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楚史梼杌:楚庄王史迹及其意义

楚史梼杌:楚庄王史迹及其意义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自汉晋以来对“梼杌”意义的诠释各有不同,现归纳三:人、兽名:凶顽如鮌。所以,古人把史书又称做梼杌。[45]以上3种诠释虽有所不同,但都说明梼杌就是楚史。现存《楚史梼杌》共27篇,有25篇叙述楚庄王史迹,很可能由孙叔敖始撰。现存《楚史梼杌》是宋代吴行衍编,明代吴琯校。当时他对梼杌也“未之闻”。现存《楚史梼杌》共27篇。

楚史梼杌:楚庄王史迹及其意义

45.梼杌[43]

“楚之梼杌”语出《孟子·离娄下》:“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汉代赵岐注:“此三大国史记之异名”,又“孔子入臣不受君命,私作之(《春秋》),故言窃,亦圣人之谦辞尔”。我国自汉晋以来对“梼杌”意义的诠释各有不同,现归纳三:

(1)人、兽名:凶顽如鮌。《左传·鲁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个才子,不可教训,不知善言,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2)楚国历史即前面赵岐注所云;又《七国考》“《列国记闻》云:‘楚史曰《梼杌》,亦曰《书》、曰《志》、曰《记》。梼杌兽名,或日木也。’《湘东纪闻》云:‘梼杌之兽,能逆知未来,故人有掩捕,辄逃匿,史以示往知来,故名梼杌。’”[44]

(3)杨柳桥《梼杌正义》云:梼之义,应该是取本义为训。《说文》梼杌作梼柮(出、兀叠韵)……断木也。自古以来,断木以为简策(策本字应作册,象形);简策所以记事。所以,古人把史书又称做梼杌。[45]

以上3种诠释虽有所不同,但都说明梼杌就是楚史。《吕氏春秋·情欲》:“孙叔敖日夜不息,不得以便生为故,故使庄王功迹著乎竹帛,传乎后世。”汉代高诱注云:“庄王之霸功传于后世,乃孙叔敖日夜不息,以广其君,君德之所以成也。”现存《楚史梼杌》共27篇,有25篇叙述楚庄王史迹,很可能由孙叔敖始撰。而后世则以《左传》、《国语》有关记载为楚史根据,这正是《后汉书·班彪传》所云:“国自有史,故孟子曰,楚之梼杌,晋之乘,鲁之春秋,其事一也。定哀之间,鲁君子左丘明论及其文,作《左氏传》30篇,又撰异同号曰《国语》20篇,由是《乘》、《梼杌》之事遂,而《左史》、《国语》独章。”

现存《楚史梼杌》是宋代吴行衍编,明代吴琯校。[46]这一书被动认为是伪作,其内容并不是臆造的假史绩,而是真人真事。黄云眉《古今伪书改补正》云:“顾实《重考》曰:倪氏、钱氏两家补《元志》亦俱作吾衍撰。考王祎《忠文集》、张习孔《云谷卧余》二书所言,则吾子行衍采择《左》、《国》及诸子书,汇次为书,标列篇名,《乘》凡12篇;《梼杌》凡27篇,所以补二书之缺,非有心于作伪也。后人刻其书者,伪撰子行题辞于前,以盗流传古书之名,当出于明万历以后人所为。”再据《辍耕录·吴竹房先生》[47]:“吾子行先生衍,大宋人[48],大父为宋太学诸生,因家钱唐。先生疏旷,故高不事之节。其所厌弃者或请谒,从楼上遥谓曰:‘吾出有间矣。’顾弹琴,吹洞箫,抚弄如意不辍,求实委巷,教小学常十数人,与客对笑谈喧,楼上下群童一是肃安。其所著述有:《尚书要略》、《听玄集》、《造玄集》、《九歌》、《十二月乐谱辞》、《更正卦气》、《楚史梼杌》、《晋文春秋》。兼通声音律吕之学,工篆书。”又云:“全习篆书极爱光生翰墨,得一纸半幅,如获至珍,以故于书法颇有助,偶与郑遂昌先生谈先生之始末,就识之竹房。竹素、贞白皆光生号也。”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浙江黄岩人。至元中,撰《辍耕录》共30卷,载于《明史·艺文志》。现存多种版本,吾衍所纂《楚史梼杌》,当在13世纪,其家学深厚,嗜古学,隐居教授,著述为乐。廉访使徐琰来访,拒不见。后以无妄被逮,义不受辱,投水死。人称贞白先生。

