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老庄学派[93]
老子思想影响庄子很深。庄子约生卒于公元前369—前286年,当他在学龄时,老子和孔子已去世,庄子继承老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史记·老庄列传》:“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公元前370—前319年在位)同时。其学无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述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箧》,以诋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求……楚威王(公元前339—前329年在位)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94]
庄周的生平及其《庄子》一书,正如老子其人和《老子》一书一样,后世多有怀疑和批评,我们仍坚信司马迁的《庄周传》[95]是真实的,不能置疑,或另起“炉灶”。2 000多年以来,庄周思想对我国的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都有深刻的影响。由于他正确地继承了老子思想,故楚汉以来名为“老庄学派”。这一学派来源有四:①司马迁将老子、周庄合传,已于前述。②《庄子·天下》盛赞老子为“古博大真人”。③《汉书·叙传》:“嗣[96]虽修儒学,然贵老严之术”。颜师古注曰:“老,老子也;严,庄周[97]也。”由此可知,西汉末已有兼治老庄之术的;《后汉书·马融传》更有“老庄”连用之句。至于以庄学配老,实盛于魏晋玄谈。④《老子》、《庄子》重点皆言道与德,在自然天道观等方面有其相同之处,在生平的时间上可以看出两者的承传关系,正如《史记》所云:“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但是,老子的“无为”,目的在于“无不为”,任其自然,效法自然规律来保身、治国。而《庄子》则以“齐是非,齐物我”为中心思想,要求“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远的影响,正如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的代表叶适所说:“自(庄)周之书出,世之悦而好者有四焉:好文者资其辞;求道者意其妙;洎俗者遣其累;奸邪者济其欲。”[98]
《庄子》学说,是《老子》学说的发展和补充。《庄子》中有一段话,可以证明:
《庄子·庚桑楚》:老子曰:卫生之经[99],能坚持存真守身吗?能不丧失天赋禀性吗?能不卜不筮顺应祸福吗?能静止安分吗?能无欲知足吗?能够轻责人平律己吗?能够自由自在吗?能够无知无识吗?能够像无知的幼儿吗?幼儿整天地嚎叫而喉咙不沙哑,是极度淳和的缘故;整天握拳而手挛曲,是合乎自然本性的缘故;整天睁着眼而不眨,是视而不见外物的缘故;行走没有一定的方向,安坐没有必做的事,随物伸屈,随波逐流。这就是卫生之经。
汉代又有人将老子与传说中的黄帝并列,合称“黄老”,老子的威望很高,不下孔孟之儒。刘向《刘仙传》[100]第九《老子》大意与《史记·老子传》同。不过,自此神化了老子。传后有赞,四言八句。[101]翻译为白话文,则是:
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无为实是无所不为
生死之道一以贯之 道术极其灵妙神奇
塞兑纳镜无处不有 冥神而思其效无涯
道家之术德合天地 有道仙人寿同两仪(www.xing528.com)
东汉后,道家老子神化为道教的祖师,而名之为“李老君”,与儒教孔子、佛教成为我国三大教主之一。
道家、道教以老子为师祖,为历代帝王所尊崇。东汉桓帝刘志(公元147—167年在位)亲自祭祀老子;唐代皇帝姓李,以老子(李老君)为其祖先,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和“太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宋真宗(公元998—1022年在位)时,尊称为“真元皇帝”,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等。
老庄的哲学思想其重点是自由思想,不但自己争取自由,不做官,不受上级限制,不为高官厚禄所惑,还要求统治者不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第5章)。
老子学派较具体的要算魏源《老子本义》[102]所云:
老子徒,惟关尹具体而微,无得而称焉。传之列御寇、杨、朱、庄周,为虚无之学,为为我之学,为放旷之学;列子虚无,释氏近之,然性冲旨邃,未尝贵我贱物,自高诋圣,诬愚自是,固亦无恶天下;杨朱而刑名宗之;庄周而晋人宗之,入主出奴,圈外二派,夫杨子为我,宗无为也;庄子放荡,宗自然也。
以上所云老子承传学派的主要人物,有关尹、刘子、杨朱、庄周四人,多为后学怀疑,事实证明疑古者其妄无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