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南重工上市五年:管理真谛实践

江南重工上市五年:管理真谛实践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资产重组和剥离,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股本最终确定为13201万股,其中国有法人股为7201万股,占总股本的54.55%;社会公众股为6000万股,占总股本的45.45%。1997年6月3日,“江南重工”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总经理王荣生、副总经理酆炳林参加了“江南重工”上市的开锣仪式。

江南重工上市五年:管理真谛实践

江南重工的五年上市之路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到南方巡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号召人们解放思想,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当时,举国上下都在学习小平同志的讲话,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心里琢磨着是否也可以做些事情。大约是在1992年6月份,我与当时的厂财务处长赵思棣商议,我们是不是也试一试,争取办个信用社,成立个会计事务所,搞一个上市公司,开一家证券交易所,并以厂财务处的名义向厂里写几份报告,这些报告很快得到了厂领导的批准。

1994年初,我组织了部分管理人员去广州向广船国际学习取经,学习他们如何作上市前的准备工作及上市的全过程。还组织过向上海浦东不锈股份公司、上海港机股份公司的学习,并多次组织股办的人员去北京,向国家体改委、经贸委的有关领导汇报,争取得到国家的支持。

在筹备上市的过程中,有一位先生对我影响很大,他就是原江南造船厂企管办的马炳芳先生。1992年夏天的一个星期日(当时的江南厂星期三厂休,星期日上班),小马到我办公室与我告别,说他已调到黄浦区新世界上市公司任董事会秘书,告诉我上市圈了多少钱,开股东会如何热闹,并说,上市这一步跨出去就收不回来了,上市有可能是高兴一阵子、痛苦一辈子,我听了以后,影响深刻。1996年秋天的一个星期日,马炳芳又回厂里,我问小马“新世界”的情况,他说上市值得,好处很多,开股东会已有经验了。当日下午,我即召集林庆芳和施卫东商议(因1992年成立的股办,成员已发生变化,当时的财务处长赵恩棣已到高雄信用社任主任)。我们三人商议后,当即写了一份股份制办公室的调整名单,即刻得到了陈金海总经理和谢中全书记的批准。我们于当日下午三时半即召开调整后的新股办成员会议,启动上市方方面面的工作,并议定,争取半年以后成功上市。

一、上市的概况

19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很明确,就是要使一大批国有企业形成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我国经济主体的国有企业整体经营效益改善缓慢的状况,已引起全国上下的关注,传统的计划体制模式、历史包袱较为沉重、资产运转效率较低、负债率偏高等是国有企业共同的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盘活存量资产、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搞活企业的根本出路。如果说,开始于1980年代初的经济改革是把企业推入产品市场,为企业开辟了市场经济之路,那么,股份制改造,就是把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推入资本市场,为企业开辟了第二条市场经济之路。探索进入资本市场,是我们改革中面临的一门新课题。

1997年6月30日,江南重工承接的上海大剧院6075吨钢结构 大屋顶整体提升

江南造船厂从1992年就开始探索股份制改造之路,后由于受国家下达A股额度的限制而耽搁下来。1995年底,江南造船厂被列为国务院百家试点企业之一,改制为国有独资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探索多元投资结构、进行股份制改造奠定了基础。在船总的领导下,1996年11月,以船总财【1996】2030号文批准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部分股份制改造的总体方案并下达6000万股社会公众股的额度,从那时起,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独家发起人,以其下属的钢结构机械工程事业部为主体,通过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方式设立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始进行部分股份制改造工作。

钢结构机械工程事业部是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六大事业部之一,全面负责我公司的非船业务,下设金属结构、机械制造压力容器三个车间及管理、技术、财务、经营、工程、质检等六个职能部。在册人数1038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254人。1996年钢机部销售额达15823万元,近三年销售额连续以5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并形成了大型的生产规模,其设计、制造、安装能力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名列前茅。钢机部的主导产品为:大型钢结构工程、港口机械工程、各类压力容器及船用配件等。

公司成立了以陈金海总经理为组长的股份制改造工作小组,并确定了股份制改造工作中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及联系人。1996年11月25日,公司召开了“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筹备工作情况介绍会”,华夏、南方、申银万国、君安等四家证券公司来我公司听取介绍,并就我公司的股改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咨询意见。27日,获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准予我公司资产评估立项的批文。股份制改造工作进入紧张有序的上市前的准备阶段。

