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理:潜在生产力的真谛

管理:潜在生产力的真谛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管理是潜在的生产力[1]自1968年学校毕业后,本人一直在船舶行业的几家船厂里工作。根据韩国专家所提供的管理经验,在企业内随着管理层级的提升,越是管理职级高的领导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的要求越高。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即企业能根据市场需要,与时俱进地推出新的产品和新的生产管理模式。

管理:潜在生产力的真谛

管理是潜在的生产力[1]

自1968年学校毕业后,本人一直在船舶行业的几家船厂里工作。从在车间里做钳工开始,经历了不少岗位,亲眼看到了40来年的企业变迁。企业在变化、变革和发展中,我曾参与过企业的不少管理工作,有些是我策划并组织实施的,有的还算有点味道,实践使我感到管理的含义和重要。本文是我对企业管理的粗浅感悟。

企业竞争最终较量的是管理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近一年来,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转折,中国经济面临严峻的考验,对航运和船舶行业影响巨大,造船企业前几年抓市场、插船,只要把船交了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市场比我们预料的要严重得多。困难能够激活麻木,困难能够调动管理的智慧。现在是到了靠我们的真功夫的时候了,这个真功夫就是低成本,而低成本是要靠强化管理得来的。中国的造船企业已经融入到全球化浪潮,大型造船企业是外向型企业,美国次贷危机、实体经济下滑、航运指数下跌、国际汇率波动对船舶企业的影响极大。要想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从航运老板手上拿到新的订单,靠的是企业的品牌、管理、服务和文化,靠的是低成本、短周期、质量好,一句话,靠的是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强化管理不是什么新的话题,也不是轻松的话题,这是一项艰巨的系统管理工程,强化管理,挖掘企业潜在的生产力,已经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紧迫任务和现实选择。

管理进步取决于管理者的理念、责任和能力

在同样的外部环境、同样一个行业,有的企业经营得好,有的企业不那么好;有的企业管理相当有水平,有的企业管理很一般,有的企业管理仍然很传统。在同一个企业内部、同样的管理制度、同样的公司领导层,但在不同的部门,管理的差异也是明显的,有的仅仅满足于完成生产任务,有的经常发生一些安全或质量事故,有的单位员工流动很多,也有的单位人员稳定,管理得井然有序,走进他们的生产工场,清洁、整齐、规范、温馨,给人以一种现代文明感觉。部门的员工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心情舒畅,感到自己所在的单位管理有层次、有一种自豪感。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差异呢?据我多年的观察和思考,主要是因为一个企业或者一个部门的主要管理者,他们之间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的差距。凡是仅仅满足于完成眼前任务、生产当量、上级的考核指标,而缺乏管理意识的管理者,还有那些自我感觉良好、不重视学习的管理者,在他们任职的时间里,这个单位和部门的管理是很难有进步的。这就涉及一个企业管理干部的素质问题。我认为企业的管理者不同于党政机关公务员的素质要求体现在对党的忠诚和不折不扣地执行政策法规,而企业的任务是要创造财富,企业是要用尽量少的资源创造尽量多的财富,所以企业的管理干部一定要有创业的激情、要有创意、要有很强的管理意识以及从实际出发动态的整合资源,不断地调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能力。显然,仅有高的学历文凭、仅有专业经历、仅能在嘴上说些新的管理词句,或者擅长向上写报告的人是很不够的。根据韩国专家所提供的管理经验,在企业内随着管理层级的提升,越是管理职级高的领导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的要求越高。

管理是一件细活,管理需要时间,管理要有一个过程,甚至很长的过程。管理者要有宁静的心态,需要用心用脑去管理,那些求进步心切、心态浮躁的人,除了作秀,他们是没有心思,也没有兴趣做管理工作的。经理就是经营和管理,所以,选拔那些懂经营、会管理、有情商、善沟通、心态平、人大气、熟知企业运行内涵的管理型干部,放在企业的主要岗位,实在是太重要了。

