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资金紧张矛盾的对策[1]
资金历来被誉为企业经营的“血液”,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资金紧缺将是个长期问题。面对资金紧缺的严峻现实,我厂近年来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缓解资金矛盾,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不断化险为夷,保证了工厂的生产发展和正常经济运作。我们也深切地感到,资金越来越成为制约甚至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改造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经济要发展,资金要流畅。只有资金流畅,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再创辉煌。为此,提出下述建议。
1.营造新型银企关系,多方筹资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银行的支持,而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是银行的经营原则。为此,企业必须注重自身信誉,按期还贷,在金融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和信誉,逐步建立起一种互惠互利的新型银企关系,从而通过多方筹集资金,满足工厂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对资金增量的需求。
2.增强市场意识强化企业内部资金管理
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企业必须面向市场,适应市场,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周期,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好商品,为商品实现销售,及时回收货款创造条件。同时,企业必须眼睛向内,强化资金管理。其目标是从现金流量的角度,以企业资金流动的全过程为控制对象,采取切实措施,控制成本上升过高、费用占用过多等问题,并努力加速资金的流通速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最小资金量谋求最大效益值。
3.搞好内部挖潜,深化目标成本管理
资金,是个永恒的话题。企业比较现实的选择只能是:眼睛向内,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努力挖掘企业自身的潜力,西瓜要抱,芝麻也要拣。努力搞好内部挖潜,深化和完善目标成本管理,对主要产品成本中工、料、费的消耗进行动态控制,实施管理责任负责制,并将我厂目标成本管理推广到修船和主要非船产品,在改革中探索投入少、产出多的发展途径,增加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力求从根本上减少资金占用和费用支出,减轻资金的压力。
4.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应向“国家队”倾斜,实施重点保护(www.xing528.com)
有影响的国有大型企业,曾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在长期实践中,雄居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主导地位。建议银行对流动资金贷款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对符合产业政策、出口创汇、有经济效益的“国家队”,实施重点保护,其贷款的增加应与经济增长同步。对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企业,可试行每年核定一次流动资金贷款指标的办法。在新形势下仍可有选择地保留一度实施过的“双保企业”,即国家保证贷给企业所需的资金,工厂保证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并按章纳税,以确保国有大中型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企业与银行签订银企合作协议
5.金融改革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我国的金融改革进展顺利,但还未全部到位,应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的运行应逐步规范化,结算纪律要法制化,外汇改革要有利于促进出口创汇。例如,对出口船舶的预收进度款,实属暂收待付,建议应予保留现汇,用于支付进口设备和材料的用汇,待船舶交船后分别核销,并对净创汇部分结汇。这样做比较实际,有利于船厂避免汇率风险,保障其外汇资金的运转。
6.加快与国际金融接轨,允许有外汇偿还能力的企业直接向国外银行贷款
对出口创汇、经济效益好、有外汇偿还能力的企业,允许其与外国银行直接进行短期融资,加速与国际金融接轨。把国际资本吸引到国内,把国内资金投资到国外市场,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出口船舶,一般地说,外商按合同,在交船前仅支付船价的30%左右,其余70%在交船时一次付清,客观上造成企业在建造期内的资金紧缺。根据目前情况,美元贷款利率较低,为此建议在工厂完全有偿债能力的情况下,吸收部分国外银行贷款,一方面可以满足出口船舶建造中进口设备、材料的用汇,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支付人民币贷款利息的压力,弥补部分资金缺口。这也不失为缓解资金紧张矛盾的途径之一。
【注释】
[1]本文刊登在《上海会计》(1995年第8期)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