今本《丛书集成初编》的《晋文春秋》与《楚史梼杌》之间,有一页文字记载,说明这两书保存的过程,全录并加标点如下:

“跋《晋文春秋》于刘向校未之闻。余于近年与《楚史梼杌》并得之,真奇书也!不著作者名氏,观其篇目次序,与《晏子春秋》相似。疑出于一时。虽桓文之事、仲尼之徒不道,而晋乘、楚杌,孔子修春秋多取之。余嘉其书,因钞写以备三史之目。时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

冬至日吾衍识

“余所藏陆友仁所书《楚史梼杌》;吾子行书《晋文春秋》,修以三十年,世不多见,因手一通于午溪寓舍。”(www.xing528.com)

映雪老人年八十二写

“吾衍,字子行,杭人也。衍之言曰:‘《晋文春秋》与《楚史梼杌》并得之,不著作者名氏。’而潜溪宋先生直以为衍之所著,意必有所据矣,姑阙以俟知者。时成化戊戍(公元1478年)春二月王衡[49]记。”

以上引文说明3点:

(1)作者姓名。吾衍云:“不著作者名氏。”82岁的映雪老人认为是“吾子行书”;成化的王衡又云:“直以为衍之所著,意必有所据”。均未确定作者。直到明万历中(又过100多年)才冠以吾衍姓名。

(2)梼杌的亡佚。吾衍跋云“刘向校未之闻”,可以找到线索。刘向(公元前77—前6年),字子政。长期从事经学研究和皇家图书的整理,校订群书撰成《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始。当时他对梼杌也“未之闻”。定已亡佚,但孔子见之(详前)。

(3)梼杌的内容。跋中末提,仅云“篇目次序,与《晏子春秋》相似”。吾衍云“桓文之事,仲尼之徒不道”,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公小白和晋文公垂耳,皆为春秋时的霸主,后世都不传,而楚庄王之事,则由“奇书”传之。这说明吾衍录书《梼杌》的用意。

现存《楚史梼杌》共27篇。以各篇与先秦史传和子书史实来对校,相同的有:《左传》、《国语》、《韩非子》、《列女传》和《新书》各1篇;《史记》、《淮南子》各2篇;《吕氏春秋》4篇;《韩诗外传》、《新序》各5篇和《说苑》11篇,共35篇。刘向所著各书,27篇中有17篇。可以说,主要同于刘向书。在27篇中,有《筑台》、《伐越》两篇疑是战国时代的史实外,其余25篇均为楚庄王事。

还有一线索可能是《楚史梼杌》;《晋书·卫恒传》(卷三十六、卫附传):“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汲县人盗发魏襄王(公元前318—前296年在位)冢,得策书十余万言。案敬候所书,犹有仿髴。古书亦有数种,其一卷论楚事者最为工妙。恒窃悦之,故竭愚思以赞其美,愧不足厕前人之作,冀以存古人之象焉。”另据《晋书·束皙传》,“束与卫恒厚善,闻恒遇祸,自本郡赴丧”,也提到《汲冢书》及其内容。据说,其中“《杂书》十九篇:《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由此可知《汲冢书》中有一卷论楚事,很可能是《梼杌》,可惜都亡佚了。

近二三十年以来,经过考古人员的努力,长江两岸出土了大批的珍贵文物。数千年一贯被视为夷蛮之地,却有着高度的文化和物资文明。这一地区的古代史志,有重新编写的必要。而苦于文献不足,现时文物未能作为旁证,有必要先发掘文献资料。现存的《楚史梼杌》,详细记载楚国的历史和嘉言懿行,至今还有很多借鉴之处,对进一步地研究楚和晋史及楚文化,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自秦灭后,汉代文人积极整理古籍,晋、唐、宋人继之。元代吾衍辑录《梼杌》,经过六七百年的水火灾祸,而传到现在,保存了部分楚文化遗产,确属难得,我们应该珍惜爱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