街》满足了人们对海外华人创业发展日益增强的关注。当流动成为世界大势所趋、世界的每个地方都呈现出色彩纷呈的多元化态势时,人们就会有更多的了解自身、关注身边或更遥远地方的愿望。加上传媒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提供的便利,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事情都能在瞬间传播开来,令人们能像和家人接触般地拥抱大众媒介提供的遥远世界发生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唐人街》所记录的遍布在世界各地、与国人有着相同血脉和文化渊源的海外华人的生存状态,于国内受众来说更有先天的心理接近性。

而华人人口的加速流动,造成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输出和流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和相互影响,文化、习俗这些原来带有很强地域色彩的精神产品与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中国传统观念中“向外发展”等于“背井离乡”的看法,已经随着“闭关锁国”的法令一起,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加上国力的增强,在蔚为壮观的新移民浪潮中,中国民众向外发展的意愿已经由从前的被动谋生(被迫流亡谋生)变成了如今的主动需求(人类的自由迁徙)。《唐人街》对目前在海外发展奋斗的华裔移民的生存状态、心路历程等等真实的记录,或感人至深,或发人深省,对有向外发展意向的国内受众来说,可谓不可多得的新移民教科书。

对海外游子来说,《唐人街》是可供其调整自己生存状态的可靠参照。尽管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是华人,但从世界媒体的格局看,英语媒体占了百分之八十。在数字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整个世界的话语权几乎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传媒集团手中。这与中国和华人在世界上的作用与地位是不相称的。西方媒体在全球传播体系中的压倒性地位,使得他们的日常报道对受众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人们认识、评价事件的态度发挥着主导性影响。

关于华人移民生存现状这样一个宏大的问题,海外华人要从西方媒体得到公允而全面的报道,显然不太可能。《唐人街》夺回媒体话语权的努力是相当成功的:《唐人街》分别在全球五大洲40多个华人集中的国家巡回拍摄,拍摄对象不受年龄、性别行业的限制,从小小留学生到大学教授,从生意人到职业模特,称其为“全景式”的记录并不为过。在这样一部细腻而不失大气、精彩而不失公允的大型纪录片中,应该说在海外艰辛求生存谋发展的每一位华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能找到自己希望达到的成功境界。对他们来说,《唐人街》就是这样一个可靠的参照,清晰照见他们的成败得失,帮助他们调整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唐人街》播出后能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也是情理之中。

此外,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步提升,也令包括媒体在内的华文传播一片光明。一个可供佐证的惊人数字是,全球目前有4000余万“洋人”正在学华文[4],这也是凤凰卫视将其传播网络延伸至美洲、欧洲等地的一个现实动力。对于希望了解中华文明之博大精深的外国人来说,浓缩了中华文化的表现形态与价值精华的《唐人街》,更是一部精彩纷呈的图像史诗

三、成功要素之二:大气精良的内容信息

从内容上看,取得市场和口碑的双赢成就,《唐人街》大气精良的内容是根本要素之一。

《唐人街》以海外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为主线,以华人的风情为辅线,以华人的移民历史为背景,全景式地展示华人真实而多彩的现实世界——生存状态、心路历程、生态环境文化景观,从而烘托出“华人移民、创业和发展”的大主题。用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先生的话来说,“如果说前三次电视行动是对异彩纷呈的异域文明的解读,那么《唐人街》解读的则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5]从其立意来看,《唐人街》已经拥有了大气开阔的文化视野。

首先让我们纵览一番《唐人街》前30集的标题:

(1)温哥华:秋天的选择           (3)寻梦多伦多

(2)留在缅甸:中国远征军的最后故事     (4)漂泊在纽约街头

(5)从地狱开始的故事:中国人在加拿大的历史(上)

(6)通往天堂的路用血汗筑成:中国人在加拿大的历史(下)

(7)金三角的秘密              (19)悉尼模特生涯

(8)早安,越南               (20)活在东京歌舞伎

(9)网络新娘                (21)荒漠中的家

(10)飘在他乡的羽毛            (22)吉鸿昌的澳洲之旅

(11)在纽约谋生              (23)扎布的最后驿站(www.xing528.com)

