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练“马步”下功夫 外争市场谋发展[1]
今天,我们在东郊宾馆成功举办了SWS第八届发展论坛。首先,我要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演讲,感谢胡金根总经理介绍的管理理念和宝贵经验,感谢公司的各位管理者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演讲,感谢所有与会者的积极参与。这是一次在特定的国际环境下,在中央提出一系列扩大内需各项措施的形势下,贯彻落实11月22日温家宝总理来外高桥造船公司视察时的讲话精神,坚定信心,化危机为机遇,是一次共商船舶发展大计的盛会。会议开得很成功,让我们对论坛的成功举办,对各位专家、学者和管理者的成功演讲表示热烈祝贺和衷心感谢。
危机正在蔓延 影响开始显现
这一届发展论坛是在美国金融风暴后的特定环境下举办的。世界正面临多事之秋,自去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美国金融市场出现百年未见的危机。这次危机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危害程度大,金融恐慌正在向全球蔓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这是美国经济长期过度负债的结果。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从不列颠王国手中接过了全球指挥棒,美联储成为事实上的世界央行,它可以自由地印制美钞。美国发债,全球买单,成为一种事实。
美国过度消费和亚洲国家过度储蓄是这次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中国人不舍得花钱,把钱存在银行里,中国人的平均储蓄率高达46%左右,而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是借钱消费,他们几乎没有储蓄的习惯。近几年,美国人税后收入的储蓄率低于1%,储蓄不足就要借钱,借债的方式不断花样翻新。所谓次贷危机,就是由于美联储肆意增加货币发行量,货币太多了,商业银行把贷款贷给了不合格的客户,甚至实行零首付,借款人不还也无所谓,商业银行也觉得风险高,就把这些次贷打包,做成债券,然后卖出去,把风险转移出去。金融市场的一系列创新,使不断借钱成为可能。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居民家庭负债13.8万亿美元,美国国家负债突破10万亿美元,美国金融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竟达到GDP的40%,华尔街的从业人员可以获得天文数字的薪酬和奖金。金融创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问题出在只有创新没有监管,使泡沫延伸,这就是华尔街的金融魔法,一群疯子引发了一场火灾。究其深层原因,来自美国政府的贪婪和民众不断膨胀的贪欲。数千年来,世界经历了一次次的资产泡沫,但人们还是一次次地为泡沫散发出的迷人芬芳而折服,当市场好的时候,人们往往变得更加乐观,他们相信好日子会继续,而这种乐观的情绪本身又会对市场价格造成影响,当价格上涨的时候,人们总是相信价格还会走高,会有人愿意出更多钱买走它,但最终泡沫难以为继,所以说泡沫来自于人性的贪婪。
由于中国是一个没有完全对外开放的金融体系,人民币在世界上还不能够自由兑换,金融危机对中国直接影响不是很大,但间接影响不可低估。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正在蔓延,正在跨越虚拟经济的范畴,开始拖累实体经济,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中国经济的外向型性质,决定了我国在这场危机中不可能“独善其身”,而必然要面临严峻的挑战。这种影响已经或将会通过贸易渠道逐步显现,来自美国和欧洲的订单会随那里的经济衰退而减少,波罗的海的航运指数大概下降了90%,航运公司的运费已大幅下跌,必然要影响到造船行业。金融危机在人们心理上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投资者和消费者对未来经济不确定的担心,既不可控也不可预期,市场信心的崩溃或金融恐慌正在全球金融市场蔓延;而信心是金融体系的根本和基础,如果没有信心,谁也不敢在市场上交易,从银行到每个人都捂紧自己的钱袋子,资金停止流动,金融就丧失了它的基本功能,这是最可怕的事情。
增强市场意识 适时抓住机遇
温家宝总理指示我们,危机的后面就是机遇,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化危机为机遇。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来说,确实是“危”、“机”并存,只要我们充分准备、沉着应对、趋利避害,就能转“危”为“机”。如果说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亚洲大国,那么,这一次金融危机有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这从10月份在北京召开的亚欧45国首脑会议和胡锦涛主席出席11月15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20国国际金融首脑峰会可以得到证实。
2008年召开劳务管理工作会议
