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楚橘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稻黄橘熟,长江两岸橘农忙碌非常,秋后都市的人们得以饱尝那囊厚汁甜的新鲜橘柑。
湖北是楚国活动的中心地区,盛产橘柑,其历史悠久,栽种之广,品种之多,质量之优,产量之大,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现在,生产橘柑的著名市县有29个,遍及全省,其中尤以宜昌地区闻名遐迩,1984年全区产量达52.22万担,占全省总产量的60%。据《湖北省情》载全省收购统计:1957年为1 100吨;1965年为5 400吨;1978年为4 000吨;1980年为14 200吨;1985年为53 500吨。
收购量的逐步增加与收购价的调高有密切的关系,刺激了橘农种植橘柑的积极性。价格也是逐渐提高,每100公斤1952年为13元,1957年为22.7元,1965年为26元,1978年为32.74元,1980年为36元,1985年为104.6元,收购量与价格同步增长。
橘柑是水果中的佳品,酸甜适度,价廉物美。杜甫曾居江陵,有“朱橘不值钱”的名句。橘柑含有丰富的糖类、维生素、蛋白质和脂肪。一般都是成熟后生吃,囊厚汁多,食易味美。还可制成罐头保鲜,酿制橘饼储存,酿制露酒。橘柑除食用外,橘皮干可作中药,化痰止咳;橘核、橘梗都可入药,治腰痛、疝气;橘叶可消肿散毒;就连橘瓤上的筋膜也可以治痰、滞经络、咳嗽、胸胁作痛等症。[30]
楚国中心的湖北之所以丰产质量优良的橘柑,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适应橘柑生长:土质含磷、钾肥较多,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适中,具备橘柑生长的天然条件。《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这故事在《周礼·考工记》、《吕氏春秋·本味》、《韩诗外传》、《淮南子·原道》均有记载,情节大同小异。江南为橘,江北为枳,都是一致的。
橘(俗写为桔)、柑、橙、柚等名称,极易混淆,古科学家已经正名。
徐光启《农政全书》:“柑一名木奴,一名瑞金奴,《农桑通诀》曰:柑,甘也;橘之甘者也。茎叶无异于橘,但无刺为异耳,生江、汉、唐、邓间。”[31]
沈括《梦溪笔谈》:“本草注:橘皮味苦,柚皮味甘,此误也。柚皮极苦,不可向口。皮甘者乃橙耳。”[32]
楚国产橘并且闻名于世,史籍早有记载:
《山海经·中山经》:荆山“多橘櫾。漳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睢”;纶山“多柤、粟、橘柚”;铜山“多谷、柞、柤、粟、橘、柚”;葛山“多柤、粟、橘柚”;贾超元山“多柤、粟、橘、柚”;洞庭之山“多柤、粟、橘、柚”。[33](www.xing528.com)
《山海经》所载各地的出产,产橘的地方只有以上六处,以地名和河水名(如漳、睢、澧、沅)来看,都在楚地。因此《吕氏春秋·本味篇》载:“江浦元橘,云梦之柚”;《战国策:赵二》:苏秦说赵肃侯,“楚必致橘柚云梦之地”。
春秋齐晏婴出使楚国,曾发生两起橘的故事。(1)楚王招待晏婴,送给橘子和剖皮的削,晏婴不剖橘皮,整个吃了。楚王说:“吃橘子应当先剥皮。”晏婴回答说:“我不是不知道吃橘子要先剥皮。今天君王没有指示我剥皮,我是尊重君王,不敢剥。”(2)楚王安排戏弄晏子。在会见晏子时,堂上押过一个被捆绑的犯人,楚王故意问:“犯人犯什么法,哪里人?”回答说:“犯盗贼罪,齐国人。”楚王说:“齐国多强盗吗?”晏婴反驳说:“江南的橘移置江北,而变为枳,都是水土的关系。齐人在齐国不盗,到楚国来就盗,大概也是水土的关系。”楚王惹了一个无趣。[34]
晏子食楚橘,在考古上得到了旁证。1978年在随州市曾侯乙墓中发现了橘柑种子遗迹,说明当时江汉平原上确有橘柑生长。自《禹贡》记载了扬州的橘作为贡品的事实起,春秋战国都有橘的记载,至汉代《史记》和《汉书》的《览殖传》都记有“蜀、汉、江陵千树橘……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对橘有高度的评价。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在西安建造上林范,各地贡献名果异树,荆州的柑橘也被引种了。司马长卿《上林赋》:“卢橘夏熟,黄日癸楱。”这是有史可查的移植,到三国时又移植了一次。据曹植《橘赋》借物咏人事,看来还是没有引种成功。但是,在长江却不同。《三国志·吴志·陆绩》:“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陆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历代还留下不少诗、文:范云(公元450—503年)《园橘》诗:“芳条结寒翠,园实变霜朱,徙根楚州上,来复广庭隅”;沈约(公元441—513年)《园橘》诗:“绿叶迎露滋,朱苞待霜润,但令人玉绊,金交非所希”。
周代李元操《园中杂咏橘树》诗:“嘉树出巫阴,分极徙上林,白华如霰雪,朱实似悬金,布影临丹地,飞香度玉岑,自有凌冬质,能守岁寒心”;王叔之《甘橘赞》:“节重履险,操贵有恒,一树保荣,四运齐能,在质为美,于味斯弘,异分南域,北则枳橙”。
公元5世纪末,北魏高阳(今山东临淄县西北)太守贾思勰,于6世纪30年代写成《齐民要术》卷十,收集了当时南方的果树,他将果树繁殖培养的方法总结为种、栽、插三种,种橘要经过插,即现今的嫁接。枳树健壮,能耐-20℃的低温。嫁接柑橘后,结果早,产量多,品质优。
唐代张籍《章华台楚宫行》诗:“章华宫中九月时,桂花未落红橘垂。”
南宋韩彦直《橘录》三卷:前两卷述温州柑橘品种,后卷述栽培、管理和加工,是一部柑橘专著。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十):橘“生南川山谷,及江浙荆襄皆有之。木高可丈许,刺出于茎间,夏初生白花,至冬实黄,逾淮则化为枳”。《种树书》曰:“南方柑橘虽多,然变畏缩,不甚收,惟洞庭霜虽多,无所损,橘最佳”。
楚地的橘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栽种习惯,又经过长期改良和引种,才有今天的显著成绩。但是,写橘最著名的还是屈原的《橘颂》。它是咏物小赋,借颂橘自况坚贞,托物寄兴,是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