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楚魂:妇女姓氏的来由与世系分别

楚魂:妇女姓氏的来由与世系分别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明、清时,妇女只称氏,无姓名。姓、氏、族、名,在我国因时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涵义。高阳即颛顼,生称卷章,卷章生黎,黎弟吴回生陆终,陆终第六子曰季连,是为芈姓。屈原的始祖有案可查,七八代无一相同姓名,只有季连姓芈。由此可知其姓氏的来由为地名,但其世系不易分别。

楚魂:妇女姓氏的来由与世系分别

73.楚姓名(人物)

楚人物姓名的考证,是楚文化中最难叙述的一章,因为人物的符号是姓名。姓又分姓和氏,还牵连到家和族;名又分为大名、小名、派号、字、官名等。因此,楚史上常产生同姓异名、同名异姓、一人数名、一名数人、同姓同名似一人,而时代相隔百年……姓名复杂难考,族世系更难系统考。因而,多占篇幅,先从姓氏的来源谈起。

左传·鲁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名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晋代杜预注云:“因其所由生而赐姓,报之以土而命氏;诸侯位卑,不得赐姓,故其臣因氏,或便即先人之谥,称以为族。”早在二三千年以前,姓、氏、族三者是有区别的。至汉代司马迁撰《史记》,始将姓、氏混而为一。如《本纪》称秦始皇为“姓赵氏”,称汉高祖为“姓刘氏”。至宋代郑樵《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至明、清时,妇女只称氏,无姓名。

姓、氏、族、名,在我国因时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涵义。以上的引文只能是姓的起源于唐虞,与神农姜姓尚隔上千年,对姓氏的起源似乎不能再追溯往古代了!

姓氏只是人的代号,一个代号大家都可以用,不可能只专指某一特定的人。我们对某人分辨不清时,都根据正史系谱,言必有据,疑则存疑。对于复杂谱系,则列表关注小文。但是,有姓名的楚人,现已发现有700多人,不能一一说到,除楚王熊氏在前节专述外,再以大族姓氏顺序罗列为五:

(1)斗氏

《氏族略》第五:“斗强氏,芈姓。《世本》:若敖生斗强,因氏焉。”郑樵谨楼:“《世本·世系·名氏》多与《春秋·公子谱》不同,谱中自无斗强,虽有斗般。又斗谷于菟之子,若敖之曾孙也。”

《春秋左传》、《史记》记载若敖氏较详细。《楚世家》(公元前791年):“熊萼九年卒,子熊仪立,是为若敖。”若敖在位27年,于公元前764年卒。至公元前605年《左传·鲁宣公四年》,楚庄王灭若敖氏,当时子文之孙克黄使齐归,免于难,其血统关系很明显,以下表说明,实线表明有据可查,虚线表明虽有文字记载但不能肯定。另外,姓氏相同的缺文字记载,不敢臆测,单列于表下。表中的圈码,表明文字根据的脚注

另外,《左传·鲁桓公九年》有斗廉,《世本·氏姓》:“楚斗廉生季融,子孙氏马”;《左传·鲁庄公四年》有斗祁;《鲁庄公二十八年》有斗御强、斗梧;以及《国语·楚下三》有斗且及其弟,均不知其世系,未敢臆测。自公元前764年若敖卒后,至公元前505年楚昭王赏斗辛,斗氏绵延260多年,战国时期未见有斗氏。

(2)屈景昭三闾

汉代王逸《离骚注》:“楚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励国士。”昭、屈、景,均姓芈,楚元公族,而王逸以氏为姓,同司马迁,是汉代的习惯,姓、氏合一,还是家族,因此屈原是三闾大夫。《汉书·高帝纪》:“九年十一月,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说明屈、景、昭三氏于公元前198年迁于关中。在探讨楚国人的姓氏时,仍须分开讨论。

《史记·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者”,说明姓芈。屈原在《离骚》中自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高阳即颛顼,生称卷章,卷章生黎,黎弟吴回生陆终,陆终第六子曰季连,是为芈姓。屈原的始祖有案可查,七八代无一相同姓名,只有季连姓芈。孙、父、祖,都不从姓氏。姜亮夫《屈原赋校注》,据马驌所列(屈氏世系,略)补遗如下:

屈氏

屈氏有数人不知其世系:

(1)屈巫。即申公子臣,子灵。其子狐庸为吴行人。

(2)屈固。《楚世家》:“负王亡走昭王夫人官。”《伍子胥传》亦同,而《左传·鲁哀公十六年》为“圉公阳穴宫”。

(3)屈暑。上柱国子良,见于《旧中国策·楚二》。

(4)屈盖。《战国策·秦二》:“楚元相秦者屈盖。”