始于2004年的航运和造船业景气周期,使航运业盈利颇丰,造船业红红火火,大量民营资产蜂拥进造船业,近几年造船能力盲目扩张,已使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隐患。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环境不利变化,经济发展速度趋缓,运力减少,一些航运公司因银行缩紧银根和拒绝签发信用证,借贷无门、运价过低,航运指数一路狂跌,使许多航运公司难以支撑。这样的外部行情,使造船企业的日子难以乐观,已有一些中小船厂如坐针毡。世界市场是复杂的,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今后在造船企业中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故事是难以避免的。尤其是世界上银行资产缩水,遭受重创情况难以预计,航运市场形势严峻。所以,造船人应做好充分准备,应付危机,准备提前过冬。
危机亦是机遇。一个有能力的国家,一个有能力的企业和有能力的人,才有机遇。全球经济的动荡走势,对有准备的企业来说是一次机遇,造船火爆时,原材料价格一路狂涨,如今,由于金融危机,钢材价格一路下滑,企业成本下降,对于手持订单充足的企业而言,是一次很好的机遇。当一些船企难以为继时,也是优秀企业实施兼并和重组,优化、扩张资源和能力的时机,当然也是吸引高端和骨干人才的好时候。还可以利用经济下滑、原材料价格下降之际,加快对有市场和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优胜劣汰”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法则,企业必须有在挫折磨难中成长的心态,在动荡调整中大浪淘沙,在逆境中寻找机遇,知难而上。
练好“马步”稳健发展(www.xing528.com)
世事复杂,市场多变,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温家宝总理要求我们不仅要应对当前的困难,而且要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正确的思想认识,是实践行动的先导。企业发展应走注重“内功”的发展思路。在我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亲身经历过与金融动荡有关的两件案例,可以说饱尝了酸、苦、辣的味道,终身难忘。
一件事发生在20年前,即1988年,正值国际船市最萧条的时候,江南造船厂为德国某航运公司建造两艘可装载4000辆小汽车的滚装船,实属重大新产品。这两艘船成了百年船厂难以咽下的“硬骨头”,难在三方面:一是船的结构设计复杂,工厂对技术规格书没吃透,对国外规范和船东的特殊要求不熟悉。当然,江南造船厂靠自己的综合实力和拼劲最终啃下了硬骨头,船是交出去了,但所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二是船东要求苛刻,仅对钢板切边要“打光磨平”四个字,驻厂代表戴上白手套去摸,其工作量之大,成本之高难以想象;三是汇率风险损失惨重,工厂与船东所签船的合同以美元计价,而从欧洲和日本购买的材料、设备以马克和日元计价,当时无任何保值手段,眼看着马克一天天不断升值,工厂支付设备款折算后的美元金额比预算增加了一大块,工厂损失惨重。这一年,百年船厂发生了建国以来企业历史上第一次巨额亏损。记得当年9月,我随同赵福生厂长去北京向中船总公司领导汇报,说到工厂可能要发生亏损时,着实让当时的胡传治总经理一夜没睡好觉,在行业内也总感到有抬不起头的感觉。在这种环境下,促使企业下决心狠抓管理。我作为当时工厂的总会计师,组织管理人员到上船、沪东、中华等兄弟船厂学习如何抓成本管理,组织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给全厂工段长以上干部上课,差不多花了两三年时间,逐步形成了由项目经理牵头,七师(七位主管)负责制的目标成本编制、下发、控制、反馈、分析的管理模式,并在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了《目标成本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书作为教材。
十年前,适逢东南亚金融风暴,持续低迷的国际船舶市场雪上加霜,对中国船舶市场造成严重冲击。江南造船厂正在建造四型18艘技术含量较高的船,由于航运市场不好,运量大幅减少,运价大幅下降,船东不想要船,自然会提出许多苛刻的要求,甚至故意刁难,达到延期交船的目的,对船厂而言,延期交船的代价是沉重的,而一批船的延期交船更是惨重的。由于延期交船,使本该在两年内完成的造船量,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才艰难地完成。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条条船遭脱期罚款,脱期最少的两个月,最多的近两年,由于延期交船,工厂将增加巨额的制造成本;由于未能按期交船,工厂不得不请求银行展期贷款,从而承受巨额的贷款利息;由于船不能按计划出船坞,工厂不得不四处外借船坞而支付很贵的船坞费;同时还得按国际价格支付相当高的外商服务费;尤其是由于脱期,每船都得按日支付巨额的罚金。以上五项支出加起来达数亿元。那几年,工厂的经济总量还不大,当时所承受的经济压力是巨大的。
