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原名“南音”,《吕氏春秋·音初》说,夏禹王在长江流域治理洪水时,与涂土山氏之女结婚,由于工作紧张不能回家(即三过其门而不入),他的爱人在涂山南守望他回来,唱道:“爱人呀,我等你回来!”[7]《古乐》还记载:公元前26世纪,尧帝命令大臣质制造音乐,质用自己的听觉,仔细听山林中的风啸声和溪谷中的流水声,在瓦器上敲击仿效,配合风声和水声[8],这就是楚歌和音乐的起源。一直到现代发现了随州曾候乙的墓葬,出土整套编钟和各种乐器。
楚音乐歌舞是江汉流域特有的地区文化,遍布于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江苏等省。
以下从几个古代的故事来看楚音乐歌舞。
公元前584年,楚国的郧公钟仪被郑国俘虏,转献于晋国,晋国将钟仪囚于兵器库中。[9]隔一年,晋景公检查兵器库,看到钟仪,问管库的官员,才知道是郑国送来的楚俘,晋候使人松绑,钟仪拜谢。
晋候问钟仪:“你是干什么的?”
钟仪回答说:“我是楚国的乐官。”
晋候又问:“你能够奏乐吗?”
钟仪回答:“我继承了先父的乐官,不敢做别的事。”
晋候使人给他一把琴,叫钟仪演奏。钟仪接过琴演奏南音楚声,晋候听了很高兴,经与大臣商议,释放了钟仪。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在2 500年以前,楚国的音乐是很先进的,并设有专职的官吏管理音乐。乐官还可以世袭,说明楚国的贵族和百姓都普遍喜爱音乐。
还有一个故事,也可以得到证实:战国时期,楚大夫宋玉答楚顷襄王的问话,说:“有客人在楚京城郢中唱歌,开始唱《下里巴人》,楚人能和的有数千人;唱《阳阿薤(音屑)露》,楚人能和的有数百人;再唱《阳春白雪》,楚人能和的只有数十人;再“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技巧,楚人能和的只有几个人。这是由于曲调很高,能和的人就很少了。”[10]这些都是很著名的楚曲调。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诗:“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听此更断肠,凭岩泪如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流传很广,但是到现在只留下这几个曲牌的名称,而歌词和曲调都亡佚失传了。(www.xing528.com)
《左传·鲁成公十二年》还记载一个确切的故事[11]:公元前579年,晋国的大臣郤至受聘,到楚国签订结盟的条约,楚令尹子反陪他登上大厅,忽然地下室悬挂打击乐器齐鸣,郤至事先不知道有乐队欢迎,惊吓得跑下台阶!这个故事说明,楚国的乐队设在地下室里,乐声震耳,场面宏伟。
音乐歌舞的起源
上古时,人们对自然界出现的一些现象不甚了解,以为都是上天的赐予和惩罚,并且以为天、地、人也是相通的。巫觋(音息,一说男巫)就是天与人相通的媒介,他们采用歌舞娱乐鬼神,这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每当祭祀,祈祷赐予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国泰民安,因而形成了巫风。所谓巫风,《尚书·商·伊训》有所解释:“如果经常在宫中跳舞,在厅室中饮酒唱歌,当时叫做巫风。”[12]
楚歌舞发源很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氏以前。据《楚辞·大招》:“伏牺《驾辩》,楚《劳商》只”。虽然不能说楚曲继承了《驾辩》,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楚《劳商》[13]是先楚的古曲,因而也可以说楚歌舞的发源早于楚建国以前。湖北随州出生的神农是乐器的发明家,据《世本·作篇》:“神农氏作琴、作瑟。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宫商。”
楚歌舞主要来源于巫风。据《汉书·地理志》:楚人“信巫鬼,重淫祀”[14];《楚辞·九歌序》也说:“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神而好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娱神”。其实,巫觋的出现在氏族社会阶段,当时国家还没有形成,以后也不仅是楚国独有,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巫觋,他们是我国历史上朝野社会一支活跃的专业队伍,而形成了盛行的楚巫觋,表现为楚文化特点之一。
楚风形成于前11世纪“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时期,在艰苦的环境中,劳动强度大,生活不易,希望能得到上天的福佑,改变困苦,改善生活,从而形成了巫风的音乐歌舞固定形式。但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楚国光辉灿烂的音乐歌舞文化,复兴了楚国而成为“五霸”、“七雄”,开拓疆土五六千里;但是,楚国势力的衰败,却是那种好巫的音乐。这个结论就是《吕氏春秋·侈乐》所说的:“楚之衰也,作为巫音。”
楚舞的姿态
湖北省歌舞团创作和演出的《编钟乐舞》,场面宏伟,演技精湛。其中,舞蹈的形式是楚舞现代化的发展,不能说就是古代的楚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犹蹀足。”蹀(die,音蝶),《集韵·帖韵》:“蹀,蹈也。”《淮南子·淑真》:“足蹀阳阿舞,而手会绿水之趋。”这就说明跳《阳阿》、《绿水》之舞,手、足都要合节拍。至于“操牛尾”之“操”,释为“握持、拿着”。《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王逸注:“操,持也”。这也说明,楚舞时,舞人手中握的是牛尾,有时握的还是羽毛。[15]正如曾候乙墓出土的鸳鸯形漆合上的彩画“击鼓舞蹈图”,舞人的长手,不是长袖,握着牛尾或羽毛,其形象很容易被误以为是长袖。
楚舞蹈的形式在《楚辞》中有线索可寻。尤其是楚先祖的三苗被舜、禹赶到西南山地,在今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和清江土家族至今还保留有楚音乐歌舞的原始形态,有待进一步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