管理的关键是把细节做到位

回顾多年来的实践,在管理方面我们学习的也不少,许多企业曾多次派人到日本、韩国学习,到兄弟单位学习,我们在每年的各种会议上也没有少讲管理。但是,那种抓管理往往是满足于一般号召,笼统地提些要求,实际上决心不大、责任不清、标的不明、得过且过,仅仅是说说而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能说管理没有进步,但多数企业没有质的进步。现在看来,凡管理工作首先要明确我们所要达到的管理目标,做到目标明确,并要把目标细化为若干具体的标准,标准也要明确,并尽可能把标准数据化,同时,管理的责任必须明确,做到管理责任人格化。管理的关键在于把细节做到位。企业是微观经济细胞,企业就是细节,企业就是要把人们熟知的一些东西经过一丝不苟的工作付诸于实施,我们与先进国家管理的差距往往是细节方面的差距,细节管理不到位,现代化管理永远只能是一种愿望。管理要细化,一定要把一件件事情都规范化、标准化,再把这一件件要做的看似小事的责任落实到作业区,落实到相关班组和操作员工,把一件件细小的事都做好做到位了,基础管理工作才算夯实了,现代化管理才有提升的基础。可见,细节的重要,在细节中见功夫,技术水平和管理素质都在细节中展现,细节到位才能展现出管理的水准和品位,这就叫做,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管理的重点在创新

企业是把资源变为财富的经济组织,发展是企业的硬道理。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即企业能根据市场需要,与时俱进地推出新的产品和新的生产管理模式。这种能力的关键在于对市场的把握、企业创新能力和对传统思维的超越。外高桥造船公司对创新是重视的,也是花了力气的。公司先后成立了研发部、信息部、科技管理部、工发研究室,注重抓住市场机遇,适时地推出了17.5万吨好望角散货船系列和10.5万吨阿芙拉型油轮系列等多种船型,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现代管理的重要标志是信息化,为了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实现船舶设计、制造、物资采购和管理信息的有机集成和优化运行,自2003年始,公司引进韩国CIMS系统,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信息化系统,形成了一支信息化队伍,提升了数字化造船技术水平,为提升造船总量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平台。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如何造船比造什么船更有意义。近几年来,从事工法研究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做了许多工作,采用新工法和新工艺,为缩短造船周期和降低成本创造了条件。天下大事必做于精,随着社会的进步,必然要求企业要实施精细化管理。2008年初,公司适时地成立了精度管理部,并聘请了资深专家担任部级领导,培训和组建了精度管理队伍,制订了实施方案,强化对造船全过程的精度控制,经过近一年的实践,精度管理成效开始显现。应该说,创新和管理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永恒主题。

管理的核心是全员参与、以人为本

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就是人的企业,企业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对象是人,离开了人而侈谈管理,管理就始终落不到实处。一家近万人的大厂,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企业管理必须全员参加,企业与员工是唇齿相依的合作关系。凡企业要做的重大管理工作,管理要求和标准员工必须都知道,企业需要员工做到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和量化的标准,形成从经营层、管理层、执行层到员工操作层畅通无阻的管理链,这是企业做好基础管理工作和不断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过去我们常说企业管理重在理财,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企业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财富最大化,企业管理是围绕着价值流的管理。现在我们还要强调的是企业管理要重在理“才”,不断挖掘企业的内部人才,提高人才素质,给员工一个感觉不错的心态和为各层次人才提供参与管理、展示才华的舞台。不断激发员工参与管理的兴趣和激情,让员工成为管理工作的主角,把做好每一件事看成是自己的事,哪怕是工作完了清扫场地这样简单、枯燥的重复工作,都能够坚持做好做到位,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的工作和行为负责,从工作中得到乐趣,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管理要持之以恒离不开机制的支撑