由于航运市场不景气,百年船厂在一年多时间未接到新船订单,企业的资金流发生严重困难。7.6万吨散货船的船价由3350万美元跌到2000万美元以内。为解决企业后续船开工和融资题材问题,不得不在1990万美元/艘时,签下4艘船的订单;而且船东的付款条件十分苛刻,每个大节点仅能收到2.5%,直至交船时仅收到船价的10%,其余为延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传递市场信息,并把市场压力分解到企业内部的中层管理者,当时下决心紧缩成本,对制造成本和采购成本指标各压缩20%。由于形势所迫,加上大家齐心协力,努力强化管理,其结果无论是采购成本还是制造成本,实际上都下降了近22%。尽管船价较低,每条船还是有几百万元的毛利。可见,管理的潜力是很大的。可以说,严峻的市场形势正是抓管理、练内功的极好时机。
外高桥造船公司自创立至今才九年,刚刚度过艰难的创立期,造船总量和经济总量逐年由小到大,在开始生产的起步阶段选择大批量的散货船和油船无疑是正确的,它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从企业发展的轨迹看,创业难守业更难,大企业要有大胸怀、大智慧。今后,我们要更加关注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致力于整个产业链的提升,使整个产业链不断往高端走,开辟更大的市场。近年来,公司狠抓基础管理,2008年还突出工时效率管理和精度管理两大课题,聘请了管理专家,培训了专职人员,研究制订了相关管理文件,初步建立起管理框架,各级管理者都相当重视,积极探索,每月都有交流和汇报,经过大半年实践,开始取得了初步成效。这是两项涉及企业最基础的管理工作,需要实施推进管理的激励机制,加大管理者和员工与管理效果的关联度,继续下苦功夫,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努力使精细化成为全体员工的工作习惯,高效率则是企业管理所追求的工作目标。
大家都知道,财富是人创造的,船是工人制造的,人是最宝贵的资源。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需要不断地学习,企业应是学习型企业。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注重培训,亦取得了很好效果,但往往急于让新员工尽快上岗,培训深度不够,在培训方面,我们与宁波三星有差距。一个以近万名农民工为主体的造船企业,与要建造世界一流船舶产品、要达到21世纪中国造船工业文明的现代管理水平差距还很大。我们唯一的措施是强化培训力度,营造企业文化,可采取两级培训方式,努力使带有很浓农民习惯的一般劳动力向熟练技能型的产业工人转化,逐步建设成一支训练有素的、高度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现代造船员工队伍。
完善计划系统。进一步增强策划和计划意识,努力形成公司经营目标与研发、设计、生产设施、采购、人力资源配置、生产总量和流量相匹配的计划系统,不断提高计划管理水平,使计划成为企业生产和各项工作的指令。大家都看到,由于造船总量的不断扩大,船体分段总量增多,公司生产场地越来越紧,我们要学习南通中远川崎船厂的管理经验,要通过即时生产方式,实现生产的同步化,实施拉动式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停放和搬运时间,逐步做到“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做到节拍生产,向计划管理要场地要效率。
优化物流管理。对造船企业而言,一般情况下,采购成本占成本的60%左右,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极大。前几年,航运形势好,船来不及造时,材料紧缺,配套滞后,当时能抢到紧缺资源是最重要的。现在行情变了,管理思路必须要变,既要保证生产所需物资,更要确保合适的采购成本,压缩储备资金,实施定置管理,优化物资流程,是企业重要的管理课题。
人世间,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经济社会,都是按规律和周期运行的,适者生存。年轻的外高桥造船公司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一些风风雨雨的考验。造船人有信心、有能力战胜金融危机。作为一家成长型、外向型企业,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需要有全球的视野,要有预见力和应变力,要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应该看到,公司离现代科学管理还有不小的差距,管理团队的素质、能力、水平还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管理成本还有较大的压缩空间。面对国内外诸多不可测因素,需要管理智慧和应对技巧,企业的经营和运行机制还应更加灵活,企业首先要实现的是思想观念上的现代化,只要我们遵循企业运行规律,不断激发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整合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运筹帷幄,科学地组织经营、管理和生产运行,我们就能够自由地迈开大步,在世界市场做更多的事情,实现企业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更大的辉煌。
【注释】
[1]本文刊登在《船舶经济贸易》(2008年12月总第138期)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