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楚方言
楚语言基本上是与全国一致的,唯其方言最具特色。所谓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在词汇、语音、语法上各有其特点,这是楚地的部落语或部族语不断产生、发展的结果,甚至还可以成为独立的语言。但是它的作用逐渐缩小,随着共同语影响的扩大,而趋向消失。现在我们探索楚方言,是研究楚词汇上的特点,进一步了解楚与各国文化语言交往的过程,“求其难通之语”[17],从而进一步了解楚文化。
但是,叙述楚方言有三大困难:一是楚疆域由“子男之田”扩大到“方五六千里”,实际上包括大半个中国,包括有北方方言和吴、赣、湘、闽、粤等方言区;二是方言怪僻字形和发音在电脑书写表现上的困难;三是古今发音不同。我们在这里叙述的楚方言范围,限制于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周围;字形上只用几个常见的,凡怪僻字形一律不用。
因此,收集资料时尽可能不采用下列专著:
(1)郭璞注杨雄《杨子方言》。
(2)章太炎《新方言》。
(3)《尔雅·释言》。
只叙述常见的芈、羌、些、只、兮、虎、乳、梦、潭、凭、蓝、缕12字。
芈(mi) 《说文》:“羊鸣也。从羊象声气上出,与牟同意。”《史记·楚世家》:周成王封熊绎“子男之田,姓芈氏”。
羌(qiang) 《说文》:“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史记·五帝本纪》:“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羌人即三苗迁徙者。《书·牧誓》:“及庸、蜀、羌、微、彭、濮人。”孔传:“羌在西蜀。”今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茂汶县、汶川县、松潘县境内。楚人常用羌为连词和助词。《楚辞·九章·惜诵》:“吾谊先君而后身兮,羌众之所仇。”王逸注:“羌,然辞也。”此处作为连词,表示转折。《离骚》:“羌内恕已,以量人兮。”王逸注:“羌,楚人语词也。”(www.xing528.com)
些(xie) 《招魂》:“何为四方些。”些,语尾助词,楚巫咒中惯用语气词。洪兴祖补曰:“些,苏贺切。”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楚辞《招魂》尾句皆曰些(苏个反)今夔峡,湖湘及南北江獠人,凡禁咒句尾皆称些,此乃楚人旧俗,即梵语。”读音如洒、或促如杀。
只 《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洪兴祖《补曰》:“只,音止,语已词。”
兮 《楚辞》句中用兮字最多,几乎成为《楚辞》的特点。《山鬼》:“采三秀兮於山间。”郭沫若《今释·注》:“於山即巫山,凡《楚辞》兮字每具有於字作用。”闻一多云:“兮有‘之’、‘而’、‘以’、‘然’”等之意”。兮是民间口语,如同今之“啊”或“呀”。
虎乳 意义是虎谓乳,楚人谓乳虎,读音见《左传·鲁空公四年》:“楚人谓乳为榖,谓虎为於菟,故命曰斗榖于菟。”於音乌;菟音徙。楚令尹斗子文,吃虎乳长大,因而为斗氏,名呼榖於菟。
梦 《招魂》:“与王趋梦兮课后先。”王逸注:“梦,泽中也,楚人名泽中为梦中”,又注“草中也”;洪祖兴《补曰》:“梦,音蒙;又去声,楚谓草泽曰梦。”
潭 《抽思》:“长濑湍流,溯江潭兮。”王逸注:“潭,渊也”,楚人渊曰潭,(徒含反)。
凭(ping) 《离骚》:“凭不厌乎求索。”王逸注:“凭,满也。楚人名满曰凭。”
蓝缕(lan lü) 楚成语“筚路蓝缕”。《左传·鲁昭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处草莽。”《杨子方言》:“南楚凡人贫,衣被丑弊,谓之蓝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