经资产重组和剥离,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股本最终确定为13201万股,其中国有法人股为7201万股,占总股本的54.55%;社会公众股为6000万股,占总股本的45.45%。经过半年的努力,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于1997年5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网发行,发行价为5.37元,超额认购倍率262倍,锁定资金761亿元,中签率为0.38083218%;扣除发行费用,共募集资金3.14亿元,锁定资金利息达1256万元。1997年6月3日,“江南重工”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总经理王荣生、副总经理酆炳林参加了“江南重工”上市的开锣仪式。开盘价为16.00元,最高价为19.87元,当日收盘价为19.17元,当日总成交股数44.4万手,换手率为82%,总成交金额7.79亿元,成交股数和成交金额均仅次于大盘股“葛洲坝”,列当日沪市第二位,成为那阶段新上市公司的佼佼者。

2003年,江南重工承接的国家大剧院钢结构工程正在建设过程中

二、成功的做法

1.“江南”的品牌和钢机部的业绩是股改工作的前提

近几年来公司利用百年老厂的品牌声誉、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大步进入非船舶机械产品生产领域,通过不懈努力,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集团公司下属最具发展潜力的部分。本次股份制改造就是以这一部分为主体进行的,拥有大型钢结构工程、各类港口机械、大型压力容器等三大主导产品,由于上述产品服务于交通运输、市政建设及各类化学工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显示了很好的成长性,是一个有市场、有质量、有效益、有声誉、有品牌的上市公司。

通过“八五”改造及经营开拓,公司已成为国内重要的钢结构机械工程基地。多年来,公司坚持以巩固发展大型钢结构件、港口机械、压力容器三大拳头产品为主导,在设计格局上走与专业设计院、国外公司联合的道路,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工艺水平,并注重预研开发及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运用。从而增加技术储备,增强市场竞争力。近三年销售额连续高速增长,1996年度销售额比1995年度增长32.39%;1997年度销售收入比1996年度增长63.65%。

2.转变观念是股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股份制是市场经济下一种较好的企业组织形式,对于像江南造船厂这样一个有一百几十年历史、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的企业来说,要进行股份制改造,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以市场经济的原则指导我们的行动:

(1)认真设计股改方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要发展,要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只有一条路,靠国家拨款。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改变了对国有企业的投资政策,采取“拨改贷”政策,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下国家对企业实行高利税、低积累政策,企业的自有资金普遍不足,在融资渠道单一的情况下,使得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高额的资金成本造成了“企业为银行打工”的现象,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www.xing528.com)

股份制经济为企业开辟了谋求发展的融资新路,组建股份公司,发行股票并上市,直接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运用资金,通过资本运作,把资产搞大。我们在设计股改方案时,从现有资产中划出最好的部分资产上市,表面上,似乎给社会股东占了便宜,实际上,由于轻装上阵、资产优质,有利于股份公司的快速发展,股份公司发展了,实现增资配股,资本不断扩张,反过来又可带动公司的发展。从广大投资者和证券界资深人士对“江南重工”的评价来看,我们的股改方案设计比较合理。

(2)精心设计体制。一个好的上市公司,成功上市只是第一步,如何实现体制到位、机制到位,这是股改方案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政府的下属,政府有什么部门,企业就设什么科室,企业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职能,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的需求就是企业的行动准则,股份制企业的管理机制必须符合上市公司规范要求,精简高效、适应市场经济,我们在设计股份公司的管理体制时,严格按上市公司的规范,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把众多的社会职能、辅助部门剥离出去,同时增加了上市公司必须的机构,如从事资本运作的证券部,上市公司规范所要求设置的董事会秘书等。

除了管理机构设置按上市公司规范外,还要求企业上市后按上市公司的要求设计人才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旧框框,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并通过上市公司的新机制带动集团公司新机制的形成。

3.领导的决策是成功上市的关键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正确的决策。在江南重工股份公司改制并上市过程中,始终贯穿船舶总公司领导和江南集团公司领导的正确决策,在诸如额度的争取、中介机构的选择、向其他政府主管部门争取批文等许多重大问题、重要节点上,船总领导都亲自听取汇报,指明工作方向,关键时刻亲自出场,协调各部委、各方面的关系;船总各职能局从深化船舶工业改革的大局出发,为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服务,及时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协调关系;集团公司领导更是亲自挂帅,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有关会议,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实践证明,“江南重工”股改工作完全实现了既定方案。

4.科学的管理办法是成功上市的条件

我们在股改工作中充分考虑到股改工作的特殊性,注重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按市场经济法则来选择和确定中介机构。股份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进行股改工作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我们在股改工作中,特别是在中介机构的选择过程中,充分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在股改工作一开始,领导就定下原则,所有中介机构的选择唯一的标准就是满足既定的筹资量,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1996年11月,在船总财【1996】2030号文下发后,我们马上开始中介机构的选择工作。1996年11月25日,我公司召开筹备工作情况介绍会,采用模拟招标的形式,邀请申银万国、南方证券、华夏证券、君安证券等四家国内大券商来公司听取情况,由上述四家证券公司按我们事先拟定的条件,在三天内提交“江南重工”股票发行上市计划书。在收到计划书后,我们对四份计划书作了认真的研究,共列出14个客观对比指标,科学分析,提供领导决策参考。经过一个多月的认真选择、比较,在报请船总领导批准后,最终确定了发行方案最佳的君安证券有限公司作为我公司的主承销商。