(5)屈罢。平王使简东国兵于召陵。见于《左传·鲁昭公十三年》。

景氏·昭氏

楚公族,芈姓,春秋无景氏·昭氏,仅见于战国有五六人,均不明其世系,只能分列如下:

景舍 《战国策·楚一》:邯郸之难,“景舍起兵救赵”,姚、鲍、吴均未注其人,仅知与昭奚恤同时。

景缺 《史记·楚世家》:楚怀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00年),秦破楚,杀将军景缺。

景翠 《战国策·楚二》:“齐、秦约攻楚,楚令景翠以六城赂齐”;又《东周》:秦攻宜阳,鲍注为“楚将”。

景鲤 《战国策·楚二》:齐秦均攻楚,“重赂景鲤、苏代”;吴师道补正曰:“景鲤乃楚臣”;又楚襄王为太子时,“昭常出,景鲤入见”。

景阳 《战国策·燕三》:齐韩魏共攻燕,景阳救之,有大将之才。《史记·楚世家》楚考烈王六年,“楚遣将军景阳救赵”。(www.xing528.com)

景差 《史记·屈原列传》:屈原之徒景差,好辞而以赋见称。

昭奚恤 (昭鱼)楚相国。《战国策·楚一》有8章记其事,其中7章有江乙,《史记·楚世家》未载,而《魏世家》有昭鱼。司马贞《索隐》:“昭鱼,昭奚恤也。”

昭睢 《战国策·楚一》、《战国策·楚二》、《战国策·楚三》均有其事迹,《史记·楚世家》列于楚怀王20—30年内。《鄂君启节》有“大工尹睢”,则为6年。

昭阳 《史记·楚世家》:“六年,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于襄陵”;又见《鄂君启节》为邵易。

昭鼠 《战国策·楚二》:术现伐楚,昭鼠为宛公(尹)以10万军汉中

昭盖 《战国策·楚四》:长沙之难,“昭盖曰,不若令屈署以新东国为和于齐以动秦”;鲍彪注:“此即子良之策,盖与署偕”;子良之策见《楚二》楚襄王为太子时,昭盖为屈署,则昭氏与屈氏亦可代用乎?

(3)薳氏即蔿氏

《左传·鲁襄公十五年》有蔿子冯,《二十二年》又作薳子冯,故知薳、蔿通用。《春秋左传》和《史记》有薳、蔿姓氏近20人,其中有4人任令尹,为楚国大族,但不见于《战国策》,蔿氏以邑为氏。《氏族略三》:“薳氏,亦作蔿,芈姓,楚蚡冒之后,远草食邑于薳,故以命氏,按楚有地名蔿,又有薳,则知薳为楚邑也。”由此可知其姓氏的来由为地名,但其世系不易分别。

另外不知世系的薳氏有:

薳罢(颇,子荡) 楚灵王4—12年为令尹

薳越 代令尹

薳启强 大宰

薳射 楚大夫

薳泄 楚大夫

蔿固 箴尹

(4)申氏和申叔氏

《通志·氏族略二》:“申氏,伯爵。姜姓。炎黄四岳之后,封于申……今信阳军乃唐申州,即其国也。子孙以国为氏,后为楚之邑,申公居之,又为申氏,是以邑为氏也。”又《氏族略五》:以邑系为氏者有“申叔氏,楚大夫申叔侯食邑于申,此申叔时之后也”。申氏有以国为氏,有以邑为氏,也有以邑系为氏,再《姓纂》还有申公氏:“楚有申公氏斗克,字子仪,谓之申公子仪,后以为氏。”因此,楚国有申氏、申叔氏、申公氏三氏,较其他氏复杂。

杜预《春秋释例·世族谱》,列申氏有申叔时和申叔跪两人。而孙星衍撰注云:“按程公说《春秋分纪》云,楚之申氏有三申公;巫臣之后,屈氏别族也,申舟之后及申字,即申氏也;申叔时而下,申叔氏也,时生跪,跪生预。”

(5)沈氏

沈氏来源有三:

1)以国为氏。沈小国。《汉书·地理志》汝南郡平舆下注:“应劭曰,故沈子国,今沈亭是也。舆音豫。”

2)楚庄王之子贞封于沈鹿,其后以邑为氏。

3)《左传·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沈尹将中军”;杜预注:“沈或作寝。寝,县也,今汝阳固始县”。楚有寝尹宫,见《左传·鲁哀公十八年》:“寝尹、工尹,勤先君者也”;杜预注:“柏举之役,寝尹吴由于以背受戈”。

另外,还有沈尹华、沈尹朱、沈尹寿、沈尹赤、沈尹射,均不知其世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