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企业的核心是创造价值[1]
“外高桥”是一家新的企业,已走过四年的历程。基地的一期工程建设按期完成,并做到了建设周期一天不脱,总预算一分不超,建设者一个不倒,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003年,公司按期交付了两型3艘共50万吨船,突破了上海开埠以来造船单船吨位不超过10万吨的历史记录,所建造的船舶得到了船东的一致好评,从而扩大了“外高桥”在航运界的知名度。当年,企业又赢得了20多艘船的订单。企业经营的开局是好的,企业的经营者和广大员工在风风雨雨的造船实践中逐步成长、成熟起来,开始形成了“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可喜局面。今年,企业已进入批量造船的新阶段,现在的问题是,不仅要按期把一条一条的船交出去,而且要努力创造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回报
人们为什么要投资?投资是为了要获取丰厚的回报。为什么要办企业?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皆是熙熙为利来,攘攘为利往,说到底无非是因为有利可图。“外高桥”的五家投资者,所以愿意出巨资作股东,是看好新创建的造船公司未来有较好的投资收益;公司的经营者,所以愿意来就职,是因为看好新企业的新机制,在事业上有发展空间,经营者特殊的智力劳动价值能得到相应的认可;数千名从业员工从五湖四海的十多个省市、几十所高等院校、百余家企事业单位来到“外高桥”,同样是看好新的造船企业有好的工作环境,并希望能得到一份较高的工作报酬,以维持个人和家庭的正常生活,或提高一点生活的质量。就是说,无论是投资者、经营者还是劳动者,三者对企业的要求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追求丰厚的回报。在投资回报方面,南通中远川崎船厂作出了好的榜样。我曾两次去南通中远川崎船厂学习,给我的感觉是:它是目前中国最好的造船厂,与我所见到的日本船厂,很难说有多大区别。我始终比较注意的是,无论是该厂经营者的介绍,还是该船厂的下级主管领导,并不在意要造多少吨位的船,也很少听到该厂要成为世界一流船厂云云,但是令我惊讶的是,该公司的平均销售毛利率已达到20%左右,而且年盈利水平已超过1亿元,这样的真金白银,不得不使官员和企业家重新审视造船是低利行业的论点。
一家正常经营的企业,作为纳税人要给政府以纳税贡献,要给投资者以丰厚的回报,要让经营者的管理价值得到实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员工命运与企业的紧密关联度被前所未有地放大,每个员工更多地从经济视角关心、审视企业,希望企业能成为自己的财富家园。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已成了政府、市场所关注的焦点。企业也是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者利益的结合点,一家好的企业会给国家带来富强,给市场带来活力,给职工带来利益。
管理企业的轴心是提高绩效
效益是企业的生命,效益的实现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价值管理是贯穿企业所有管理的轴心,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价值管理既是一个做不完的课题,又是一座挖不完的金山。管理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效益,企业管理的本质是管理成效。
19世纪,泰勒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工作,找到最有效率的做法,影响了许多企业;1980年,波特的《竞争策略》一书提出价值链的观点,使经理人将企业和供应商的活动看作增加价值的过程,因此,没有产生价值的活动就可以剔除。企业中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由经营者和劳动者操纵,使用生产资料通过劳动创造了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是创造财富的价值增值过程。本公司由于刚刚创办,理财尚处于起步和不断完善阶段,在建厂阶段,公司理财较多地注重资金的筹措和控制使用方面,随着由建厂转入造船并逐步进入批量造船阶段,理财已进入全面预算和目标成本管理的新阶段。
企业是现代社会独立的经济组织,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直接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本公司倡导“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就是要形成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由“被动执行型”变为“主动参与型”,形成相对一致的价值观,使管理层的计划、愿望能够变为执行层的行动,使公司计划和各项经济目标得以实现,经济管理的本质就是要逐步建立起一种好的机制,使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要负起自己的经济责任,使每个员工的工作都能与自身利益相关,感受到多花一元钱都对自己有影响,新创造的价值都对自己的利益有好处。
传统国企的缺陷之一是不创造价值的岗位太多,许多有能力做事的人往往不在直接创造价值的岗位上,而不少素质不高的人却在重要岗位上做事,并不断地做错事。由于事实上官员对企业还是干预过多,也由于诸多历史原因、体制原因和情感因素,往往并不是最具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经营企业、制定决策,许多情况下,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不管是自觉的还是违心的,事实上还是以顶头上司的意图和脸色行事,时不时会偏离以效益为轴心的轨迹,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市场环境下,管理现代企业,既要有新的思维和新观念,又要掌握现代管理技巧,企业管理的难度更多地在操作层面;管理必须从小事和基本功做起,一件一件小的事情组成了管理的全部内容,因而,管理工作只有做到丝丝入扣,哪怕是一度电、一根管子、一只螺丝也不放过,科学地细化再细化,把一些基本的东西做到位,管理才会行之有效。
企业理财的核心是降低成本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本质上是进行着以钱生钱的实践,其经营结果,应当是创造价值,使价值升值。企业理财是关于企业如何创造价值的学问。凡企业只要生存,就要筹资、投资、经营、生产、销售,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伴随着资金的运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就是资金的筹集和运用的过程,即企业的理财过程。
