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楚服装、帽、鞋-楚魂:文献与实物揭示楚国服饰之美

楚服装、帽、鞋-楚魂:文献与实物揭示楚国服饰之美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见于文献者有绛衣博袍、翠衣、楚服和各种帽、鞋,其样式则见于出土文物中的实物和画面。楚国服装见于文献的为数不多,鞋、帽却不少。楚帽楚帽古代称冠,戴楚帽的人都是官僚贵族。楚国贵族的帽子,因所用的材料不同,又有琼弁、皮(即武冠)和獬冠等。原来楚高冠表示荣誉和尊贵,现其意义已变为侮辱和灾祸了。现在虽然不通行了,仅在服装比赛的特殊时刻才出现这种高帽子。

楚服装、帽、鞋-楚魂:文献与实物揭示楚国服饰之美

70.楚服装、帽、鞋

楚服装、帽、鞋,与春秋战国时的他国不同。见于文献者有绛衣博袍、翠衣、楚服和各种帽、鞋,其样式则见于出土文物中的实物和画面。

墨子·公孟》:“楚庄王鲜冠组缨,绛衣博袍以治其国。”毕沅注:“绛衣博袍云,服宽而长大。”

《说宛·善说》:“襄城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带玉剑,履缟舄。”

战国策·秦五》:吕不韦贾于邯郸“异人至(秦),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悦其状”,王后是楚人,异人着楚服讨得王后的欢心。

楚国服装见于文献的为数不多,鞋、帽却不少。

楚帽

楚帽古代称冠,戴楚帽的人都是官僚贵族。而老百姓只用巾包头,以后才发展为帽子,比扎头巾方便得多。因此,冠与帽是同义词

帽子是人类不可少的戴物,不管中外古今、男女老少,都曾经戴过各式各样的帽子。但在2 000多年前荆楚大地上戴什么样式的帽子呢?现作简略叙述。

春秋时期,楚帽与各国帽子的样式不同,一看就知道是楚人。公元前584年,楚郧公钟仪囚禁在晋国的军府,被晋侯看见了问道:“戴南冠的犯人是谁?”《左传》上只记载这件事,没有说明“南冠”是什么样式,而在其他的古籍上有些记载:

南冠是一种高冠,又名长冠、斋冠、鹊尾冠、齐冠。屈原离骚》:“高余冠之岌兮。”《后汉书·舆服下》:“长冠一齐冠,高七寸,广三寸,促漆俪为之,制如版,以竹为里,高祖(汉刘邦)微时,以竹皮为之,谓之刘氏冠也。”唐代杜佑《通典》和宋代郑樵《通志略·器服·长冠》,都有这样的记载。

这种用竹子衬里、外面围麻和绢布、再涂以漆的高帽子,是楚官僚祭祀用的祀帽。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非衣”帛画上,跪迎老姬的两个男子所戴的帽子,就是这种南冠。这3寸宽、7寸高的硬壳帽子,只能窜住挽在头顶长发的结子(又叫做髻),帽下沿两边装上两根带子(古时叫做缨)。《楚辞·涣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史记·滑稽列传》:“淳于媭仰天大笑,冠缨索绝。”《楚史梼杌·绝缨》记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公元前602年,楚庄王宴请群臣,忽然宴厅的灯被一阵风全部吹熄了。有一个喝醉了酒的臣子,乘黑暗调戏庄王的妃子,妃子顺手拉掉醉汉的冠缨,并告诉庄王,燃灯时察看谁没有冠缨就是谁,予以处罚。庄王爱护臣子,反而大声说:“今天请大家来饮酒,不绝缨者不欢。”群臣听了,都拉掉了自己的冠缨,表示喝得很高兴。等灯再亮时,大家都绝了缨,这次酒宴才尽欢而散。过了两年,晋楚两军对阵,庄王见一猛将五战五胜,庄王召见他怪而问道:“我平常没有特别地对你,你为什么这样为我拼命?”猛将答道:“我就是前年夜绝缨的人,尝愿肝胆涂地,报答王不杀之恩。”(www.xing528.com)

这个故事又见于《韩诗外传》卷七和《说苑·复恩》,事实是可信的。可见,楚国的官僚都戴着高冠,用缨系住。

楚国贵族的帽子,因所用的材料不同,又有琼弁、皮(即武冠)和獬冠等。《淮南子·主术》:“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国效之。”传说獬是神羊,能辨别是非直曲,楚国的法官都戴这种帽子。楚国被秦始皇灭亡后,秦沿楚制,秦国执法的御史都戴獬,獬冠有5寸高,也是一种高帽子。

楚国的高冠随时代演变,一直沿流至今,不过材料和戴法有所不同,而戴高帽子的意义已经不同了。原来楚高冠表示荣誉和尊贵,现其意义已变为侮辱和灾祸了。而楚国的老百姓则戴园紧帽或挽一条布巾,都很简单。

楚国是高帽子发源地,一直流传2 000多年。现在虽然不通行了,仅在服装比赛的特殊时刻才出现这种高帽子。

楚鞋,又名为舄、履、屐、屦等,但各有区别,有时相混,分述如下:

舄(xi)。晋代崔豹《古今注·服舆》:“舄,以木置履下,干腊不畏泥湿也。”引申为鞋的通称。《史记·滑稽列传》:淳于媭自谓饮酒最欢乐时“履舄交错,杯盘狼藉”,鞋子与木屐相混,说明履、舄是有区别的。前面《说宛·善说》:“履缟舄。”履,为动词,表示践踩在上面。成语中有“如履薄冰”。

履(lu)。《史记·春申君列传》:“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履上嵌有珍珠,以示豪华珍贵。

屐(ji)。《南齐书·文惠太子传》:“时襄阳有盗发古者,相传云是楚王,大获宝物:玉屐、玉屏风……”屐,也是鞋的一种,木为底,又分有齿和无齿两种,可以践泥,也有草制或帛制的。

屦(ju)。是麻葛所制的单底鞋。《左传·鲁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在于齐,假道宋被杀,“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又《新书·谕诚》:楚昭王逃出郢往随“行三十步,复施取屦,及至于随,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屡乎”,屦、屡通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