(2)严格按计划、目标和节点开展工作。股改工作是一项时间性、规范性要求非常严格的工作,时间就是效益,规范就是工作准则。按实现既定筹资量以及1997年7月1日以前上市的最终目标,倒排了严密的工作计划,细化工作日程到周计划表,甚至细化到日计划表。日常工作严格按工作计划进行,绝不影响既定的工作日程。最终保证了6月3日江南造船厂132周年厂庆之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3)妥善安排公司职工股的分配与运作。由于是部分股份制改造,公司职工股的分配是个难点,“粥少僧多”是矛盾的焦点。我们按党政工集体决策的原则,以稳定为前提,在法律与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妥善地进行公司职工股分配与运作,经过努力,在求得职工理解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公司职工股的分配,即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的每位员工每人400股,而江南重工的每位员工每人600股。做到了让全厂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都感到满意。

(4)注重舆论宣传,塑造江南重工形象。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形象塑造与宣传策划对公司股票发行、上市的价格定位将起很大的作用。我们在取得证监会批文后,及时制定了宣传策略,安排了一系列行家评论、形象塑造和广告宣传:“江南重工投资价值研讨会”——共邀请16位新闻界证券业资深人士参加,与会人士就“江南重工”投资价值的探讨、形象的塑造、概念的确立、改制的意义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企业形象塑造——为配合上网与上市,除在有关报刊上刊登整版的“名家指点江南、重工继往开来”的专题文章外,还在全国各类证券报刊上刊登述评文章和记者采访报道,安排各家记者分别采访船总王荣生总经理、集团公司陈金海董事长、江南重工总经理等并及时在有关媒体上刊登与播放,及时而准确地在广大投资者面前树立了“江南造船厂的精华、国家重大工程的栋梁、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江南重工、世纪动力”、“开创民族工业之先河,浇铸现代工业之基础”的江南重工的形象。从而使投资者对江南重工形成了浦东概念、国家重点工程概念、高技术产品概念、出口创汇概念等,超越了一般工业股概念和机械板块的位置。

根据发行与上市的节点,安排有关广告与宣传活动,共有6家报纸、4家杂志、3家电视台、3家电台分别刊登或播放祝贺广告。上市前后,安排锣鼓队上街,在上海7个中心点拉了19条横幅标语,放了11个大气球,宣传声势之大,是其他上市公司所不能比拟的。

(5)股办起了参谋和组织的作用。股份制改造与上市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程序性强、规范要求严格、时间要求紧的工作,参与股改工作的领导与兄弟部门客观上有许多不熟悉股票发行与上市的程序和法规,股改的工作机构——股份制改造办公室,在工作中及时主动地搜集有关信息,在工作过程中及时解决各类问题,需要领导决策的问题,事先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股办的倾向性意见,供领导决策时参考。起到了股改参谋和执行机构的作用。

在筹划组建股改工作班子时,充分考虑了股改工作对专业知识和人员素质的要求,挑选了一批具有现代管理知识的年轻人充实股办,组建以年轻人为主,老、中、青三结合的股改工作班子,注重发挥年轻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股改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整个股改工作班子,注重弘扬江南艰苦创业的精神,在整整半年多的股改工作中,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经常工作到晚上12点以后,除春节外,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硬是在半年多时间内,完成了一年多的工作量。股份公司顺利上市了,年轻人也在半年的股改工作中学到了通常要两年才能学到的知识。从超常规运转的项目中培养锻炼了一支年轻、精干、能干的队伍。

三、上市后的思考

江南重工的上市是资产运作的一次尝试,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筹集了3亿多资金。而上市后的关键在于管理机制要跟上,江南重工的上市不是目的,要通过江南重工的上市推动集团公司的发展,从而探索一条新路。走部分股份制改造之路,形成集团公司与股份公司间的资产良性循环。在保证集团公司控股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通过对股份公司扶持,实现股份公司的增资配股,从而在集团公司与股份公司间形成一个资产循环的通道。如此循环,实现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共同发展的目的。上市公司要不断探索高效的运行机制,同时通过股份公司的运作,推动集团公司的运行机制向更加适应市场的方向发展,为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探索高效的运行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