企业效益体现于收入和成本之差,创造企业效益,就是要从增加产出和降低成本两个方面努力。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一般企业很难左右市场价格,而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企业增加收入要受到外在环境的限制,而节约成本,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可见,降低成本比增加收入是更现实的选择。成本高低决定利润多少,因而追求最大利润就意味着追求最低成本。(www.xing528.com)
成本管理是制造型企业理财的主体内容,企业内部的成本包括产品制造成本和期间成本两个方面,所以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包括制造成本和期间成本两个部分。降低成本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既有观念问题,又有技术问题,还有管理水平问题,涉及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调整,触及到企业各部门的每一根神经,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建立成本控制体系,不断地提升管理,不断地挤压成本,应该说成本指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由于降低成本涉及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各个环节,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因而降低成本的管理实际上是企业全过程和全员的事。人是理性的自利主义者,在经济活动中每一个人都是天然的经营者,大部分员工在家庭中都是经济学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和经济利益主体重组,强化了人们的个体意识和对自身利益的重视与追求,追求利益结果最优化、付出最小化是一般人选择行为的普遍规律,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是:每个个体的人都会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争取自身的最大利益。如果企业的管理者未给员工提供选择最佳工作和相匹配的效益回报,那么他们必然选择付出最小和不负责任。而不允许劳动者谋求利益的经济活动是不可能长久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员工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基本推动力。这就需要实实在在地建立起“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
“外高桥”已拥有世界一流的造船设施,就是说企业已使用了高成本的硬件设备,那么如何才能在世界船舶市场竞争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呢?在固定成本已经确定的情况下,缩短造船周期、增加产出,充分利用固定资源,用低于社会的平均成本生产出同样的产品,或者用同样的成本生产出比别人更多一点、更好一点的产品,不断增加企业的现金统量,才有可能取得高于同行其他船厂的收益。新企业在建章立制的起步阶段,更需要迈过严格管理这一关,努力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上下工夫。员工们固然也希望造出更多吨位的船,但更加需要的是多出效益。
创造价值的源泉来自员工的知识和技能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重要论述,含义非常深刻,我们要充分重视价值规律在微观经济运行中的杠杆作用,运用市场手段调动社会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企业所用,整合生产要素,努力提高企业重要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业务,激励劳动者高效地工作。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有四个环节:
经营源。即本企业生产的商品拿到了接近市场上限的价格,这是企业利润的重要基础。这就需要经营者能综合研判市场走势,比较准确地把握市场行情,适时地拿到接近市场上限的合同价格,为企业经济效益奠定基础。经营人员是企业中的精英,需要有很高的素质和商务谈判的智慧,有很好的市场诚信度。
技术源。即符合功能而成本最低的技术设计,这是创造企业利润的关键。技术图纸是企业采购和制造的依据,有相当大的经济含量。企业技术主要是应用技术,技术质量取决于技术知识,企业技术是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技术人员不仅要懂技术,同时也要懂经济,了解市场,技术源是企业提高效益的关键。
采购源。即符合功能而又廉价的外购成本,这是降低企业成本的重头。以船舶企业为例,外购成本约占产品成本的60%,采购环节的效益在于要适时地从供应商那里买到价廉物美的器材,取决于供应商的选择和采购员工的商务谈判经验,在买方市场的氛围下,应充分发挥买方的“皇帝”地位和批量采购的优势,采取招投标方式,拿到最理想的采购价格,把握住成本的大头。
制造源。即努力做到商品建造周期短、质量合适、劳务成本低。商品的制造环节相当大的多数是在本企业内完成的,降低制造成本与企业中的多数员工有关,合理的制造流程,高效的生产组织和制造员工的技能是创造制造利润的来源。
综上所述,企业利润来自经营、技术、外购和制造四个环节,而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运行活动,都是由员工完成的。因此,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员工的劳动是产生企业利润的源泉,而创造价值的多少取决于员工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积极性的发挥。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制造企业里,员工的技能比知识更重要。可见,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如果没有劳动和劳动过程,新的商品就不可能产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在企业中如何利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促进微观经济运行和企业发展,如何向管理要效益,我们需要认真地学习、思考、研究和积极地探索,不断地实践和总结。
【注释】
[1]本文是作者2004年3月10日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一届四次职代会上的讲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