(12)赌城人生               (24)东京不相信眼泪

(13)遥远的家               (25)苦恼人的笑

(14)金边故事               (26)澳洲金山客遗事

(15)悉尼唐人街记事            (27)蓝色物语

(16)要员的后代              (28)世外桃源里的中国人

(17)风暴过后               (29)班忠义的战争

(18)曼谷潮商传奇             (30)移民北美辛酸泪(回顾片)……[6]

由此可见,在展现“华人移民、创业和发展”这样一个恢弘历史性主题的手法上,《唐人街》与一般的电视纪录片有很明显的不同。纪录片的通常做法是,要么制作一部严肃而失之精彩的正史,要么制作一部猎奇而失之公允的野史。《唐人街》则在兼顾叙事的严肃性和精彩度方面做出了大胆、成功的尝试,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唐人街》采取的是从个人故事切入的叙事方式,但在运用“个人表现历史”这一手法时,节目摄制组在选取“移民代表”时可谓慎之又慎。他们在进入一个国家前,首先深入了解第一批中国人是如何移民到该国的,考察现在的新移民如何选择移民途径的,然后找到相对应的采访对象进行拍摄。

著名文化学者、《唐人街》的文化顾问余秋雨在《唐人街》的学术研讨会上评价说,“《唐人街》从个体的故事直接进入,这叙事是随机的叙事。这个又是《唐人街》的非常优秀的东西,它让所有的故事以自在的方式体现出来,很少加入我们的主观意念,随机捕捉让叙事变得诚实,这种叙事的方式跟宏伟连在一起就成为一个杰作了。”[7]

用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刘泽彭的话来说,《唐人街》独特的表现方式在于:“既不粉饰海外华人的幸运,也不夸大他们的窘困,客观探求,平静沉思,关注平凡,领着观众去阅览一个个命运的流程和生活的切片,看他们的欢喜,听他们的歌哭。”[8]

两年来,《唐人街》摄制组的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近40个国家,访问了从普通移民到华商侨领,从小留学生到管理高层的各界各类华人华侨,对他们在海外的生存状况、心路历程、周边环境和文化形态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一个民族的际遇和命运被浓缩进一个个个体的际遇和命运,“一部有趣的正史”就这样呈现在海内外观众面前。

此外,启用非科班出身的人员承担大型电视纪录片重任,也是《唐人街》的一个成功尝试。《唐人街》4个摄制组组员平均年龄26岁,每组平均3人,有的甚至只有2人。4个摄制组成员90%非科班出身,所有人均是第一次从事大型电视纪录片的拍摄工作。正是这群年轻人的新鲜和朝气,令其有着不同于他人的选材角度和拍摄风格。他们的镜头语言力求客观真实,他们的采访也充满了人文关怀。这种工作方法秉承了凤凰卫视一贯的用人法则:宁缺毋滥,尽量起用新人,以抛弃陈规陋习,打破条条框框,并给每个人以极其宽广的发挥空间,以激发所有的潜能。

自2002年10月30日从国内正式启程至今,《唐人街》摄制组已经依次走访了美洲、非洲、西亚、欧洲、大洋洲和亚洲,在40多个华人集中的国家展开巡回拍摄。计划拍摄2年,制作100集节目,每周播出1集,每集45分钟。摄制队目前已胜利完成了大部分的任务,据《凤凰周刊》说,在中国电视纪录片领域,《唐人街》将开创拍摄时间最长、拍摄地域最广、拍摄人物最多、出品速度最快等多项纪录。[9]

打破多项制作纪录之余,《唐人街》播出未满一年,即被76家地方台购买,播放的市场效应更证明其少见的高水准。实际上,《唐人街》涉足地域之广、拜访人群之多、创作立意之高,的确堪称中国第一部全景式透视全球华人移民状况的史诗性电视作品。