过去,我们对许多管理工作都是下了工夫的,有的也是做得不错的,但有许多工作还没有做到位,有的未能坚持下去,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我们还没有形成管理体系,管理不严,缺乏必要的机制支撑。凡管理工作必须把它视作一个体系来设计、来建设,并不断地进行完善。尤其重要的是,一旦形成管理制度,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动真格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管理必须严格,带不得半点情感色彩,绝不能心慈手软。以现在的观念来看,泰罗和现代管理时代的许多做法确实有些苛刻甚至残酷,但那样做是对的。多年的管理实践证明,生产制造型企业要想做到安全生产、质量可控,需要迈过严格管理这一关,过不了这一关,安全、质量、“5S”、精细化生产等管理永远都上不去。这就需要树立管理必须从严的理念,凡管理制度一经形成必须严格督察,而且需要通过奖惩机制来体现。管理工作做得好坏不一样,使执行层和操作层从他们的切身利益中感受到:只能做好这些管理工作,做好做坏与自己的利益有密切关系。用利益机制来保证管理工作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www.xing528.com)

管理是生产力

人们知道,创造财富需要资本、需要资源、需要技术、需要人才。一座大型的现代化船厂,需要有现代化的造船设施,同时,更需要有现代化的管理相匹配,无数事实证明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是生产力。有人说管理是一座金矿,永远也挖凿不完,因为管理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以外高桥造船公司为例,自公司创办以来,遵循企业运行规律,始终把企业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步规划设计,把造船提速和管理提升作为每年的中心任务同步推进,公司管理层比较务实,坚持每年有管理课题,每年管理有进步。由于管理的进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自2003年开始交船至2008年的六年间,造船总量逐年增加,造船周期逐年缩短,能源消耗逐年降低,每修正吨位工时量逐年减少,详见图一至图四。

图一 2003~2008年SWS造船总量逐年提升

图二 SWS175/177KBC单船建造总周期逐年压缩

图三 SWS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逐年下降

图四 SWS每修正总吨工时数逐年减少

SWS造船总量从2003年的50万载重吨增长到2008年的466.11万载重吨,自2005年开始连续四年造船总量居全国首位。

公司每年都提出缩短船坞和码头周期的目标,并开展劳动竞赛,17.5万吨和17.7万吨散货船建造总周期从2003年的年均587天缩短到2008年的年均258天,下降56%,2008年H1091船在建造过程中达到最短建造总周期仅234天,最短船坞周期39天、码头周期41天。

2009年每修正总吨工时数目标为23.8小时每修正总吨,力争达到23小时每修正总吨。

钢材利用率也由2003年的80%左右,提升到如今的90%以上,企业的经济效益逐年提升,这一切都是抢抓市场和实实在在抓企业管理的成果。

管理的高境界是管理文化

管理是一种文化,企业文化好像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客观存在的,管理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好的管理文化应成为员工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行为习惯。文化是一种素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尊重人、发展人,尊重人就是对人平等、关爱、理解、宽容;发展人就是给人以学习、培训的机会和工作的平台,实现人的各种权益和利益。人是有感情的动物,理者,道理也。理要靠感染,即要激起人的思想情感,感染力不是靠高腔大嗓,更不靠位高权重,而应给人以信息和道理,给人以美的享受、智的启迪。这样做了必然使人内心生出一种动力,使他们能够发自内心地去拼搏、去创造,这种管理文化能不断地激发和培育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内在动力。要加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把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企业管理流程和制度建设中,着力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职业精神,形成浓厚的管理文化氛围,营造人气旺盛、亲情浓浓、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在和谐温馨的环境里员工才能愉快地工作,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员工能随时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接受,潜移默化地转变着人们的观念,自觉地进行精细管理、精益生产,逐步摒弃传统的陋习和农耕文化的影响,实现由自由状态向自觉状态的转变,让现代工业文明成为员工的行为习惯,实现由目前管理还比较粗放向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高效化的转型,始终沿着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的目标向前迈进,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打造出中国特色、船厂特点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全面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谱写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注释】

[1]本文刊登在中船科经委主办的《唯实》(第2期)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