四、成功要素之三:跨越国界的传播平台

凤凰卫视这个跨越国界的传播平台是《唐人街》取得成功的又一关键因素,这里所说的“跨越国界”有两层含义,一是物理技术上的,二是观念宗旨上的。

首先,目前凤凰卫视覆盖了东南亚、欧、美、北非96个国家和地区,一些区域性华语媒体的资讯,可以通过凤凰卫视传播到全球更多的地方,一个立体的华语媒体全球传播网络已经初步成形。凤凰卫视就好比是一扇门,中国通过凤凰卫视了解外边的世界,世界也通过凤凰卫视进一步了解中国。

在铺设这个庞大的立体华语媒体全球传播网络的过程中,凤凰卫视与新闻集团(News Group)的合作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无论是现代的科学的电视技术、影像技术、卫星传播技术,凤凰卫视都算是华语媒体的翘楚。在《唐人街》制作播出过程中,凤凰卫视中文台、欧洲台及美洲台均全力参与,为《唐人街》“跨越国界”的大范围传播提供了可靠的现实基础,令海内外观众“家中走天下,枕边看异乡”成为可能。而影像技术上的领先,也令这部电视作品具备了符合世界级标准的精良影像品质。

其次,凤凰卫视“拉近全球华人的距离”之办台宗旨的充分贯彻,更是《唐人街》成功“跨越国界”的内在基础。

《唐人街》之所以在众多纪录片中脱颖而出,与凤凰卫视的一贯宗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说凤凰卫视采用了最先进的电视传播技术、最先进的思想和管理方法,但他们的电视产品在本土文化的弘扬和保留方面,应该说一直都有大胆而全力的尝试。不管是《唐人街》别具一格的片头设计还是配乐,都在最大限度地靠近中国传统的审美品位。

另外,凤凰卫视的员工组成在华语媒体中也是相当有特色的:他们主要来自大陆、台湾、香港三地,充分体现了凤凰卫视矢志成为世界顶尖华语传媒的抱负。在工作中,这些来自南北东西的年轻人在观念上的相互影响和交融,正是凤凰卫视呈现出精彩多元的文化姿态的原因所在。对于如何消弭歧见,拓展和谐共进的空间与文化,“凤凰人”有着格外真切的体认。在制作《唐人街》这样以华人与不同文化和民族的人们互动、融合为主题的纪录片时,其体察的立场、关照的视野较之内地的传媒人更为客观和开阔。

传播技术的现代与中华文化的底蕴,在凤凰卫视达到完美结合,使得《唐人街》这个节目能够受到全球华人的喜爱。台湾作家龙应台女士说过,“让文化乘着语文的翅膀,飞跃政治的围墙。”[10]可以说,龙应台的希冀在《唐人街》的全球化关照视野中已得到实现。

(原载《当代电视》2005年第7期,与研究生黄晓赟合写)

【注释】

[1]庄国土:《唐人街:中国在海外的文化“飞地”》,《凤凰周刊》第137期。

[2]《世界人口流动新趋向》,http://www.playedu,com/resource/cz/czdl/1/rkwt/2356—sr.htm

[3]刘长乐:《流动的世界和华人媒体的使命》,http://www.chinanews.com.cn/2003—09—23/136/237.html

[4]刘长乐:《共同发展,华人媒体的使命》,http://media.rednet.com.cn/manage/show.asp?id=345700

[5]刘长乐:《光荣与梦想》,《凤凰周刊》第134期。

[6]《唐人街》专题,http://www.phoenixtv.com/home/zhuanti/fhxd/trj/jlpjsc/index280.html

[7]杨媚:《荣获中国纪录片学术奖特别奖电视片〈唐人街〉收视高企》,《深圳特区报》2004年1月14日。

[8]刘泽彭:《家中走天下 枕边看异乡》,《凤凰周刊》第134期。

[9]至墨:《〈唐人街〉2004再出发》,《凤凰周刊》第134期。

[10]晓荷:《华人面谱:龙应台之华丽转身》,《凤凰周刊》第4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